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在教说理文时,不仅要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明白"说的什么理",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结构,关注说理方法,关注语言特点。要对比篇章中探究说理文的论点提出,对比事例中揣摩说理文的论据选择,对比段落中品味说理文的语言特色,感悟说理之"法"、说理之"趣"。  相似文献   

2.
周乐 《学子》2014,(6):38-39
正在小学阶段,我们通常将说明某一个道理的文章称为"说理文"。这些文章往往会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然后通过列举典型事例加以证明,最后得出结论。说理文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我们在教学时必然要关注文章的观点、事例、论证等方面。我们也只有抓住这些要素,才能挖掘出说理文的教学价值,教出说理文应有的味道。  相似文献   

3.
说理文对发展小学生的思维,提升其逻辑能力、表达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在教学时,根据学情、围绕课标,对教学内容进行遴选,抓住说理文的文体特征,聚焦事例、关注语言表达,并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环节,带领学生在"理趣共生"中学习、掌握说理文的独特表达方法,领悟说理文文法。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并不多见,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中呈现说理文,单元教学目标提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单元有《文言文二则》一课,其中《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读起来非常有趣,一场连孔子都"不能决也"的争辩,可见两小儿的说理真让人不敢小觑。《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一课,则是举出三个事例来说明"真理与质疑之间的关系",学生阅读后会发现:三个事例具有共性,  相似文献   

5.
说理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对于说理文的教学,教师要依循文体特征,引导学生统整性地梳理文本内容;要结合学生的原始经验,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质;要整合文本事例,让学生在对比中明晰事例的内在关联;要合理分解中心论点,引领学生在分类中厘清文本的基本联系。这样才能激活学生对说理文的认知,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6.
说理文在统编版教材中的篇目虽然不多,但在小初过渡环节中却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教师要积极运用对比的策略,感悟说理文的文体特点,洞察作者的论证方法,提升学生的思维意识,真正为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全面发展助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在篇章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谋篇布局之道;关注中心,在观点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呈现揭示之道;体悟素材,在事例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严密论证之道;品味语言,在表达对比中洞察说理文的遣词造句之道。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阶段,说理文由于其内在严密的逻辑性,使学生学习起来感到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事例论证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说理文的特点。教师可通过辨析事例、提炼事例、体验事例等策略,让学生经历对比、印证、组合和类化的思维过程,感知事例选择的精准性、层次性,感悟事例的表达作用,以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8.
说理文是第二、第三学段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极好材料。教学说理文,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知识建构、典型事例把握文本的整体特点,抓住文章的语言、事例和思路进行品味,从而提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学《说勤奋》这一篇说理文,要借用对比的策略,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形象,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通过事例置换、前后联系、拓展延伸、重置情境等策略,让学生在对比中初步理解说理文对论据的选择要求以及它论证的特点,提高学生对这类文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说理文的教学对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说理文教学中,必须要依据文体特点、紧扣课标、把握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遴选,引导学生立足文体、聚焦事例、关注语言形式、注重情感实践,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真实过程,促进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说理文如何教?本文以《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教学为例,提出了说理文教学从"内容"走向"表达"这一观点,并从教学的四个板块分别进行具体阐述:聚焦方法,了解说理文"事例典型之美";聚焦表达,感受"形式表达之美";聚焦语言,体会"语言简洁之美";立足语用,注重表达迁移。这样的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所说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12.
说理文有着自身独特的认知价值和写作规律,对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紧扣文体特点,引领学生深入感知、提炼综合说理文的特点,让学生明确说理文的中心论点、理解事例的表达价值、掌握作者论证的思路,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安排了说理文的习作练习。说理文的写作对学生的理性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对说理文的教学,教师应当紧扣单元的习作表达要素,依托单元课文及习作例文,增强学生运用说理思维进行言语表达的意识;同时,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象或自身经历,选择真实的素材,运用恰当的语言,精准地进行说理。这样,让学生明晰说理文"说什么""怎么说"和"为什么说"等问题,提升说理文的表达效果,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4.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说理文并不多见,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 例如,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集中呈现说理文,单元教学目标提出"体会文章是怎样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单元有《文言文二则》一课,其中《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读起来非常有趣,一场连孔子都"不能决也"的争辩,可见两小儿的说理真让人不敢小觑.《真理诞生于一...  相似文献   

15.
说理文虽然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不高,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历练、语言生命的成长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语文教师应该从说理文具体的文体特点入手,让学生了解说理文的一般特点、把握说理文的表达特质、明了说理文的表达策略、厘清说理文的逻辑联系,以提升说理文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小学阶段,说理文的出现数量占比很少,语文课标中第四学段才出现关于简单议论文的教学要求。由此看出,小学阶段的说理文教学是要特别呵护的,切不可是只让学生在"论点""论据"中枯燥而浅白地圈阅,味同嚼蜡地枚举,这样的教学只会让说理文变得"面目狰狞",远离情趣。说理文的教学自有它的情理之趣、情理之美,理应"理智"地学。  相似文献   

17.
<正>在小学苏教版的十二册教材中,出现了为数不多的几篇说理性课文,《学与问》便是其中一篇。依循说理文的文体特点,我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但课上完,发现"感知问的重要性,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好习惯"这一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整节课,学生在沉静中进行理性的思考、比较、辨别,对说理文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选取事例的考究有了清晰的  相似文献   

18.
《学与问》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课文围绕"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这一观点,通过哥白尼和沈括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怎样利用这篇课文教给学生写说理文的方法?几遍研读后,我发现如下引导读写,渗透可以达到无痕。一、首尾呼应呈论点———言之有序师:同学们,我们以前也学习过说理文,比如四年级学过  相似文献   

19.
说理文的阅读应重在这个"理",就是要弄明白作者说了什么理,如何说理,为什么要这样说理,甚而学会说理,做到言之有理。《学与问》整个教学过程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对应达成以上目标,使学生习得说理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说理文阅读是一种细细地读、静静地思、轻轻地议的过程,它带给学生的是不同于以往课堂的独特体验。经历思维体验、点燃思维火花、静待思维生长、习得说理方法,培育核心素养,应是说理文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学与问》一课的教学应该从围绕"文章讲了什么观点,举例什么道理,学与问两者有什么关系"等明线,通过学生自学,师生对话,来渗透"如何写"说理文的学习,亦即弄清说理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