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静 《教学月刊》2002,(6):21-23
面对未来学习化的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教育急需培养能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基础教育本着新的时代使命,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其无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是教育评价——尤其是高考的改革,都指向于学校教育要通过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各国都在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同时学会合作也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共同心声。基础教育肩负着造就适应未来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一代人才,学校教育不但要教给学生各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学习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及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呢?一、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相似文献   

3.
创新教育是为了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以教育创新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育。在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教育,这也就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人才为天职的基础教育中的中学教师,如何在教改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杨梅英 《考试周刊》2011,(53):153-154
为国家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未来培养出创业型的劳动者,是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各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当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教育部在《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就需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来渗透创新教育。下面,笔者根据本课程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6.
有趣的声响     
教学理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人才的培养。而未来的人才更要顺应时代的需要,即具有鲜明个性、完善人格,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一代新人。为此要求教育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作为基础教育的音乐学科,承担着为学生学习音乐、了解音乐、提高音乐文化素质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高新技术逐步成为新的生产力的代表 ,人们已将目光投向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培养上。这种人才以具有创新能力为主要特征。在基础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 ,是关键的因素。做为基础教育中的小学教育则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关键环节 ,从小塑造创新品格 ,进行创新学习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先决条件。一、塑造创新品格 ,奠定思维基础所谓创新品格 ,是指学生的思维方法、行为习惯和心理趋向 ,以创新意识为驱动力 ,形成比较稳定的创新思维定势。在知识学习、分析事物中多以创新角度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品格…  相似文献   

8.
胡玲琳 《上海教育》2001,(17):48-48
21世纪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内外环境复杂多变以及社会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国际社会、经济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与价值观的冲突也将更加剧烈,这些走势必将影响到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此,基础教育应做出相应的创新与突破:第一,在教育理念上,赋予素质教育以新的内涵。教育理念是时代精神在教育中的体现,时代精神是发展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更新。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时代,对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应以开放性的态度来理解,从国际背景、全球化角度来把握教育的发展与动态,吸纳他国自由、竞争、创新等观念,内化到21世纪基础教育的人才素质培养中,拓展素质教育内涵,创立国际化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9.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源于思维求异的开发。若教师在教学中着力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则学生创新能力的获得将不是一句空话。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已不再依赖于资本的积累和资源的开发,而是主要依靠于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创新人才的涌现,而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0.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探索总体上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非政府主导两种,均以选拔方式、课程教学、师资力量、组织管理、制度保障等要素作为支撑。作为一项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实践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面临选拔方式有待完善、课程教学导向仍存偏差、师资力量适切性不足、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挑战。因此,要从探索多元化培养模式、拓展培养方式、优化支撑体系、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健全政策法规等多方面深化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1.
生物技术是21世纪的高新技术,是世界各国生物技术激烈竞争的新产物,因此这门新兴学科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结合通化师范学院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生物系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为国家培养出时代需要的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出创业型的劳动,是职业教育的目标,也是各科教学的根本任务。同时,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政治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探索创新教育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朱克岚 《时代教育》2014,(12):74+78
计算机教育的普及和深化是21世纪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成果,它既是文化基础教育、人才素质教育,又是技术基础教育,是各学科发展的必然和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计算机教育,教师应解放思想,大胆尝试,积极进行探索和创新,努力使计算机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和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14.
张志刚  刘海 《教育探索》2001,(10):22-23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素质,实施创新教育,是摆在每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极为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基础教育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和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型人格。 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每一个学生,以创新教育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并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根本,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创新教育的探索和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竞争是不变的主题,衡量各国核心竞争力的标准归根结底在于教育和人才的竞争,并最终落实到创新能力的竞争上来。因此,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现阶段需要重视并大力实践的现实问题。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高等教育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和建设,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入自我教育观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进,从理念上指导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践,正适应了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现实要求,也满足了现代社会强调终身学习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6.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人才培养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基础。研究与探索培养机制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国际经验,北京市对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进行了组织调控机制、"协作体"运行机制和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创新机制的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需要在政策保障机制、专业机构引导与支持机制、教师培养与管理机制等方面继续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不能限于少数资源优势学校的自发行为,它需要进行整体系统的政策框架设计、运行机制保障和法律规范,需要有特殊培育计划和相应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7.
变革的时代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需要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不懈的努力。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它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靠教育。高师教育肩负着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知识的创新和应用,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把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同时也就迫切要求教育领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基础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育改革应当从基础教育课程切入。  相似文献   

20.
齐凤良 《成才之路》2012,(30):44-44
探究既是教学目标,也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国的教育都十分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依靠创新教学,只有开展探究教学,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