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苏省特级教师薄俊生老师以其独到的教学构思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在执教《我不是最弱小的》一课时,追求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指导学生学习读书习字,彰显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2.
去年某教育刊物曾刊发《一道估算题教学引发的思考》一文,读后我陷入了再思考.那位老师对课标中指出的要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自觉估算的习惯”这一理念理解得比普通老师要深刻。她认为:把估算教学的目标简单地定位在求近似值的估算技能训练上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
近日在《数学教学》2003年第4期看到一篇文章《一堂未曾预料到的对数课》[1],作者桂老师讲述了一堂自己“未曾预料到”的对数课,课前,桂老师布置学生阅读课本上的材料《对数和指数发展简史》,课上,由学生向桂老师提出一系列有关对数和指数认识的问题,桂老  相似文献   

4.
怎样的课才算好课?如何进行教学评价?这对如何教好课具有导向作用,尤其是体育实践课。以《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为依据,我认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让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在身心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健康和谐发展的课才是一堂好的体育课。我是一名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十六年的体育教师,我发现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教学中也有老师产生了一些  相似文献   

5.
学习《新课程标准》,我深深地体会到:“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而且是生命的对话。”“对话”这一全新的理念充分地关注了每个学生的心理、体验,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促使数学课堂的动态生成,使数学课堂充满着生命的律动。下面是我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语文课堂深受学生的喜欢,而有的语文课却让学生厌烦?最近我校语文组马老师上了一堂教学展示课《夏》。通过学习和思考,我深受启发。马老师按照新课程改革的全新理念和《语文课堂标准》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许多教师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课堂中能灵活采取“对话”的形式,实施对话教学,体现“对话”的精神与原则。但也有一些教师在对话教学操作层面上显得不知所措,一时难以适应和恰当地把握。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的对话﹖前不久,笔者看到这么一个案例,让人茅塞顿开。教学案例(《鸬鹚》一课教学片断)生:天色逐渐暗下去了,湖面上又恢复了平静。作者为什么还要加上一句“只留下一条淡淡的水痕”呢﹖师:稍加思索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明白,请大家…  相似文献   

8.
在案例《一堂“失败”的好课》中,罗老师就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情境,虽然课堂出现了一波三折甚至举步维艰的现象,但我们不能不说这也是一堂好课。有人说:“课堂是容错的地方。”面对学生的形形色色的“猜想”,罗老师没有“越俎代庖”,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自主发现,层层得出结论。新课程理念提倡动态生成的课程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理念是生成的,教学经验是生 目中的‘好学生’。”该校的一位老师作了这样的陈述。张校长坦承,这次“选美”确实有些评“三好学生”的倾向,“主要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9.
本刊去年选登了《一堂估算课》、《一堂“失败”的好课》等一些新课程案例,得到了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关注和呼应,许多读者用多种形式向编辑表达读后感,更有一些读者撰写了“这堂课如果由我来上,我将如何设计”的文章寄来,本期刊发一位乡镇中学教师的观点,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刘文 《教师》2013,(6):34-34
张老师执教的《记念刘和珍君》第一课时是一堂家常课,也是一堂公开课。全组老师带着课题意识认真观摩了这堂课,课后都认真研究了这堂课。以下我想从这一堂家常公开课看"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践行情况。"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的目标,是期望在以学定教理念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有时为了保证学生能进行自主探究,有时因为知识点太多、容量太大,有时又因为把握学情不够……因此时有“拖课”现象。笔者前不久上了一堂数学对外公开课《年、月、日》,可以说整堂课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效果也很好,得到了听课老师的一致好评。但遗憾的是拖课了。虽然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但是拖课背后的问题却值得我反思。于是我对整堂课的设计与教学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不久前,有幸听了特级教师徐斌执教的《认识乘法》一课,不禁被他精湛纯熟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本文试图撷取徐老师《认识乘法》课上的几个片断来感受一下徐老师如何在一节看似平淡无奇的数学课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方法的。对话中的师生关系新课程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  相似文献   

13.
智障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大都有对学习缺乏主动性、求知欲极差和精神不稳定的问题。我作为一名培智班的美术老师,曾深深地感到痛苦:不管我的课前准备多么充分,教学结果总是令人失望;不管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卖力,学生都不会积极响应;不管在学生作业过程中我如何指导,结果出来的作业总是“四不像”。新课程改革的出现虽然不是针对特殊教育的,但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却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也是我们需要的。既然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注重教学结果的思想让教者和学者都那么痛苦,也许一堂让学生喜欢的课就能解决这些矛盾。  相似文献   

14.
吴、蒋二位老师的课例,体现了新课程的教材观、教学观,全面落实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体现教者和学生创造性智慧的典型案例.下面笔者从两方面谈一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蒋志明 《考试周刊》2007,(11):106-106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诚然,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全新的教学理念。对此,广大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也都非常重视,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只是让对话停留在课堂教学上,忽视了课前和课后的对话,使对话缺少了一个完整的过程,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教学所倡导的对话新理念。其实,对话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平等展开,更要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巧妙恰当的教学设计是一堂好课的基础,邵欧丽老师的这节《生活好帮手》从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出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展现了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思路新颖,教学环节完整,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总体而言,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一、教学设计阐述本节课开设的背景是因为当天下雪,无法在室外上体育实践课,刚好当时又是索契冬奥会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所以我就整理了一些关于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影像和文字资料,为高二的学生呈现了一堂《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简介》室内课。以冬奥会和冰雪运动作为体育室内课教学的内容是根据《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关于"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的理念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冬奥会和冰雪运动的相关知  相似文献   

18.
这几年,《语文课程标准》成了中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但怎样理解和把握语文标准?怎样将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有点不知所措。什么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的对话?什么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我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2004年,我读到了“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丛书《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这本书时,真有醍醐灌顶、拨云见日的感觉。这本书选择的全国最优秀教师的22堂优质课例将新课程理念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精巧简明,各有特色;课后还有专家点评,对每个课例的优劣得失深说透说。  相似文献   

19.
荆门市东宝区牌楼中心小学曹艳老师执教的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谁吃谁》一课,是市小学科学中心教研组集体研究的一个课例,也是荆门市2011年参加湖北省优质课竞赛的课。通过对本课的研究,我们对实践新课程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一、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注重目的性、特定性与标准性第一次试教时,曹老师常提一些在我们看来与本课教学联系不大的问题,有的还是学生无法回答  相似文献   

20.
沈美丽 《海南教育》2014,(22):10-11
最近,我执教了一堂练习讲评公开课,收获颇丰。说真的,虽然从教20多年了,但要正儿八经地上一堂讲评课给全校老师听,心里还真没底。下面就结合我的“处女作”来谈谈我的所思、所获。一、制订目标,精选错例这节课讲评的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单元练习。围绕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练习中反映出来的典型问题,我制订了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