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法和私法的分类历经千年历史,至今已经深深融入了许多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文化之中。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公法和私法分类的基础开始动摇,在经济社会化的今天,公法与私法的分类的作用不应该被过度地提高,相反,这种分类已经失去其原有的生命力,应该退出历史的舞台。  相似文献   

2.
私法是随着所有制的变革产生和发展的,不能因为公法的加强而削弱其应有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重新认识私法及其历史地位,区分公法与私法,加强私法观念。  相似文献   

3.
民法的性质集中表现为私法。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和交易安全的考虑,某些公法的强制性规范介入了民法领域中对民事权利构成了一定的限制,出现了民法公法化现象。从民法公法化的表现出发,分析了民法公法化观点存在的原因,进而就相关观点提出了理论上的思考,得出尽管民法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发展路径,但是民法性质为私法这一本质并未改变。  相似文献   

4.
法律行为作为私法自治的工具,不仅要受到来自民法内部自治规范的对于行为"权限"的限制,同时还要接受国家管制规范对于行为的"内容"制约.<合同法>第52条第(五)项作为一项引致条款,本身并不具有实质性内容,而是作为沟通公法与私法的通道存在的.该项中的"法律"指的是公法上的强制性规范.通过引致规范的作用,该"法律"不仅在私法领域实现了公法管制的效力,还可产生私法上的效力.因此,法官在裁判此类民事行为的效力时,应结合个案具体情况,在法的价值间进行客观公正的取舍.  相似文献   

5.
论税法中诚实信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奉为私法领域"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伴随着公法、私法的相互融合,逐渐突破私法的樊篱,进入公法.为既具有公法特性又具有私法色彩的税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提供了可能.诚信原则在税法中的引入,将有利于平衡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被奉为私法领域“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伴随着公法、私法的相互融合,逐渐突破私法的樊篱,进入公法。为既具有公法特性又具有私法色彩的税法引入诚实信用原则提供了可能。诚信原则在税法中的引入,将有利于平衡国家与纳税人的利益,促进我国税收事业向法治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法浅论     
社会法作为与公法、私法并列的第三法域,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可。然而,诸多的社会法基本理论问题在学界依然存在很大争论。这里着重论述社会法产生的基础、社会法的发展历史、社会法的界定、社会法的本位、社会法的价值取向等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任慧超在《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5期《"私法优位"的反思》一文中写道:我国传统法律体系是公法和私法结合的,"民事关系刑法化"和"刑事关系民法化"共存。健全的法治社会的公法体系应该是通过依法控权实现公共权力的理性化,目前各国公法都离这个目标有很大距离。私法优位论对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深远的理论促进意义,但我们也要看到"私法优位"的理论基础和经验论据存在着重大缺陷。私法优位论是把私法文化等同于权利文化、公法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是否是一部独立的部门法,至今尚无定论。笔者认为经济法是一门公私属性兼有,在量上以公法属性为主,在价值定位上公法属性服从和服务于私法属性,从而有别于民法以私法为其属性和行政法以公法为其属性的部门法。  相似文献   

10.
公法与私法的划分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得到了认可,但是关于"公法优位"与"私法优位"一直都有争论。中国面临的法治选择,可以通过以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标准和对优位的理解为突破口,就学界所持的"私法优位"观点进行反思,从限制公权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建设政治文明的视角,提出了公法优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几种观点的主要内容,从国际私法发展过程的角度出发,重新分析了国际私法的性质,得出国际私法最初是国内法,之后产生国际法性质的成分,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以国内法为主,随着实践的发展最终其国际法因素会越来越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民商合一与民商分立是商法的外在表现形式而非商法的内在实质。所谓的"商法公法化",只是将公法规范注入商法领域辅助商法进行调整,是商法贯彻国家干预的具体表现,并非否定商法的私法本质及其独立的法律部门地位,主张取消商法并将其归入经济法是缺乏理论与现实依据的空想。  相似文献   

13.
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可拓宽垄断行为的救济途径,有利于实现竞争政策目标和促进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我国反垄断法私人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私人实施的赔偿制度不明确、公共执行对私人实施的促进性不足等难题。完善反垄断法私人实施制度,应构建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设置其他合理的激励机制,改进反垄断法私人诉讼的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草案中对公法和私法关系的处理存在一定的问题。物权法是民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市民社会的法律。因此,在物权立法中坚持私法原则,维护私权利,并处理好公法与私法、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做到立法上公法和私法的和谐,也就成为了判断物权法草案恰当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但是草案中的一些内容却在公法和私法的问题上没有做到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和法治社会,在物权法立法上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私法自治理念是法理学、私法和公法的重要理念,本文从制度角度,对私法自治理念进行传统法和现代法解读,然后抽象到法理高度。概括出私法自治理念的传统法和现代法内涵。  相似文献   

16.
宣告死亡为民法中一良好制度,自应贯彻私法自治原则,申请与否由利害人定夺。惟现代民法从个人本位走向社会本位,公权力于民事主体行为有损社会公共利益时亦得直接介入。这与私法自治不相冲突,反而是对私法自治的完善。因此,失踪人无利害关系人,或虽有利害关系人但不提出申请,而不申请已经或将会造成社会公共利益损害的,人民检察院可提出宣告死亡申请。  相似文献   

17.
权利(私权)与权力(公权)是法律文化和法学范畴中最基本的两个部分,市场经济以私权的发展为基础并依靠理性的公权作保障,私权文化会自发地对公权产生影响,但处于优位的公权一旦脱离法律的缰索便会对市场经济中的私权进行任意践踏,因此,唯有法律至上才能实现私权与公权的平衡并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通过对私法优化论进行追根溯源的探讨,发现它在价值理念,法律内容和法律形式等诸方面存在着根本缺陷,是受近代市场经济和个人自由主义观的影响所产生的。在法治化进程中,私法优位与法治秩序所要求的权力制约,法律权威,司法正义,行政法治和人权保障都格格不入。本在否定私法优位论的基础上,提出法治社会应当奉行公法优位的观念。  相似文献   

19.
国际私法上的“意思自治”原则与民主法上的“意思自治”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能简单地将其价值追求归结为追求个人自由与尊重当事人意志 ,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能更好地维护国际交往利益 ,因而不似民法上的“意思自治”那样与国内经济及政治思想的自由共兴衰 ,它的产生、发展与兴衰更多地反映的是国际交往利益的需要 ,那么 ,其能在民法上的意思自治走向衰落时在国际私法领域拓展出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