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2.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讨论《化学与生活》模块教学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一、《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呼唤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气候是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重要因素,与我们的生产与生活息息相关."新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说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理解气候的形成,并运用气候资料说明气候的特征.教学实践表明,要完成上述"课标"要求,学好气候知识,进行气候类型判断的模块训练是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充分体现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因此,教师在进行《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时,应将教学活动置之于现实生活的背景之中,让《品德与生活》的魅力在生活中升华,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从而让品德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品德教师,我清楚地知道"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最有效的途径当然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与体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课程是由1—2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3—6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组成的。《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新课程和原来的《思想品德》、《社会》课在教学的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为此,我们在品德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紧扣“通过生活、学习生活”这一课程的显著特点,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新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正>"创意生活"是一种既环保又节约,并值得提倡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DIY动手实践中体会、感受"创意生活"的艺术魅力。《创意生活DIY》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突出两个主题:一是在生活技能的学习中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二是在回收利用中开拓创新,进行艺术化的创新与设计,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一、背景与调研1.明晰学校教育理念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科研兴校"与创建"校园文化"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让师生与课改同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以生活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利用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在实践探索中,我做了以下一些尝试。一、课前充分准备《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怎样让孩子们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有着内在价值的一致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以"生活世界"为课程根本来源,也以回归"生活世界"为课程最终归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是置于"生活世界"之中,走入"生活世界"的发展,也是走出"生活世界",以一种客观态度审视活动得失,从理论层面的发展。本文主要在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特征的同时,结合"生活世界"相关理念,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生活世界"的关系,探求课程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0.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课程标准指出:"课  相似文献   

11.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部分教材已经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深刻体会和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本人就其课程的基本特点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首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社会”将品德、行为法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2.
蔡昱 《教育教学论坛》2012,(25):126-127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其目的在于培养儿童"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使他们"乐于探究、热爱生活"。本文将尝试解决如何实现小学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育人的理想化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它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实践、体验、感受,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教学中,将综合实践活动和生活德育合理整合,无疑为生活德育教育搭建了实践平台,既能解决"生活德育"教育遇到的问题,又能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95):13-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的一种综合课程,学习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成果类型丰富等。如何能有计划、高效地组织学生活动呢?着实离不开孩子们的生活实际、社会参与。在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中,给学生搭建平台,在开放的、实践的天地中,善于观察生活、发现、积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张扬个性、自由飞翔。老师应该在实践活动课中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与生活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积极地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学会生活。本文以《遨游汉字王国》为例,浅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及收获。  相似文献   

15.
曹林男 《生活教育》2014,(23):50-51
正《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国家课程。纲要强调通过学生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运用知识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领域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它是作为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新课程形态,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改革之亮点。先进的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的教育实践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郭莉 《教师》2010,(28):105-105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优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课程。如何定位《品德与生活》课中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者结合实践谈了自己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姚月红 《生活教育》2013,(10):82-83
本文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合起来,整合生活中的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让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零距离,促进学生"生活化"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一、准确把握《生活与哲学》教材主线《生活与哲学》围绕"什么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主线,从生活、实践出发,对高中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二、各单元知识与教材主线的内在联系《生活与哲学》四个单元的知识与教材主线的联系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20.
活动背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学生最喜欢上的课,它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解决生活或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设"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