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读书历史最早的国家之一。从孔子的“韦编三绝”,到历代各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诸如杨雄、王充、刘勰、韩愈、朱熹、程端礼、唐彪、金圣叹、曾国藩等人,对读书法都有较深的研究,其中有的人还对阅读教学,对训练子弟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元代的程端礼在继承朱熹读书方法的基础上,在《读书日程》中提出了有独到见解的读书方法,主要包括分层递进的读书方式、全面客观的读书立场、学以致用的读书追求,以及分段安排教学内容、矫正性教学法和总结性评价机制等.这些方法对于因材施教原则的追求、培养尊重原著思想的非功利性读书态度、强调学习的积累和培养质疑的读书精神无疑具有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3.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从事教育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尤其对如何读书有很精辟的见解。据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讲:其门人与私淑之徒将其精要归纳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 循序渐进。是说读书要有先后次序,不可躐等。“字求其训,句索其旨。未得乎前,则不敢求乎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志乎彼。”要打好坚实的基础,不可一味图快,欲速则不达。好高远,求近效,读了犹如不读。  相似文献   

4.
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我国教育史上首部全面系统论述读写教学的专著。它根据朱熹读书法将读写教学的宗旨与目标、课程内容及设置、教学过程及方法、教学原则等具体化、序列化、制度化,对我国古代读写教育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朱熹的教育思想中,“为学”的基础就是要穷理,而要想穷理就必须读书——朱熹坚信“天理”就蕴涵在圣贤书中,读圣贤的经典之作,是穷理的主要途径。他有关读书的思想集中体现在“朱子读书法”之中。“朱子读书法”是关于读书方法的阐释,其中包含了前人智慧的结晶以及朱熹本人精辟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元代程端礼以朱熹读书法为本的教学方法专著,对元、明、清代的教育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究其原因,首先在于它顺应了元代政治与理学发展的大势;其次,它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详尽的教育程序与计划,且全面、规范、可行;再次,它在对朱熹的教育思想加以总结、整理的基础上,还在历史、作文学习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读乃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我国传统的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古往今来,有许多名人都对读做过肯定与推崇。三国时的董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一千古名句更是人所皆知。元人程端礼也曾把“读”比作“销铜”,意思是说只有把文章读好了,才能写出各种好文章。从这些描述中都可以看到“读”的重要。鲁迅先生更以切身经历来肯定、推崇“读”。  相似文献   

8.
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  相似文献   

9.
颜锟 《语文天地》2011,(12):14-15
元代学者程端礼曾经在《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一文中说过:“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个观点强调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依赖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在高中作文教学中,语文教材是学生写作的源泉,教师不能忽视语文教材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语文教学模式,从古至今就有着将读写结合在一起的教学习惯。著名的唐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中这样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样,在宋代末期,著名的诗人程端礼曾经指出这样的观点:“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近代,也有人曾提出读写结合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朱子读书法》是南宋思想家、教育家朱熹阐述其读书理论的重要作品。包括“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六个方面。读书六法所阐述的教学思想与当代语文教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少经验与现代教育理论耦合,可以作为当代语文教学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他学问渊博,对经学、史学、乐律以至自然科学都有不同程度的贡献。他对读书很有探究,在总结前人读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读书三到”。他说:“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心即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训学斋规》)眼到口到表现于外,心到表现于内,朱熹强调读书用心的内在作用。若是像俗话所说的“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也不能真正——做到眼到口到。朱熹说明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朱熹“读书三到”的精神实质体现在“实”、“思”、“勤”这三个字上。先说“实”…  相似文献   

13.
魏瑞霞 《教育论坛》2007,(4):33-33,37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  相似文献   

14.
“余尝谓”     
韩文丽 《班主任》2010,(10):62-62
我们语文课上学过宋代朱熹的读书名言:“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这段话右下方醒目的位置写着作者“朱熹”。期末考试填空,要求写出这段话的作者,一个学生的答案是:“余尝谓”。  相似文献   

15.
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古人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之说。朱熹也曾经指出,“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因此,我们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  相似文献   

16.
一提起朱熹,人们自然就联想到“大儒”。在“四人帮”横行时,朱熹被骂得狗血淋头,谁还敢谈论他学习语文的方法。其实,“儒”是指读书的人,“大儒”者,知识渊博的读书人之谓也。研究研究大儒朱熹学习语文的方法,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何尝没有益处呢?心眼专一,是朱熹学习语文方法的要旨。他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不正中了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只片面强调读、写,而不重视听、说的弊病吗?他特别强调“心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紫阳学派     
《黄山学院学报》2006,8(4):161-161
紫阳学派是朱熹理学的别称。紫阳山位于歙县城南,朱熹的父亲在歙县读书时,经常到山上游玩。后来朱松任福建尤溪县尉,经常想到读书时游紫阳山的乐趣,便刻了一方“紫阳书堂”的印章,时时把玩。朱松去世后,朱熹便把“紫阳书堂”四字制成匾,挂在书房,又自号“紫阳”。后来学者于是称朱熹为“紫阳夫子”,称其学派为紫阳学派。朱熹去世后,宋淳祜六年(1246年),徽州知州韩补之又以朱熹号“紫阳”,在紫阳山建书院纪念朱熹,理宗赵昀赐额“紫阳书院”。  相似文献   

18.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说读书遍数多了,其中的意义就自然会显现出来。这句话为中国历代名家所推崇、称道。然而笔者不敢苟同。读书千遍,其义真的能自见吗?如果读书只强调“量”而不重“质”。读只是机械地念而不经过大脑的思考,终究是不会有所得的。故苏东坡说:“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而我们在读书时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娟 《现代企业教育》2010,(20):220-221
“朱子读书法”是朱熹在自身的读书和教学实践中总结的经验,由其弟子加以概括而成,其六个读书方法比较科学地指导我们学习。本文通过对“朱子读书法”的——浅析,提出了其对现代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20.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其教育思想对于南宋以后中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朱熹以“明人伦”作为教育目标,期望通过明人伦,改变当时“风俗日蔽,人才日衰”的状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朱熹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他是中国教育史上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第一人。朱熹把人的教育划分为小学、大学两个阶段,并就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朱熹的读书六法,分别阐述了读书的不同方面,是朱熹教育思想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