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从我们的英雄城南昌走出了一位全国的楷模,这的确是一件令人感到自豪和振奋的事。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接受报道全国的楷模──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户籍警邱娥国同志先进事迹的采访任务时,我感到非常地荣幸。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做了五期专题和两条新闻,分别在《社会传真》和《江西新闻联播》中播出,同事们都开玩笑地说我是邱娥国的“追星族”。说句实话,通过对邱娥国及其辖区内百姓的多次采访,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老邱的确是性格朴实,为人厚道,工作尽心尽责,为百姓爱戴的好民警。所以我就想,这样一位值得全国各行各业学习的好民…  相似文献   

2.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经常到总公司交报表,没几个月,就和总公司的人混熟了,见面经常打个招呼问声好。 业务处的孙哥对我特热情,每次来都寒喧两句、开开玩笑:“瘦了瘦了!”“路上没遇到台风吧?”他还请我去他家喝茶,他家就住总公司旁边。当然,我时间紧,再说也不好意思,所以都婉拒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笔者在读有关南昌市筷子巷派出所户籍民警邱娥国的通讯报道时,觉得他的“小本本”颇能给人启发.从当上户警起,老邱就自己设计了特征本、重点帮教登记本以及杂七杂八的10多种小本本,一年365天,每天听到啥事就往本本上记,17年来从不间断.因此,辖区内居民状况、商店卖什么、工厂生产什么、仓库堆什么等一切,他都了如指掌.  相似文献   

4.
说起来,人到了我这个年龄,不应该再有什么特别牵心挂肚的东西了。您说,什么罪他没遭过,什么福他没享过,什么坎他没跨过,什么大起大落大红大黑大冷大热他没经历过?红楼梦里那首“好了歌”都唱过千百遍了。但是,要有一天,谁要跟我说,嗨,老陆,你们家那一片的住户保不齐从今儿个起就全都上不了网了,我一准儿跟他急。那感觉就跟突然把我关进了小黑屋,或者把我扔进一个深八十米的枯井里后,就没人理睬了一样。  相似文献   

5.
忆老叶     
老叶去世快一年了。老叶,叶寒青,是我在解放军报的老上级。1958年春我调到军报理论组,直接领导人就是他。我光足喊他副主编,后喊主编,再喊副社长,前前后后30年。忘了从哪一年开始,我们这些老下级当向也间或呼他老叶,这或许是“文革”在军报遗下的成果。老叶走得匆匆,当时我恰好刚刚离开北京。一个多月后我回到家,他的一切后事都早已办完了,他的老伴世外出去忙她的电视剧。我很难过。几卜年的老领导,又是房前房后住着,临终竟未能见他面!我听说向遗体告别那天,一些多年不见的老同忐都上了,连80高龄的军报第一任总编辑欧阳义、…  相似文献   

6.
自投稿“发落”方式小议目前一些出版社对自投稿的处理方法仍沿袭80年代末以来的老规矩:书稿半年没有信息,即视为不用;期刊三个月不见答复,便可另投他处;报纸因时效性强,投稿有效期限缩短为一个月。这几乎成为一些出版单位与投稿者间的一种默契。但我认为,我们做...  相似文献   

7.
我与505征文     
五○五治好了风湿病 我是一个有十几年风湿病史的患者。特别是近几年来,病情日渐加重,腰腿部疼痛难忍、行走不便,连晚上睡觉翻身都十分困难。吃过很多中西药,也曾用过好几种治疗仪和磁疗腰带等,都没收到满意的效果。多年来只能靠服用抗风湿药维持。 去年7月一位朋友到南方出差为我买回了一条505神功元气袋,当时我也没抱多大希望,在爱人和女儿的督促下,我怀着既然买来了,不妨试一试的心情戴上了。谁知戴上没几天,奇迹竟然发生了,我的腰腿疼症状明显的减轻了,走起路来也感到轻松方便了。大约过了一周时间,细心的妻子就惊喜的发现我晚上睡觉翻身不像以前那样困难了,不用别人帮忙也能自如的翻身了。半个月后,妻子又高兴的说我饭量增加了,由以前的每顿顶多一小碗,增加到两碗以上。一个多月后,妻子又神秘的问我抗风湿药怎么不吃了?看着妻子  相似文献   

8.
“我今天下午2时28分给你们发了一封关于人口普查的邮件,很快就有县普查办公室的张开明先生来电,并在下午3时50分解答了我的有关问题。你们的高效和热情让我十分感动。”这是2000年11月14日下午4时39分发至上海东方网《东方直通车》栏目的一封署名为蔡建国的网民来信。在那天下午的2时28分,蔡建国曾给《东方直通车》发过一封信,说自己与妻子的户籍都在外省市,到上海6年多来,夫妻俩同在奉贤县一镇办企业上班。1999年5月已在镇上买房,同年10月,女儿在奉贤出生。他的老家江西和妻子的老家宁波方面都没给他…  相似文献   

9.
说来你许会咋舌:我的头一篇就获了奖!不信?听我道来──自这以前,咱也做过许多“无用功”:写稿不少,投出去也不少,却都泥牛入海,没有回声。我在寻觅着契机。1991年4月的一个星期天,当时在总参炮兵指挥学院政治部当报道员的我,请假到一家地方理发店理发。3D上下年龄的女理发师边理边问我:“你是哪个部队的?”我答:“炮院的”。她又问:“你们有个姓马的大校么?高个儿,东北D音,蛮有风度的。”我略作思索,那肯定是我们政治部马副主任!我反问:“您认识他?”,“他这个人爱管闲事儿。上个礼拜天,当时没顾客,我们几个理发…  相似文献   

10.
我做出版工作,始于1972年,是年四十三岁,已“人到中年”了;是做了十四年艺术教育工作之后(刨掉“文革”期间六年“无业”),“半路出家”搞出版。而这一做,就没有中断过,迄今三十余年了。这既是我人生中新的工作阶段的开始,又是工作岗位的最后一站。由此,我把自己定位为出版人。可以说是亲历出版三十年。对我国新闻和出版事业都有过重要贡献的我的老领导陈翰伯,生前谈选拔干部时曾说过,宋木文没搞过出版,但让他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为什么说让我这样的人管出版,对出版有好处呢?我理解,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期待。这种信任和期待应该是得之…  相似文献   

11.
我们刚到胜利油田,就有人推荐我们去采访毕国强,说他是采油十九作业队的队长,有许多感人的事迹。这天下午,我们兴冲冲地来到毕国强的家,没想到他正在挨妻子的训呢!他的妻子叫刘美英。见我们来了,刘美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你们看,我回老家才一个礼拜,可真不敢认这个家啦!地上、桌上,都是挺厚的一层土。这七天哪,他根本没沾家,整天泡在队上。”  相似文献   

12.
赵雷 《军事记者》2006,(11):66-66
我入伍后不久,被吸收进了通讯员队伍。然而,新闻写作这条路并不好走,我甚至不知从哪儿下手。两个月过去了,我连一篇“本报讯”都没发出来。我有些心浮气躁,向一位老通讯员请教。他没有直接告诉我如何写新闻,而是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冬季新兵分到了连队。有一天,班长让每个人交一篇初入军营的感想。有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战士对班长说:“不会写。”班长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行。”于是这名战士的第一篇体会只有一句话:“今天我走入了军营。”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班长对这名战士说:“能不能再添上一句话?”那位战士爽快地答应…  相似文献   

13.
滚一身兵味     
1979年,我刚当记者就碰上了西南边疆的那场战事,临出发时,老记者夏国珞特别交待我要带上吃饭的碗筷。他说:“到了前线,不会有人把你当客人招待,带上碗筷,见有人开饭,你就凑上去盛饭吃,边吃边采访,你要客气,就只有饿肚皮。”等我赶到前线时,虽然战事已基本结束,但他教的这条经验还是派上了用场。倒不是部队官兵不热情,而是人家没办法“招待”你。每人就一副餐具,给你用了就肯定有一个人吃不成,而且部队战时开饭快如闪电,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有位炮兵营长是抗日战争末期入伍的,军龄比我  相似文献   

14.
“我上任后,要让我们团的新闻报道走在集团军的前列。”1992年11月23日,傅开强向团党委立下了“军令状”。他上任第一年,果然实现了诺言。他被军区评为通讯报道先进个人,荣立了三等功。当有人打听傅开强的成功秘诀时,他爱用简短的话语回答:开弓没有回头箭!万事开头难。写新闻是份苦差事,当傅开强正儿八经地坐到办公桌前,才感到这碗饭不是好吃的。几十篇稿件寄往报社,竟没一篇肯出来“露露面”,这下可急坏了他,倔劲一上,便蹬车到了济南。报社一位老编辑热情地接待了他。当老编辑仔细看完他随身带来的稿子后,便耐心地给他讲新闻…  相似文献   

15.
到了曼德勒山下,看到一大片雪白的“塔林”。曼德勒“白塔林”实际上是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书,名叫鸩都陶塔林,又叫石经院。 第二天吃过早点,“世邦”公司张总就问我们带了拖鞋没有。当我们中大部分人回答没带,他立即吩咐中巴车驾驶员带大家去鞋店买拖鞋。他给大家讲解说,缅甸人进屋就脱鞋,到别人家进门前就要把鞋脱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辛革祥本来是某预备役师的干部干事。可当他听说这个预备役师已有6年没有在报刊上登过稿时,他来了个毛遂e荐:“我能不能试试?”领导点头后,他就挑起了新闻干事这个重担。其实,辛干事并不会写新闻稿,平时只是热爱写稿而已。如今要从零开始,得付出几多艰辛!——先从武装自己开始。他从战友那里借来一些新闻写作书籍,如饥似渴地读呀、抄呀,一个月下来,脸变得又黑又瘦。妻子心疼他,为他买来麦乳精、奶粉等营养品,他却背着妻子把这些营养品又退给商店,而用退回的钱买回一大深新闻业务书籍。——一次,他从熟人那里借来一本书,为了…  相似文献   

17.
段献民 《新闻前哨》2005,(12):35-36
前些时,云梦县几位农民来报社投诉农机质量问题,其中一位说:“我就相信你们报社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因为几年前,他也到报社投诉过农机质量问题,记者电话与厂家交涉后,第二天厂家就派人来解决了问题。这一次,为赔偿问题,几位农民与厂家扯了两个多月都无结果,只好找到报社。记者一边采访,一边做协调工作,前后奔波了半个多月,最后,厂家同意赔付一万五千元钱,几位农民非常满意。他们说:如果媒体不干预,问题肯定无法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进图书馆工作的那天,许多人都对我说:“你真幸运,进了图书馆等于进了“安乐院”。这工作又简单、又轻松……”我自己也认为是这样。进馆不久,我跟老馆员何老师到新华书店去买书,只见他两手灵活,动作轻快,一会儿就从堆积如山的书里选出了几十本书,我也选得不少,但经何老师一检验,他却说:“这是复本,这是受藏书比例限制的,这是不适合本地区工农业生产和读者需要的,这是不成套的……我们不能见书就买。”他这样一挑,我选的百来本书,连一本都没有选上,  相似文献   

19.
生活中市民之间因琐事引发矛盾时,我们时常听到被惹怒的一方大呼大叫:“我要杀死你!”“把我惹急了,我就杀人!”不少人听后,都认为是一时气急失态而语,一笑了之,根本没放在心上。然而江苏省江宁区一位男子因与妻子产生矛盾,写下遗书,声称要杀人,结果还没杀人就被警方抓获。  相似文献   

20.
刊中报     
姐夫劝我别丢笔(散文)李坤记得当兵第二年年底,是我第一次探家。半个多月的假期转眼即逝,临走那天,姐姐一家送我登上了汽车,当汽车启动的瞬间,一向很少说话的姐夫突然对我说:“小弟,啥时候也不能丢下手里的笔,要继续写稿呀!”听到这话时,我愣了半天,因为姐夫是个斗大的字识不了几个的地道庄稼汉,加上内向的性格,他平肘很少言语,就连这次探家,他和我总共也没讲三句话。我当兵前曾在家给县电台写过稿,到部队后,又写了许多稿件都不见登,觉得自己不是摘报道的料,一度想放弃写稿。所以,这次探家期间,也概不谈写作之事。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