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下列作者损害了读者的利益 ,本刊向读者致歉①山东省章丘市绣惠镇中学 任翠英、宫述义《初中生物学教材中插图教法探讨》登于本刊 1 999年第 1期 ,类同的文章在《中学生物学》(季刊 ) 1 998年第 4期发表。属一稿两投。举报者 :湖南省钟老师②安徽省繁昌县 赖永峰在华东师大学习期间写的《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法律意识教育》登于本刊1 999年第 8期 ,相同的文章刊登在同月出版的《生物学杂志》(双月刊 ) 1 999年第 4期上 ,属一稿两投。举报者 :浙江省孙老师十分感谢钟、孙两位老师对我刊的监督。曝光是否必要 ?对这个问题尚有疑虑的同志 ,…  相似文献   

2.
笔者读了《物理教学探讨》2006第五期吴法勤老师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一文受益匪浅,但吴老师认为学生设计验  相似文献   

3.
曝光台     
经举报本刊 2 0 0 2年第 3期上刊登的“要重视农药污染问题”一文也见于 2 0 0 1年底出版的《中学生物学》(第 6期 )作者沈世红违反了五家同类刊物“不要一稿两投”的联合声明 ,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和我刊的声誉。为此本刊按“征稿启事”中的约定采取以下 5项措施 ,给予公开曝光、批评、通知该单位领导加强教育、嘱其退回稿酬、本刊 3年内不再录用他的稿件、给第一位举报者以该文稿酬相等的金额 ,以示鼓励与谢意。 (举报者 :南京市曹老师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编辑部对沈世红的文章从题目到标点改动达 6 0处之多 ,编委对来稿是认真的 ,沈世红不该…  相似文献   

4.
最近读了《小学教学参考》(数学版)第6期刊登的《“除”与“除以”之我见》一文,觉得张维宁老师说的“应该把‘除’与‘除以’两个概念统一起来”,我实不在敢苟同。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习》2010年第10期刊登了陈新祥老师的文章《日本投降是甭真的无条件?》。陈老师针对本人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0年第7期上发表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应模糊日本投降的性质》一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当年日本应是“有条件投降”。  相似文献   

6.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5期上旬刊刊登了张巧凤老师的“‘圆内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概率’的探究”一文,文中张老师提出并解决了问题:设圆上的点是等可能分布的,作圆内接△ABC,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2004年第10期刊登了袁长清老师《张衡真的发明了“地动仪”吗?——有感于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某中学进行课改调研时,随堂听了一节七年级历史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有位学生向授课老师提了这样的问题:“张衡真的发明了‘地动仪’吗?‘地动仪’真的有那么灵吗?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现在国家博物馆吗?我们现在还能使用它测量地震吗?”授课老师一时语塞,但他把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课  相似文献   

8.
本刊2003年第12期刊发了张宏伟、蔡中坚两位教师的文章《鸦片战争也应有“维护商业”的性质》。该文就人教版教材课后问答题“西方学者说鸦片战争是‘维护商业’的战争,对不对?为什么?”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性方案。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研究员马执斌在《中学历史教学》杂志2004年第6月发表了《驳“鸦片战争也应有‘维护商业’的性质”》一文,将问题提升到政治思想导向的高度。去年底,本刊又接到了湖北省公安县车胤中学蒋碧勇老师的来稿。他在教学中遇到了与张、蔡同样的问题,又拜读了马先生的文章,于是搞了一堂研究性学习,索性让学生畅所欲言,争论“鸦片战争可否称为商业战争”,又附文与马执斌先生商榷。他将讨论的问题归纳到教材是“蓝本”还是“文本”的焦点上。本刊2005年第1期刊登了他写的文章,并加了编者按。因为讨论涉及新课改的理念:既然要求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那么,遇到类似鸦片战争是否也有“维护商业”性质的问题,应该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9.
《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发表了杨晓晨老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谁口》一文。文章认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出自吴趼人(1866—1910)的《痛史》第十回。考《痛史》共27回,最初发表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二年(1906)的《新小说》。但这还不能说就是吴趼人最早归纳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一语。  相似文献   

10.
张金余老师《工业革命发生在十八世纪而不是十九世纪》(《中学历史教学》2009年第10期)一文从标题看肯定是正确的,但文章说“北师大2007年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前言说‘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席卷整个欧洲’。这里的‘十九世纪’应该是‘十八世纪”’,则是知识性的错误。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李镇西老师发表了《让“教”与“学”融为一体》一文《(中学语文教学》2006年第2期),在该文中反思了自己多年前在省级教学大赛上执教的《孔乙己》,认为该堂课是因为碰巧有学生提到了他预设的“为什么说‘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这个问题而显得很成功。如果没有学生提,  相似文献   

12.
曝光台     
经读者举报本刊 2 0 0 1年第 8期上刊登的“研究性和探究性问题的提出”一文也见于同月出版的《中学生物学》2 0 0 1年第 4期 ,该文作者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许长广违反了我刊一再声明的“不要一稿两投”的约定 ,损害了读者的利益和我刊的声誉 ,为此本刊按约定给予曝光 ,通知该单位领导加强教育并嘱其退回稿酬 ,本刊 3年内不再录用他的稿件 ,同时给第一位举报者以该文稿酬相等的金额 ,以示鼓励与谢意曝光台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祝福》中,祥林嫂对再嫁进行了“出格”的反抗,这本是诸家教参的定论,也是语文同仁们的共识。但是,吴良仪同志在《中学语文教学》(1998年7期)上发表《祥林嫂究竟反抗什么》(以下简称《祥》文)一文,认为“祥林嫂对再嫁不反抗”,至于她再嫁时“出格”地“闹”,“这是对婆家将她‘捆卖’这一做法的反抗,并非反抗‘再嫁’。”吴老师并据此提出,对人教版教参上最能揭示主题、概括人物性格的一句分析,即“为了反对婆家的捆卖再嫁,她进行了‘出格’的挣扎”一句,要将其中的“再嫁”一词删去。对此,笔者以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96年第五期发表了钱巨波老师的《关于小语〈大纲〉中语文学科性质的表述的质疑》一文,对《大纲》中“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一句的表述提出质疑,认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不应该是一种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的表述,与小语‘大纲’文本的精神也不一致”,并且“这种递进式的表述,会造成对语文学科性质认识上的混乱”。对钱老师的看法,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5.
本刊2006年第3期刊登了黄少培老师的《教学教育中的“教学日记”》一文,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将陆续刊载相关文章,欢迎广大读者积极参与,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17.
编者的话     
《数学教学》2005,(12):F0003-F0003
本刊2005年所有刊登的文章均经作者本人确认没有一稿两投,但遗憾的是其中仍有3篇文章属于一稿两投,另有12篇稿件排版后发现为一稿两投而撤版.另外,本刊2005年第1期所刊登的《例说解函数最值题的思维策略》一文,经调查为抄袭文章,该文抄自1996年《高三数理化》第2—3期中贺信淳老师所写的《“思维受凹’怎么办?》一文.  相似文献   

18.
本刊今年第1期刊出《“秉烛夜游”中的“烛”是蜡烛吗》一文后,涟水县西安小学左昌富老师在来稿中引《中华成语大辞典》中的解释,“烛”是指“蜡烛”;又说“‘烛’字产生较早,小篆中就有”,“‘炬’字产生较晚,东汉(44—220)初年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才有。”“可见‘烛’和‘炬’至少在东汉初年使用上就有分工了。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东汉初年就有蜡烛了。”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02年第11期发表的《推翻一个理论命题,重新构建语文教学》一文(作者:建瓯一中张宇田老师),已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3年第5期“百家争鸣”专栏全文转载。我们曾“热切期望能有更多的同行和专家参与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现在,收到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朱丹老师惠寄的文章并刊登于后。真理不怕论辩,深入的讨论研究,无疑会帮助我们对一些重要问题逐步达成共识,从而有利于语文课改。欢迎各方同行和专家继续发表高见。  相似文献   

20.
《语文知识》92年第7期上刊登的刘学文老师的《恩我、王我、偶我与履我》一文,读后深受教益。但对“‘偶我’,译作‘以我为配偶(把我作为配偶)’。‘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这种提法,觉得欠妥。特陈浅陋之见,与刘老师商榷并就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