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工业时代大机器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将人与机器捆绑在一起,效率成为一致的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领域片面追求效率的观念也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急功近利成为大众普遍的心态,不可避免的,这样一种社会心态也折射到教育。本文提倡在关注效率的同时对教学适当"留白",给学生更多空间,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2.
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儿童是通过自由表达来呈现其对有关事项的参与过程的。作文中儿童自由表达,既发展作文能力,又有助于“成为一个在个性、才智和身心等方面发展健康的人”。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限制过多,指导过细,在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下,  相似文献   

4.
5.
在语文学习这一片天地里,学习者与语言之间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不是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式,求助于含混而多义的语词"[1].言语作品是作者借助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其复杂情感的产物,英国语言学家琼斯说:"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学习这一片天地里,学习者与语言之间有着纠缠不清的关系。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不是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式,求助于含混而多义的语词”。言语作品是作者借助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其复杂情感的产物,英国语言学家琼斯说:“我们大家(包括那些追求‘精确无误’的人)在说话和写作时常常使用不精确的、含糊的、难于下定义的术语和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课程课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数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有效的、充分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在自我充分体验中学会数学。本文试图从融入实际、尊重个性、拓展时空、引导反思四个方面谈一谈教师怎样让学生得到充分的体验和如何在充分体验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所以,学生要学好英语、掌握英语并能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就必须在不同情景中感受英语、触摸英语、体验英  相似文献   

9.
语言具有模糊性,“语言就其本质而言,是隐喻性的;它不是直接描述事物,而是求助于间接的描述方式,求助于含混而多义的语词”。言语作品是作者借助隐喻性的语言表达其复杂情感的产物。汉语言文字是表意性的文字,其意象性更为明显,加上作家在表情达意时故意追求“言外之意”“意外之韵”,因而赋予作品以极大的模糊性。在阅读言语作品时,读者要透过确定、单一的言语形式,把握不确定的、丰富的言语内容,非靠揣摩、体验不可。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以充分体验的时空,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让他们沉潜于作品中,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而不能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搬用教参上的)强加给学生。有人形象地用“吃饭”和“输血”来形容学生主动建构、积极体验与学生被动接受的本质区别,“学习犹如吃饭,是一个主动的、积极的选取和吸收过程;吃饭以后,各种营养成分有机地组成促使机体发展成长的养料。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理论认为,学生课堂上的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经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感动和鼓舞等。情感性因素对于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更具价值,但它需要靠积极的体验来内化。因此,获得新的体验是学生的需要,是学生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重要的学习方式。 一、在生活学习中体验:人  相似文献   

11.
熊丙奇 《云南教育》2014,(15):45-45
上海交通大学近日宣布,率先使用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探索基于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学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的综合平价录取改革。其中,高考成绩占60%,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占30%,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占10%。参加录取改革的考生自愿提出申请并进行志愿填报,学校将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综合素质测试成绩和学业水平测试成绩进行综合评价,择优在提前批次进行录取。  相似文献   

12.
朱本双 《教育》2013,(11):6-6
10月18日,湖北省竹山县宝丰镇施洋小学组织少先队员帮助学校采摘红辣椒。日前,该县各学校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一组织学生到“三节”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宜、形式多样的体验活动,让“三节”教育进课堂、进校园、进家庭。  相似文献   

13.
情知教学论认为,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包含认知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教学时,如果教师能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能获取知识,形成能力,而且能陶冶性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情感呢? 发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以情激情。如果没有对形象的直感,也就没有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努力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准确地体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好每篇课文的情感特征。只有教师对教材有了深切的感受,在备课时才会溶入个人的情感,上课时才会以…  相似文献   

14.
15.
前几天收到一封学生的来信.信中提到的两件事,令我深思. 一次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板书,突然听见后面发出很大的声音.回头一看,正看到他把一本书扔到后面同学的桌上.我顿时火气上升,大声地呵斥了他几句,他也没争辩什么.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某区在日前进行的一项基础教育师 资状况的调查中发现,这个区的小学教师性别比例出现严重失调,男女教师之比为1:6,大有女性垄断教师队伍的态势。教师性别之比的失调对小学生的成长已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这引起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忧虑。造成教师队伍性别悬殊的社会原因多多(诸如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一时半会恐怕难以得到根本解决。倒是被这教师性别上的比例失调掩盖着的另一种不易为常人所察觉的阴盛阳衰现象——笼罩在中小学(尤其是小学)校园里的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一股浓浓的“阴柔之气”,其负面影响我以为更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去关注。  相似文献   

17.
在任何一个班级里,有让老师骄傲的“三好学生”,也少不了让班主任闹心的“问题学生”。怎样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笔从多年的实际工作中深深地认识到,给“问题学生”留面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学生会向老师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的问题在预料之中 ,有的则在预料之外 ;有的问题有回答的必要 ,有的则无讨论价值。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呢?我以为原则上得给学生一个“说法”。这个“说法”角度可以灵活 ,内容可有详有略 ,但必须真诚 ,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 ,从而保持并加强他们探索的积极性。对于虽然有价值 ,但只要学生认真读读书或稍动动脑筋就能解决的问题 ,教师不要责怪学生“读书不细”或“不动脑筋” ,而要用激励性的话语引导他们去再读、再想。只要他们读出来或想出来了结果 ,自己就会认识到遇事多想的重…  相似文献   

19.
张喜忠 《中国德育》2013,(22):58-59
最成功的教育是源自内心的自我教育。将道德规范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心灵沟通等渠道渗透给学生,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用正确的价值观念进行自我控制,向上、向善,从而使被动教育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这就是本溪市第二高级中学内化教育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时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具有目的性和超越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教育是人类获得幸福的有效途径,大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当前我国大学不同程度地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和唯智主义错误倾向,使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学生幸福生活的初衷。大学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幸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养成积极的幸福品质,发展良好的幸福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