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能源大国,森林资源当然也很充足。但正是由于森林覆盖率较高,对于森林的防火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秋冬季节,一点小火星都很有可能导致严重的火灾。做好森林的防火措施,可以保护好整个的森林资源,防风固沙,也可以保护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虽然近几年我国的防火工作有很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只有从根本上制定防火措施,才能真正保障我国珍贵的森林资源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从预防森林火灾的重要性、影响森林防火的主要因素、构建长效森林防火机制的措施等几个方面来探索森林防火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森林资源正在逐年恶化,森林覆盖面积逐年成下降趋势,造成此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自然条件因素和认为条件因素,在这两大因素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点:森林火灾。每年因森林火灾丢失的森林资源占锐减森林资源的大部分比例,所以如何做好防火工作成为森林防护工作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将通过森林防火工作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建设森林防火体系。  相似文献   

3.
森林防火工作对于森林资源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而言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阐述了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就森林防火工作的实施对策提出几点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点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所生活的环境条件,因此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最为重视的就是森林资源对于环境的重要意义。森林资源对于人类的生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森林资源却较为难以保护,最主要的威胁就来自于森林火灾,因此森林防火工作十分重要。主要分析了森林防火的重要意义,并且结合当前我国黑龙江地区各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情况提出了一些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建议,希望能够为我国林业部门更有效地开展森林防火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张贻溪 《科技风》2023,(26):84-86
森林资源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森林防火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在国有林场不断深入开发并经营森林资源的社会背景下,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何在促进国有林场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效保障森林资源的安全成为林业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集中分析了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价值,接着从全面造林、幼林抚育、隔离防火三方面阐述了营林技术的应用措施,同时分述了营林技术的管理措施,如强化预警监管、组建管理队伍、提升防火技术等,旨在为林业工作者科学防范并遏制森林火灾提供策略借鉴。  相似文献   

6.
森林火灾是极具破坏性和危害性的灾害,不仅会严重烧毁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更会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必要将先进的科技应用到森林防火领域,实现对森林防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调控,提高森林防火的技术水平。本文在概述森林防火资源的基础上,对森林地面防火资源调控技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退耕还林工程逐渐深入,我国的森林面积也不断扩大,森林质量较过去相比有明显的提升。如何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是林业工作者永恒的研究课题,而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我们还应该看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何将森林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最大限度的降低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努力避免森林火灾的发生,对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我国森林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8.
森林防火在我国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性,不仅关系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全国的生态屏障安全。近年来我国的森林防火工作得到明显加强,火灾处置能力有较大提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森林防火长效机制的构建,全面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营林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为许多地区的森林防火的相关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一些部门在认识到林业的重要地位以及明确营林技术应用推广的重要基础之上,做好当地的森林防火工作可以说是每个地区的工作的重要部分,必须要看到营林技术在森林防火应用中存在体制不健全的问题并且积极应对问题不断进行改革创新,通过有效合理的进行营林建设,提高森林资源的防火能力,是我们有效保护森林资源,减少森林火灾隐患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属于森林火灾多发的国家,每年出现的森林火灾对我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并对我国现有的森林资源产生极大的破坏,因此,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并对出现的火灾险情进行及时的扑救十分重要。为了提高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性,必须加强防火系统的信息化程度,当前我国广泛利用ARCOBJECTS技术设计森林防火辅助系统,成功实现了林火预测模型、林火损失评估模型与GIS技术的无缝集成,为我国的森林防火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林业经济的蓬勃发展,森林资源总量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森林防火工作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森林防火工作是当前森林管理工作中一项基本的任务,如何通过有效的预防策略降低森林火灾的发生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森林火灾的发生与气候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对气候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保证森林防火工作有效性的基本依据。以气候变化为背景,对于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防火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森林资源是国家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森林能够净化空气,森林大量地吸收二氧化碳,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氧气。树木是氧气制造厂、树木是粉尘过滤器、树木还是天然蓄水库和天然空调……因此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好处。建国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森林资源锐减,特别是在大炼钢铁时期,森林资源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各种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造成的森林火灾也给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今天,我就以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措施为内容,对当代森林防护工作提新的要求和建议,更好的保护国家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13.
森林资源的安全、生态环境的维护都会因森林火灾的出现受到严重的影响,由于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不可预见性,且难以扑救,因此,林业部门必须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及时扑救与处理已经发生的火灾,以确保将火灾的损失降低到最少。本文通过对我国森林防火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我国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来说,森林资源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其还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进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能到森林资源的痕迹,所以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防火安全知识的宣传。现就森林防火安全注意事项进探究,仅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5.
森林防火对于森林体系的建设和保护是非常关键的步骤和环节。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保护生态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做好森林防火,是保障社会的安全和财产的重要举措,其对于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存在变暖的问题,这对于森林防火来说是个不利的因素,针对目前所面临的情况,对建设森林防火体系进行深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在对森林资源进行维护与管理的过程中,如何有效的对森林火灾进行预防一直是林业工作人员共同关注的问题。目前在进行森林防火的过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营林防火法。这种方法具有着较好的环保效果,主要依靠树木自身的特性对火灾进行预防。鉴于此,本文主要就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希望通过笔者的努力可以加深对营林防火的认识,促进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工作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森林资源是国家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鉴于森林本身的特殊性,必须不断加强对林区的防火工作。目前,青海省重点公益林建设项目正处于关键性时期,为了确保公益林建设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森林防火技术。基于此点,就青海省重点公益林中防火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8.
森林火灾的预防一直以来都是森林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森林火灾一旦发生,不仅严重的危机了人们的生命安全,还严重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工作,为了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必须完善森林管理工作,对于防火措施进行科学的整改。目前,生物阻隔防火系统具有较好的防火作用,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文章对我国北部的森林防火问题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结合具体的林区环境,对如何做好生物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肖凤利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6):221+185-221,185
营林措施是森林经营的重要手段,又是森林防火的具体措施。常规的森林防火主要是靠人为控制火源,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认为采用相应的营林措施,就能够有效地防止森林火灾的发生,对保护森林资源,提高森林本身对火灾的自防能力具有必可代替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灾害中,火灾是最为普遍发生的主要灾害之一,森林防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保护森林的措施和环节,利用现代营林手段和技术对森林进行防火是很有成效的策略。这就要求在营林过程中要注意在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营林技术,以实现对森林有效的防火,这对保护森林资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分析营林措施在森林防火中的作用,对未来该措施发挥更大的更有效更及时的作用提出几点意见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