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智勇 《江西教育》2022,(41):48-49
<正>根雕是木雕中的一种技法,是以树根的自然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植物等场景故事作品的过程。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创作手法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再进行辅助性的人工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  相似文献   

2.
写一篇稿子,有两件事是极为重要的:一是能够敏锐地发现有意义的写作材料;二是善于根据主旨对写作材料进行提炼、加工.这情形好比艺术家做根雕,不是随便什么根都可以拿来做根雕的,必须要以艺术家的慧眼,敏锐地发现可雕之材.比如,根雕艺术家在野外看到了一个树根,他对着这树根反复地端详,揣摩,觉得可以用它雕成一条蟠曲的苍龙.这就是“发现“材料.然而“可雕之材“并不就是根雕艺术品,还要经过艺术家的砍削打磨,“因势赋形“.比如,削掉一些于造型无用的枝杈、结疤,龙头部分要细加雕琢,再嵌上两只闪闪发光的眼晴,等等.这就是对材料的“提炼“.……  相似文献   

3.
时代的发展,越来越需要重新审视当下的教育,我们的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教师?我认为教师应该像一名“根雕师”,能够在雕刻中发现价值、成色不同的根,并且能够因形利导,最大可能根据根的特点,雕刻出形态各异的艺术品。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根雕师”呢?一、善于发现“根”的特色根雕师之所以能雕刻出有价值的根雕品,关键在于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看待根的价值,对待学生也应如此。一个班级由四、五十名学生组成,学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根”,存在着个性、能力和兴趣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如果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学生,一定会将学生分出三六九…  相似文献   

4.
沃土无根     
一位朋友早年迷上了根雕艺术。众所周知,那些长得奇形怪状与众不同的根是根雕创作的最好原材,他同样也想得到这样的根。  相似文献   

5.
“这是自然艺术的世界,木之根的艺术。”重庆市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矿运输队职工陈华,用业余时间创作根雕艺术作品,看罢的人们为此感叹:“爱好能成才,爱好也能充实生活。”1987年,爱好“根雕艺术”的陈华,以“打造艺术人生、打造生活时尚、打造自我素质”为方向,成为矿区赫赫有名的“根雕”奇人,从而带动了矿区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提起他创作,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洋溢着生活中的苦与乐,蕴含着自己的成长与企业文化分不开的纽带关系。为寻找理想的树根原料,他风里来雨里去,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走遍了矿区1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  相似文献   

6.
我爱好雕刻艺术,譬如竹雕、石雕、木雕、贝雕和根雕,等等,但最爱的还是根雕。最近,一位从事根雕艺术的朋友告诉我:每一位根雕艺术家,尽管艺术修养不同,技艺上的特长和表现手法各异,但都要服从原材枓的制约,在尊重天然树根和竹根自然形态美的前提下,去发挥自己的创作才能。总之,要依势造型,因材施艺,把根的自然美和雕刻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这,就是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认真预设,尽心备课,同时更要根据学情,灵活教学。就像要完成一个根雕艺术品,须懂得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道理。我们在千奇百状的树根面前,必须认真思考:我想要雕成什么形态,雕镂的过程中最要注意的是什么……此所谓“三分人工”。但我们更要认真去发现自然美,懂得什么样的天然形态适合用来表现怎样的艺术形象,此所谓“七分天成”。将这“三分人工”和“七分天成”都做全了,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8.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呢 ?   首先,在学生欣赏作品时,教师注重引导他们了解作品形式的多样性,认识作品的创新价值所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体而言,让学生一是了解作品新颖的构思,二是了解作品和谐的色彩搭配,三是了解作品独特的表现技法。   其次,在指导学生进行作品创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可利用的废旧材料,要求他们从平凡的材料中,展开想象,创作出新颖的作品。例如,从河滩捡来的圆卵石可用来做人头,在上面加工可成人像,捡的树根可做根雕,用易拉罐可制作小动物,用…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我们对学校周边古建筑中的500多幅“三雕”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行了“三雕”艺术课题研究,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旨趣,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家乡文化遗产的自豪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相似文献   

10.
至圣先师孔子说:“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意思是说,腐烂的木头不能用其雕刻什么了,粪土一样的土墙不能粉刷了。用来喻人,其用意不言自明,即形同朽木之人,不可能通过教育而使其成材。孔夫子这个一生以教化人为天职的圣人,却显出了对部分被教育者的无奈与失望。诚然,就其“朽木”而言,用“木雕”的方法,全新雕出木雕作品,实不可能,但以“根雕”或说奇木艺术的角度来讲,此说则不能成立,或者说不够准确,反而应该是“朽木也可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种类繁多,人才济济,能成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已属不易;而在被评为大师之后,仍然能孜孜以求,锐意创新,不断超越自己,则更是难能可贵。这是不少人在观看了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黄杨木雕艺术家高公博的作品展之后发出的由衷赞叹。高公博于今年秋季应浙江博物馆之邀,将自己从艺40年来创作的100余件黄杨木雕精品作了为期一个月的展示,一大批独具新意的作品格外引人注目。作为温洲黄杨木雕的领军人物之一,高公博曾以仿古木雕(圆雕)、根雕、劈雕“三级跳”的艺术创新、轰动工艺美术界,被《人民日报》誉为“走出了黄杨木雕数百…  相似文献   

12.
武夷山是世界双遗产地.有不少珍贵的古建筑遗存,古建筑中的石雕、木雕、砖雕等建筑装饰是民间建筑艺术中的奇葩,是一道迷人的风景线,也是一本“凝固的教科书”。为了让古建筑的石雕、木雕、砖雕这“三雕”艺术发挥出潜在的教育功能。我们对学校周边古建筑中的500多幅“三雕”作品进行了调查分析,进行了“三雕”艺术课题研究,研究性地学习“三雕”艺术化,利用这些独特的资源优势,巧妙结合德育课题,创造性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为旨趣,帮助学生形成对自己家乡化遗产的自豪感,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建设一个多学科共生、共享的研究性的平台,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开展人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教育和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培养三个方面“作品创作主题的美化、作品创作设计的美化、学生言行的美化”阐述了学生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培养策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进行美育知识的渗透和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电脑作品创作的美学能力,使作品创作的效果更具吸引力和更突出。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绍兴县湖塘街道兴华小学,活跃着一支爱农、学农、兴农的山里娃队伍。队员们在探究式的活动中学习农艺知识和技能.立志成为新世纪从山沟里飞出的金雏鹰。你看——千姿百态的根雕。根雕艺术是学校少先队活动的亮点。从选择材料到构思造型。从模仿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方英文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旨趣,对其早期创作、阅读偏好、文学观念和创作心态等情况进行访谈。方英文的创作风格受到多位中西作家的影响,他认为文学是一门回避的艺术,好的作品理应避开前人,亦要“简单”易懂。优秀的作品大抵是悲喜混淆的,而且是悲大于喜的。在进行创作时,他无意启蒙、教育别人,会删掉作品结尾处的“拔高”和“哲理”,留下空白。基于这样的创作理念,“方英文式的语言”“方氏修辞”得以形成,而他的作品也给读者留下了幽默诙谐、寓悲于喜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入话题1.学生欣赏《钱江源头的明珠——开化》的录像片段。师:我们的家乡开化景色迷人……是个可爱的地方。“五个一”是我们家乡开化的真实写照:一片青山绿水,一茶飘香四海(龙顶茶),一刀雕出乾坤(根雕),一硅飞上蓝天,一举闻名世界(占旭刚)。你能告诉大家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吗?  相似文献   

17.
根雕艺术是古老而又需要与时俱进的一门艺术,在我国艺术品收藏市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利用自然中的植物作为创作本体,因材施艺。近年来根雕艺术发展迅速,根雕材料品种繁多,造型各异,特别以崖柏这种独特植物进行创作和收藏的根雕艺术品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对收藏家更具有相当高的收藏价值。文章通过对崖柏根雕的自然美、选材及艺术修养等进行分析研究,以求开发出崖柏根雕更深层次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18.
儿童画创作课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该课程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作精神。这里所说的“创作精神”,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指首创性,新颖、独特;二是指注重儿童画创作的社会意义和社会价值。创作课是实施美育教育、开发学生智力、陶冶情操、培养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型。一、指导观察,积累素材要想让孩子创作出好的作品,表现出美好的事物,首先要让儿童多接触生活,对生活进行“有意观察”。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构造等,在脑子里留下较深的印象,为创作积累素材。头脑中记忆的形象、资料越丰富,创造力和想像力越旺盛,孩子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创新教育的全面推进,在学生课堂教学、课外自学过程中,学生电子作品创作蔚然兴起。电子作品创作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一定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利用网络资源,自己进行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电子作品的形式将这一学习过程表达出来。电子作品创作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教师和学生尽情享受到了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益处,也充分感受到了它的魅力,可是“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是学生电子作品创作教学模式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一、临摹与创作相结合。最初阶段的学习应以临摹为主线,待临摹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创作实践就应及时介入。此时的创作要简单些,可在字帖中集字“创作”,或书写一些字数少作品。作品风格要尽量向所临字帖靠拢。每1~2周可进行一次。随着临摹水平的不断提高,渐次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这样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经常地运用到实践之中去,自然而然地由临摹过渡到创作实践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