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日报总编辑张研农曾经谈到,要发挥好《人民日报》的述评优势。我采写的述评《以平常心看待贸易摩擦》穴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2日一版雪获得人民日报好新闻一等奖、2003年精品奖,这是《人民日报》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两周年之际发表的一篇独家报道,其引起的社会反响,让我  相似文献   

2.
一字之差     
一九六三年八月六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劳动和革命》,今年一月三日人民日报第五版登了一篇通讯,题目是《将军和儿子》。这两篇通讯都是人民日报转载别的报纸的。前一篇的原  相似文献   

3.
如果不是我坚信这是一篇人物通讯,也许我会把它当作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然而我宁肯相信人民日报编辑同志的处理标准,因为他们把这篇作品发表在新闻版而不是发表在副刊或文学作品专页上,这就使我确信不疑地把这篇作品看作是属于新闻体裁的人物通讯,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篇其魅力不亚于任何一篇文学作品的新闻通讯。我指的是发表在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上的一篇通讯,题目是  相似文献   

4.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已经走过了60年,可圈可点之人之事之成就之经验,实在是太多了。我想说的是一件近事,想总结的是这件近事中包含的新闻规律。今年3月28日《人民日报》读者来信版,发表了一篇题为《柳州市领导集体购买高档住宅》的记者调查,亦即批评报道。它不仅篇幅较  相似文献   

6.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7.
我是读小学时偶然在《淮安报》上用了一篇新闻稿件而爱上了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算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时间内,我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新疆日报》、《新华日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余篇,用稿的喜悦尝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因失误带来的苦恼。从我的自身  相似文献   

8.
前几年,我给北京一家报社的周末版每年都要邮寄20多篇稿件,通常会被采用近10篇。去年,我先后发出30多篇稿件,却连一篇也未见报。这一反常现象引起了我的反思。难道是因这个周末版改换了原先的特色,我寄去的文稿“不对路”?不是!购阅两期该报,发现周末版的风格“涛声依旧”。莫非是因笔者“产品低劣”?似乎也不是。同样一篇稿件,寄出后却常被《人民日报》和《半月谈》等报刊所采用。这究竟是何缘故呢?  相似文献   

9.
读报的甜头     
我是一名基层通讯员,平日工作真够忙的。但是不管怎么忙,我总要抽出时间阅读报纸,养成了天天读报的好习惯。我除认真阅读单位的《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外,还自费订阅了《北京日报郊区版》、《首都经济信息报》、《中国人口报》、《中国农牧渔业报》、《中国农垦》等。我认为读报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 一、通过读报可以了解中央有关精神,及时捕捉到不同时期的报道工作重心。去年9月初,《人民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上发表了“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提出要制止中小学生的流失”的报道。看到这篇报道后,我意识到抓教育,抓人口素质的提高,是这一时期的一个宣传工作的重点,于是我很快采写了《前后苇沟村50余户农民出资为子女聘请  相似文献   

10.
调到报社工作,使我想起了在县委宣传部工作期间和上级党报编辑交往的几件小事,兹录于后,或许对我们从事基层党报编辑工作的同志能有所启示。1998年下半年,我写了一篇评论《首先监督我》,斗胆寄给了《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栏目。“人民论坛”是《人民日报》的名牌栏目,选稿标准较高,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也是至今唯一一次向这个栏目投稿。没想到稿子寄出不久即被采用,随即又被发行量较大的《报刊文摘》在  相似文献   

11.
刘宪阁 《青年记者》2012,(36):96-98
198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本报记者述评",题为《从渤海二号事故看石油部的领导作风》。此文在当时和后来都影响很大。关于这篇述评的写作过程,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研究者依据的主要是时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的丁济沧的回忆;不过近年来,  相似文献   

12.
刘波 《传媒》2000,(8):15-15
《人民日报》今年6月18日头版刊出一篇不长的采访记,题目是《杜寿鹏——要堵贺兰山缺》,作者是本报记者梁衡。此时的梁衡,乃是该报的副总编辑。 看到这篇稿件,我不由得心生感慨,随即想到了两个问题:一是大报的老总要不要亲自采写稿件?二是老总应该写什么样的稿件?  相似文献   

13.
我采写的《清廉“财神”》这篇通讯,被评为陕西省1989年好新闻通讯一等奖。事后,我扪心自问:这篇通讯究竟算不算成功?从中应汲取些什么经验教训呢? 《清廉“财神”——建行安康扶贫受到交口称赞》,发表在1989年2月18日《人民日报》头版。《陕西日报》、《解放军报》等报刊先后转载,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国家建设银行专门打电话给人民日报表示感谢:事过半年之后,习仲勋、马文  相似文献   

14.
当编辑多年,“成功”和“失败”是常有的,随记下两三件。取其一点不要其余1980年4月8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加按语转发了《大众日报》一篇报道,题目是《济宁地区充实和培训社队经营管理干部》。这篇稿件是我采用“取其一点,不要其余”的方法编辑的。“取其一点,不要其余”这八个字是我在编稿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就是说,在选编通讯员、  相似文献   

15.
评论、理论是《人民日报》的强项。 下面,笔者向读者朋友推介几篇见之于该报的评论、理论文章。 (一).事物自身的逻辑作者深沉的情感──读《人民日报》就“撞机事件”发表的评论员文章 今年4月 1日,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海南岛沿海的专属经济区上空撞毁我军用飞机,造成我飞行员下落不明。随后,美机未经允许进入我领空,降落海南陵水机场。围绕这一事件(简称“撞机事件”),《人民日报》于4月5日、7日、12日发表评论员文章《霸道行径与霸权逻辑》、《正义呼声和强国行动》、《把爱国热情化为强国力量》。这组评论所蕴含的严密…  相似文献   

16.
1980年底,党中央提出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安徽日报》理论部为了配合宣传,拟定了一组评论选题,决定由我撰写《要振奋民族精神》。这篇评论发表后收到一定的社会效果,曾被《人民日报》摘要转载,并被评为1980年全国受奖好评论。我想谈谈写作这篇评论的经过和体会,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17.
丁建庭 《青年记者》2016,(16):52-53
去年8月21日,一则《人民日报首发地方党报评论员文章纵论改革“问题导向”》的帖子传遍互联网.前一天的《南方日报》评论员文章《改革要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被《人民日报》转载,被媒体观察人士敏锐发现,并被记录为党报评论近23年来的“又一个第一次”.实际上,这只是去年《人民日报》转载《南方日报》7篇评论中的一篇.除了《人民日报》,新华网和新华社客户端还全文转载了《南方日报》50多篇评论,并13次发消息推介《南方日报》重要评论.如此高频率的转载引起了舆论热议,极大增强了《南方日报》评论的“二次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在五版读者来信专栏“观察台”下,发表了我采写的一篇读者来信《对口支援三峡工程移民项目意向性协议多,付诸实施的少》。在此之前,这条新闻已先后被《湖北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中国青年报》、《经济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9月25日一版刊登的亚运会消息,副题是:《我乒乓球男队在团体赛中失利》;同日三版体育专栏的头条新闻的标题是《亚运会爆出大冷门中国乒乓男队丢失团体金牌》,标题字号之大超过其他得金牌的报道。这篇报道第一段说:“今晚,南朝鲜乒乓球男队,在汉城大学体育馆数千名观众狂热的喊叫声中,以五比四把世界冠军中国队拉下马,为夺取乒乓球男子团体金牌铺平道路”。最后又写了失利原因:“对困难估计不够”、“未能打出水平”、运动员“过于紧张”。文中还赞扬南朝鲜运动员“发挥了较高水平,发球和发球抢攻尤其出色”。长期以来,我们的报纸在体育报道中,绝  相似文献   

20.
1997年。是我们松藻矿务局的对外新闻报道工作“高产优质”的一年。全局147人在中央省市主要的“九报一刊”上发表各类新闻稿1200篇,夺得了重庆市煤炭系统的”重煤杯”新闻意赛(甲组)第一名。实现了(1995──1997年)的第二个“三连冠”。其中;各版头条115篇,在《人民日报》上搞5篇,《经济日报》上稿7篇、《工人日报》上稿72篇(各版头条25篇)、《中国青年报》上稿3篇,这在我局新闻报道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新闻业务研究成果有较大的突破。去年,在重庆煤炭系统首届新闻论文评选中.我局有8篇论文获奖。这标志着我局新闻报道工作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