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阅读2002年《人民教育》第9-12期连载的“教案是否要来一次革命”的多家争鸣,和2005年《小语论坛》第2期刊出的《我不写教案》等个性十足的‘奇文”之后,感悟颇多。一、无奈写“应付型”教案“应付型”的虚假教案是指草率抄袭、对教学无实用价值、用来敷衍上级的虚假教案。李启咏在2002年《人民教育》第9期《我们迫切需要教案改革》一文中说:“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案十有八九是假的,假教案是不合理的教育评价机制造成的”。两年多过去了,抄教案之风依然盛行。2003年春,县里举行了一次新课程备课学习,一位教研室主任指导说:现在写教案应把原来…  相似文献   

2.
改造备课     
一、问题表现1.备课要求陈旧机械不少学校仍在沿袭半个世纪前的前苏联“五环节”教学模式来设计教案和教学,关注点集中在“知识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步骤、板书设计”等项目上,课型多是“传授———接受”式,教学过程单一刻板,缺乏活力,很少见到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等新课型。2.备课过程照搬照抄有的教师为应付学校的检查做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使教案成为“速成之作、应景之作”。有的抄袭参考教案,有的照搬特级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教案,缺乏自己独特的理解和灵魂,教案成了《教师备课手册》、《教学参考书》的翻版。3.备课内容…  相似文献   

3.
韶音 《小学生》2006,(5):I0004-I0004
我看过很多教师教案,使我倍感兴趣的是教案中的“补白”和“教后记”,其中透射出的灵感和机智不止一次地震撼了我。一位刚从师范学院毕业的女教师在《七根火柴》的教后记中这样写道:著名作家王愿坚的《七根火柴》是一篇很有感染力的小说,在  相似文献   

4.
卢军 《师道》2003,(5):11-11
首先声明,作为一个敬业爱岗的合格的高中语文教师,不写教案,决不意味我不认真备课!下面言归正传,谈谈我的理由。写教案的必要性有很多,但向来最被强调的有两个:一是图眼前,为了上课有案可依;二是谋长远,为了总结和提升。可对我来说完全无此必要。作为一名从教十年的教师,对上课的规则和“潜规则”我已了然在胸,既然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为什么就不可以是头脑里的清晰思路?既然教学准备可以是多样化的产物,为什么一定只能写成千篇一律的教案而不可以写成书中夹注、兴之所至的教材评点或本人心领神会的提纲挈领?不错,教…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而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既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在教学《最后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普鲁士士…  相似文献   

6.
张梅、张李顺在《教案检查该“叫停”》(《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一文中认为,现行教案检查的功能发生了错位,因此需要“叫停”,并指出:“至于教案如何写,教学过程如何设计,则属于教师专业自主权的范畴,校长不应该干涉太多。”我认为这个观点太偏激,只看到教案检查的问题,没有看到教案检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了《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9期张梅、张李顺的《教案检查该“叫停”》一文(以下简称张文),觉得“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并不充分。张文的理由之一是,目前教案检查的诊断功能弱化,评价功能凸显,而且评价多以教案书写工整、规范等表面化和形式化的东西为标准。我认为,这是教案检查工作不到位的结果,不能作为“叫停”教案检查的理由。因为工作不到位而舍弃工作本身,不是因噎废食吗?  相似文献   

8.
品读了江西上高县逸夫小学晏梅兰老师《改革备课方式——走进“0教案”》一文(编者:本刊语文版2004年第1期),感触颇深。晏老师提出:“‘0教案’不是‘0备课’,而是为了使教师能把写教案、抄教案的时间腾出来备课。”确切地说,写教案本身就是备课的内容之一,改革的焦点是把教师因无奈而抄袭现成教案的时间腾出来用在“备真课”上。晏老师观点鲜明,就是主张真备课、备真课,反对假备课、备假课,使备课切实发挥为教学服务的作用,我很赞成这种务实的做法。细细品味上高逸夫小学备课管理的“五项措施”,令我钦佩的主要是集体备课和备课指导。集体…  相似文献   

9.
最近,有幸拜读了《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形式主义教案批判》一文,感触很深。一言以蔽之,形式主义教案,既残忍又不科学。形式主义教案延续至今,其主要原因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误区。规定:一律不准使用旧教案许多学校规定:不准教师使用旧教案。且期末都要上交检查盖章印,防你下次重复使用。我觉得这些规定是不科学的。设想一下,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老师教一本书,教了几遍,十几遍,写了十几遍、几十本教案,他这一辈子又要重复多少无效劳动。再说,旧教案是教师长期积累的宝贵知识财富,有参考价值,它并非是一次…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备课进行一番新思考。要把“假如我是学生”作为座右铭,以学论教,以教促学;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教材教,不要教教材”;要树立一种资源意识,使备课具有开放性;备课不能截止到教案的书写完毕,应该引向课中、课后。备课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需要从课前准备、编写教案、课上实践到课后反思的不断改造、不断完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要在“法”中行走,但中学教育有时却不是这样,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特别是教育界的关注。据《中国青年报》6月27日报道,今年,重庆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被确认为抄袭之作;2003年,海南一考生的高考满分作文《最美丽的鸟》涉嫌抄袭;2001年,四川一考生高考满分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涉嫌抄袭……高考抄袭显然不只是这些,因为它们仅仅是满分而受到公众关注。贾平凹的话可以作为这种现象的总结:“抄袭现象在中学生中常有发生。”高考作文抄袭现象不断出现,受到了广泛强烈  相似文献   

12.
王丽辉 《现代语文》2006,(12):107-108
据悉,西安一读在某报刊登的优秀高考作中发现,有一篇抄袭作《豆角月亮》得了满分。这篇作在整体构思与情节上都与《故事会》中的《弯弯的月亮》一相同,社会各界对“抄袭作高考得满分”争相发表看法。资深教育家、北京大学中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我们不能脱离现实,但更不应放弃理想。”为了不赋予特定的感情色彩,我想借用一个英语单词,把这种“抄袭作”称为“copy作”。  相似文献   

13.
陈冰 《广东教育》2009,(11):64-65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我在校园的漂流书架上看到了《商边的小豆豆》,开始是被那淡淡的粉色封面吸引,翻阅中我初识了叫小豆豆的可爱女孩,有点像《草房子》里的桑桑,顽皮,不守规矩,和现在大多数的孩子一样。不知不觉地我竟然站在走廊里一口气看了30多页。看来这本书暂时要停止“漂流”,在我的办公桌上“停留”了。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反弹琵琶”有两大要义:一要“反”,就是对焦点话题进行反思和批判;二要“弹”,“弹”是基于批判而又超越批判的创新,是基于理性思考的言语实践。只有在“反”和“弹”的统一作用下,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锤炼和提高。一、从原点出发在口语交际《小小辩论会》一课中,教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大壮想摘校园里的花,别人劝阻,他还振振有词:“我爱花,所以我摘花。”如果你在现场,该怎样辩驳大壮呢?接下来,教者以大壮的身份与学生展开了辩论。  相似文献   

15.
最近关于教参教案的争议评说不少。我是一位教了二十多年中学语文的教师,对教参教案也禁不住想说几句。首先,我是伴着教参教案逐渐成长起来的。刚参加工作的几年,几乎是寸步不离教参教案。随着自己教学知识的逐步增长,教学经验的逐步增加,教参教案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现在,我已经能做到不需要教参教案而独立备课了。但如果由此认为就可以丢弃教参教案而仅凭一本语文书打天下,我是做不到的。并且,我还可以斗胆地说一句,绝大多数老师是离不开教参教案的。有人说:“教辅是被污染的河”、“教参也是条被污染的河”,事实真是这样吗?未必竟然。我想,教参教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被污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因此对全部教参教案的质量一口否定,对于教参教案给予教师的帮助也不应该全盘否定。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电脑》2005,(2):4-4
名“80后”作家郭敬明日前因抄袭被判赔偿20万元。与此同时,一篇名为《郭敬明,你有一万个理由放弃忏悔》的章全面解析了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作家庄羽的作品《圈里圈外》的真相,中指出,《梦》共57处与《圈》相同或相近似。侵犯了庄羽的作权。此案结果一出,在大、中学校园里引起震动,令人惊讶的是,绝大多数学生对“抄袭”抱无所谓的态度,于是,一件抄袭案很快便转化成了一场关于诚信和个人喜好的激烈争议。  相似文献   

17.
过去我备课写教案,本子上写得密密麻麻,觉得这也重要,那也重要,好象什么都要给学生讲一讲才放心,其实那样做教学效果并不好。学生对我这种满堂灌的教学不欢迎,有的反映有时课教了,还不知道教到哪儿。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这次我教《“友邦惊诧”论》就改变了过去的做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析课文中哪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哪些要学生一般了解的,哪些是学生不懂而  相似文献   

18.
现行写教案的模式要不要改革?要改!怎样改?笔者以为,扬弃,而不“革命”,应是教案改革的基本原则。兹述理由如下:革命,常意味着彻底的否定,完全的抛弃。尽管附在教案上的形式主义幽灵猖獗,写教案几乎已蜕化为一种体力活,广大教师深受其害———一句话,现行的写教案模式积弊甚深,但教案是否已到了非“革”其“命”不可的地步了呢?我看未必。打个比方,鸦片的臭名可谓昭著,可就是对这样的东西,鲁迅先生以为,“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而应“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可见,对待有污点、有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成效,不少同仁从“教”的角度,改进教学方法上进行探讨,而从“学”的角度探讨的并不多见。“教”固然重要,但“学”更重要。“我要学”,不“教”也可“悟”;“我不学”,“教”必事倍功半。师生情愫的建立,能激励学生“我要学”、“我求‘教’”,进而使《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成效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20.
传统意义上的教案很难见到“教后记”的踪影,但是近年来随着教学反思意识的萌芽,教后记已越来越多地走进教案中,成为许多学校规定的教案组成部分之一。从反思教学的角度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从对教后记的定位而言,将它作为教案的一部分则是不尽合理的。教案,顾名思义,可简单解释为“教学方案”。在应用文中,“方案”属于“计划”的范畴,具有预见性、超前性;而“教后记”则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师生交流结果的反思,不属于预见的、超前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