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转眼间,2010年已至年尾岁末,综合媒体转载、网络搜索指数、公众热议度等因素,大河网盘点这一年的重要文化热点,特地总结归纳出2010年度十大文化事件。事件一:《中国作家富豪榜》激起强烈反响;事件二:  相似文献   

2.
《八小时以外》2010,(3):97-97
网络世界从不缺乏爆炸性的热点事件和颇具娱乐精神的网友。2010年,有一段《上海公交胸罩门事件》的视频迅速走红网络,并被网友疯狂转载。粗略估计,播放量已近千万次。视频中,  相似文献   

3.
【热点综述】 网络和手机已经走进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网络和手机如同一柄双刃剑.给我们带来新的信息传播途径、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的同时虚假信息以及色情、淫秽小说、图片、视频等垃圾信息通过网络和手机蔓延。淫秽色情的泛滥不但污浊了网络的空气.更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根治这种“精神污染”.从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底.  相似文献   

4.
2009年10月发生的历时仅11天的河北容城"艾滋女"事件很快落幕了,但是在整个事件中,网络把关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使网络实际上变成了摧毁个人名誉的屠宰场,造成的极坏了社会影响。网络把关角色的弱化,会造成虚假信息泛滥、垃圾信息成灾以及网络暴力等现象出现,影响了网络媒体的社会公信力。因此,必须从把关者个人素质、社会制度建设等方面规范网络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5.
2010年以来,网络最为流行的网络语言当属"给力"。"给力"具备多种词性和内涵,意蕴十分丰富,"给力"的几种英文翻译中g,elivable因其标新立异、中西合璧、有独特的文化意蕴而最受欢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网络上频现各类让人触目惊心的学生"门"事件,这些门事件充斥着暴力、凶残、色情,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问题学生"的出现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强调",教育质量和教师素质的重要,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只有加快教师发展,转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才能胜任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发展对促进问题学生的转变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7.
"给力"一词成为2010年网络热词,以其多重内涵走红网络,引起一定的社会反响。因而有必要从它的来源、含义、用法、传播方式以及与其他同义词的区别几个方面,分析"给力"一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网络、数据库和"语言和社会共变"理论,通过社会语言学中抽样比较、年代排序、类型综合的方法,研究了2010年中国大陆的流行语"给力"一词。研究表明:"给力"大体可认为是网络新词、方言活用或古词,可作名词、形容词、叹词、副词和动词使用,为"有效果的"、"真棒"、"快速地"、"支持"等意,其流行背后有着深层次的语言、社会、文化原因,反映了公众的求异、从众心理,而其今后的发展还需由社会的变化来决定。  相似文献   

9.
高中生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时,由于对网络整体认知水平不高,以及他们正处于心理发展的"断乳期",辨别能力和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受到网络中游戏、暴力、色情、反动、迷信等不良信息腐蚀,陷入其中不能自拔,易产生"网络心理障碍"。高中生"网络心理障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一些专家运用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模式矫正高中生网络心理障碍,很难真正使他们走出网络困扰。为此,我们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针对高中生网络心理障碍,进行积极的教育探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一、给力字面意思是"给予力量",引申指"酷"、"棒"、"爽"。出自日本动画片。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被视为权威媒体认可网络词语的标  相似文献   

11.
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680名大学生完成“中文网络成瘾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的调查,以期探讨生活事件、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的关系及其预测性。结果表明:不同程度网络成瘾的大学生在生活事件的总分和各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程度网络成瘾大学生在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内外向与网络成瘾没有显著的关系;生活事件、人格特质可以直接预测网络成瘾,人格特质可以通过生活事件间接预测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概率为0的事件和不可能事件、概率为1的事件和必然事件的关系,分析说明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不能正确理解概率为0的事件不一定是不可能事件与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是必然事件的含义,容易导致在判断两个事件是否具有包含关系时形成一个误区:事件A与B乘积的概率等于A的概率与A包含于B等价,并举例说明了此结论错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技术向高校的渗透;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网络文化。新的形势要求我们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加强研究。文章从探讨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校园网络文化的特征,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原则,如何构建新世纪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4.
网络技术的出现引发了网络文化,网络文化内容的特质和形式的特性决定了网络伦理有其与以往的所有伦理不同的特点。网络文化自身特点决定了网络伦理内容不能忽视网络主体的自我保护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体育赛事转播平台由广播到电视再到网络的发展变化,受众对体育解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观看比赛,不仅仅是想了解赛事进展情况,更是享受比赛带来的激情与释放、休闲与愉悦。体育解说在向受众传播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富有感染力和娱乐性。如果解说员过于追求激情与愉悦感,就会使体育解说成为宣泄情感的工具和取悦观众的道具,这种激情化与娱乐化倾向无疑会减损体育解说的效果,从而损害体育文化的传扬。所以,体育解说员掌控情感与把握娱乐尺度尤为重要,规避体育解说的激情化与娱乐化,成为体育解说员的必修课。  相似文献   

16.
双刃之利剑:网络文化价值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是一柄双刃剑,其产生和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正确而全面地认识网络文化,辩证地考量其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从网络文化的内涵出发,着力探讨网络文化的正负价值,并对其现实生命力进行适度考察。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提出了增强网络文化意识、培养合格队伍、构建良好网络、及时教育引导大学生应对网络文化等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教育界对“马加爵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有两个根本弊端,即未从人与人的互动对其进行考察,也缺乏从根源上对“马加爵事件”进行解析。我们需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深入探讨“马加爵事件”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性文化,它使多元文化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交融整合,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政治领域中的民主概念,导致网络民主概念的产生,并促使权力在网络文化中分解和权利在网络文化中开放。  相似文献   

20.
汉语的称谓语中性别歧视现象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网络语言在我国的兴起和迅速发展,针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称谓语也有了新发展,“恐龙”、“三八”、“熟女”、“剩女”等词频频在网络媒体上出现,并且有从网上走到网下的趋势。这些词语为什么如此受人青睐?这里面有着怎样的社会基础?本章拟从历史、观念、经济、文化等几个层面给予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