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外籍税务司制度下晚清海关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清政府闭关自守、夜郎自大的局面已一去不复反,为应对日益频繁的中西交流,改变旧海关的管理体制和作业制度已势在必行。海关外籍税务司制度确立后,在管理上引进了西方先进的行政管理制度。海关从行政管理的理念、方法,到海关组织机构的设置、人事管理、财务管理、事务管理等方面,都随着海关关务的开展和海关业务的扩大而不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2.
英国在华利益与中国海关的创立,晚清海关对政府的支持,赫德的个人能力与任职海关的业绩,这三方面的原因,使得赫德作为一个英国人能够控制晚清海关达45年之久.  相似文献   

3.
海关监督作为清朝海关的主管官员,其主要职权为管理外贸及征税等。但自鸦片战争后,海关监督的主要职权却逐渐演变为参与晚清的对外交涉。此种现象的出现,既有海关隶属关系和出任官员变更的原因,也与税务司对关务的把持是分不开的。这一变化,一方面成为近代中国地方外交各自为政弊端的渊源之一,另一方面也间接造成了晚清在对外交涉时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海关是一个奇特的机构,它名义上隶属于中国政府,实际上却长期为外籍税务人员所把持,推行一整套外籍税务司制度.中国近代海关行政管理权的丧失,是侵华列强与清政府相勾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基督教、天主教通过不平等条约进入中国,一些传教士的放肆行为及其教义与传统文化相悖,导致中国社会官、绅、民各阶层的反对,造成大量教案的发生。清政府对教案的处理成为中国近代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涉中形成了一套处理教案的方针和政策,深刻体现了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清政府的外交处境。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华侨教育的发展分3个时期:19世纪70年代以前为华侨自发办学时期,该时期清廷在华侨教育上毫无政策可言;19世纪70年代起到19世纪末为部分清廷官员推进华侨教育的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的侨务政策发生缓慢变化,对华侨教育问题也渐渐重视起来;20世纪初至清末为华侨自觉创设新式华侨学校的华侨教育大发展时期,该时期清政府采取鼓励国内教员到海外任教、设劝学所、派视学员、制定华侨学堂规则、创立暨南学堂、推行“新政“广揽华侨人才等措施,使得华侨教育出现第一次兴学高潮.尽管晚清时期,清政府是在其思想、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利益驱动下才采取措施推进了华侨教育的,但是从客观上讲,这对华侨教育政策的转变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近代中国的晚清海关促进汉语学习的政策措施进行了研究。在赫德、安格联两任总税务司的大力倡导和积极推动下,海关洋员汉语学习取得了明显成效。赫德率先把推进洋员汉语学习作为战略决策,以强制方式在海关推行汉语学习,安格联则较好延续了赫德的做法。海关洋员汉语学习与考试聘用、选拔晋升、奖金津贴、教育培训、考绩报告等政策制度紧密结合,使汉语学习成为强制性或体制性的需求,具有组织化、制度化的明显特点,对当今汉语国际教育与推广有着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变迁和转型,往往是对时代敏感的思想界先于政府觉察到。所以,开明的政府都非常注意观察和了解引领社会发展潮流的思想界的动向,然后依据思想界先觉们的理论和主张,制定针对时局的政治决策,与时俱进。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则不然,往往是对思想界先觉们的主张和要求置若罔闻,滞后于形势多少年以后,为形势所迫,才不得不作出落后于形势很多年的政治决策。晚清政府之所以积贫积弱,一再落后挨打,最终走向灭亡,就是因为它政治决策总是落后于时代,不能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9.
晚清士子的生活与教育--以塾师王锡彤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近代社会的深入,新式教育逐渐兴起,中国传统教育和中国士子的传统生活受到挑战。本文以王锡彤为个案,从其身世与学业、职业活动、经济生活、身份变动等方面,来具体剖析晚清底层士子的生活与教育,探讨近代教育界传统士子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谷城教案及鄂北地区秘密社会情况进行了考证与梳理,分析了秘密社会组织在谷城教案中担任的角色,并对秘密社会组织反对西方教会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秘密社会给清政府各级官员带来的压力,阐明了解决秘密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身边的历史     
《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1):F0003-F0003
正有"小广州"之称的三水河口,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除了魁岗文塔、旧邮局、半江桥,还有百年旧海关。三水旧海关大楼是英国在中国设立的早期海关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缅甸条约》,将三水设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设领事馆和海关。同年,英国在三水旧县城河口、三江汇流处设立三水海关税务司公署(俗称三水关),实行外籍税务司专断的半殖民地海关行政人事制度,关税收入归英国所有。清宣统元年,一座四层的钢筋混凝土西式洋楼在当时的三水旧县城河口北江岸边拔地而起,即今天的三水旧海关大楼。本地人称之为"鬼  相似文献   

12.
晚清外交人才群体在中国近代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多重历史意义,其地理分布和区域风气影响是研究这一人才群体的重要方面。近代广东乃晚清外交人才之渊薮,湖南、安徽两省人数不多却充分证明了晚清两大幕府对中国近代外交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随着中外条约关系的发展及列强在华条约特权的不断扩大,愈来愈多的外国人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游历、传教、经商等活动。为避免或减少由此引发的中外纠纷和交涉,清政府制定并颁行了一系列管理政策,对来华游历者加以约束和限制。同时,依据相关约章和国际法对外交涉。这在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主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但由于时代的拘囿,清政府仍难以冲破条约的藩篱,从而影响了游历政策的执行和对外交涉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1897年3月至4月间,《湘报》所刊载的鼓吹变法的文章遭到了以王先谦、叶德辉等为代表的湖南士绅的反抗,维新派与反对派围绕改革路径与文化观念这两个焦点问题展开论辩,是为《湘报》事件。双方经反复博弈之后,反对派获得胜利,维新派遭到驱逐,湖南新政失败。面对这场舆论纷争,以陈宝箴为代表的湖南省政府采取了两面骑墙、书信交锋、上奏朝廷和妥协退让等传统手段,缺乏现代眼光和历史格局,没有意识到晚清以来政府所面临的制度危机与话语危机,主动进行制度创新与话语创新,提供重建政治共同体所必需的制度结构和能被广泛接受的新的话语体系,以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总结晚清军事学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其对当代国防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绩效评估,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以个案大学的教职工为研究对象,对知识管理于高校行政运作的绩效评估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不同背景变项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知觉有显著差异;不同背景变项教职工对知识管理绩效看法有显著差异;知识管理流程与知识管理绩效具中度正相关.并提出建议:建立知识管理成果发表研习机制;订定知识管理绩效评核制度;教育行政机关订定知识管理奖励计划.  相似文献   

17.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赈灾救济、地域治安等各项公共事务活动等,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成为官方在地域社会治理活动中的重要依靠力量。而望族本身亦通过对地域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而得以将自己的势力成功地渗透基层社会乃至地方政权,这既体现了晚清望族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的扩大,也进一步刺激了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18.
史料笔记对地方史研究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近代以来与地方史研究密切相关的笔记有《道成以来朝野杂记》、《天咫偶闻》、《津门杂记》、《白下琐言》等多部。它们对地方人物研究、社会史研究、经济史研究等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我们研究地方史时所不应忽略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9.
高校行政管理实行绩效管理,有利于高校行政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高校和谐发展的实现,有利于高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构建高校行政管理绩效管理体系,在遵循科学性、普遍与特殊、可操作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岗位分析,明确绩效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办法,有效运用考核结果。  相似文献   

20.
晚清合肥地区的名门望族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优势资源,投身于地域文教活动中,成为地方兴学活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望族的助学兴学活动促进了地域文教事业的恢复与发展,也提高了望族本身的威望和在地域公共事务中的话语权,巩固或提升了望族在地域社会的地位。而晚清望族在地域文教事务中的巨大影响力,既体现着晚清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能力的减弱,其本身亦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社会控制权的下移和绅权的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