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在操作、观察、猜想、类比、交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形成初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画图观察,问题定向谈话:下面每个小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2cm2的不同的长方形,在小组里说一说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学生在方格纸上操作后,组织交流不同的画法。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2、83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实践中,感知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经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猜想、分析、推理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理解、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8~59页。【教学目标】1.借助观察、操作,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2.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过程,为后面研究其它平面图形的特征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2.初步感知不完全归纳法,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3.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正确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4.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媒体1.电子实物投影。2.每个小组三张长…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目标]1.通过摆长方形的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进而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通过不同形式,优化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教学重难点]1.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1.引导学生通过用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出所给长方形的面积,进而引到学生用小正方形摆出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推导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异同,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7页,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二、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正确计算。2.能估计给定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3.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渗透数学归纳的思想,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感受数学的简洁美与抽象美。三、教学准备长5分米、宽1分米和长5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各一个,边长1厘米、1分米的正方形若干个。四、教学过程设计1.再现旧知,灵活运用。(1)教师出示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1米的正…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相似文献   

9.
屠林峰 《新教师》2023,(9):82-8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三上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例1、例2和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辨识四边形,并在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初步学会从边和角两个维度研究四边形特点的方法。3.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观察、动手操作、语言概括等能力,为后续研究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四边形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58-6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感知并初步整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6页~18页。【教学目标】1.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与"体"的关系,初步发展空间观念。2.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知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区别与联系。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交流合作中体验学习的快乐。【教材简析】"认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58~60页【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导入新课1.出示教室场景图。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生:这是我们的教室。师:仔细观察,图中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生1:喇叭面、开关面板的面是正方形。生2:课桌面、黑板面是长方形。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和四  相似文献   

13.
学生用什么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否就采用教材上提供的思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后,再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教学实践,以下是一些教学片断。【教学片断】师:你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生: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师:这些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生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通过摆面积单位推导出来的。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它与平行四边形…  相似文献   

14.
统编教材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节,是学习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学习本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①能正确运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②理解长方形面积公式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③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围绕这一组目标,常德市育英小学谭国湘老师是按以下的程序来组织教学过程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案例】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师:你能找出长方形、正方形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吗?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找得多。①学生独立填写表格。在四位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师生归纳完成下表: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出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简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是在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掌握图形的含义和大小比较,单位面积等知识基础上学习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使学生的空间观念、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提高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能力,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平面图形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目标 1.小组合作,通过有序观察,动手实验,合作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7.
【课前碎思】"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在图形公式中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承上——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启下——探索三角形、梯形和圆面积公式计算,具有很强的引领价值。本节课第一次用到"转化"的方法探索面积的计算公式,因此转化方法的习得和转化思想的渗透无疑成了本节课教学的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7页、第78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和方法.2.培养学生分析、操作、推理、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意义.教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表格、幻灯片.  相似文献   

19.
我们以前学习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知道如何去求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但反过来.如果给出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我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去求它的边长了.现在学习了平方根的知识后.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题目】小丽想用一块面积为400cm~2的正方形纸片.沿着边的方向裁出一块面积为300cm~2的长方形纸片.使它的长宽之比为3:2.不知能否裁出来.正在发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经历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类比联想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师:同学们,准备好了吗?“快乐四十分”又和同学们见面了。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写字板,一起来看看吧。(出示写字板)如果现在要在两种写字板上写同样大小的字,而且要尽量写得多的话,你会选择哪种写字板,为什么?生:我会选择面积大一些的写字板。师:真聪明,有数学家的头脑。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