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卜算子》双调,小令。全词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怀春女子的形象,上片描绘这个女子面江而思,下片表现这个女子内心的愿望。词有浓郁的民歌风味,语言平易通俗,明白如话;词句复叠回环,构思新巧。  相似文献   

2.
读罢李之仪的《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之后,我认为前人对这首《卜算子》的评价“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的精巧”,十分中肯。这首词也深深的打动了我,让我百读不厌,感受良多。在这首词里,“长江水”三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全词的抒情线索,  相似文献   

3.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相似文献   

4.
“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①断桥:意思是此地荒疏冷落。②无主:没有赏花之人。言其落寞。【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汀绍兴)人。曾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居山阴。为杰出诗人,  相似文献   

5.
卜算子     
不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相似文献   

6.
对苏轼《卜算子》主旨的阐释,千百年来,评家不断,颇有争论,自宋至清,多停留在政治寓托与爱情比附的本事索隐上。近现代人则在前人争论的基础上实现了情感的回归。本事的索隐有益于对词旨的理解与发现,但求之过深、字笺句解则易陷入迂腐穿凿的泥淖。在知人论世基础上对此词作情感层面上的体认和阐释,丰富了词旨的内涵,是较为全面通达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诗宋词是古代文学的两座高峰。鉴赏唐诗宋词,是探寻“美”的历程。它往往有丰富的意象,多样的意境,是诗人独特情感的表达。鉴赏诗词通常可以遵循这样一个步骤,就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一节课就沿着这样的思路,带学生走进东坡词。  相似文献   

8.
原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赏析这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一首流传众口的小词。它以一位痴情女子的口吻,抒发了对远方恋人的真挚深切的思念之情。上片“我住长江头(泛指上游),君住长江尾(泛指下游)”,道出了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日日思君不见君”抒发了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情调愁苦伤感。而“共饮长江水”,似乎又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慰藉。这两句把这位女子深沉愁苦中又带有一丝欣慰的复杂内心情感描绘得细腻真切、惟妙惟肖。下片“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意…  相似文献   

9.
深入分析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认为词中的梅花并非孤芳自赏的典型,而是高洁的品格和不妥协不屈服意志的象征,是作者人格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
庞亚飞 《文教资料》2007,(3):194-195
本文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它从衔接、逻辑语义关系和主位结构三个方面对李之仪的《卜算子》以及其英译文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希望此比较能给汉古诗词英译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李之仪是北宋一位曾与张耒、晁补之辈声名相颉颃的苏门文人。其《姑溪居士全集》中有一些颇有价值的论诗文字,一直没有引起论者的重视。我们将其论诗的片言只语整理归纳出来,称之为“诗学话语”。我们从诗歌价值取向、“清”美意识和具体诗艺探讨等三个方面对其诗学话语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著名作家李劫人解放后担任了成都市的副市长,从一个“民”变为了“官”,这种社会角色的变化,使他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常常会不由自主地从一个官员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在他的作品中,过多地注入对政治与历史的思考,而文学的情趣少了,从而使他的创作陷入一种尴尬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在苏门文人中,李之仪与秦观之间交游比较密切。二人经常有诗文赠答,从中可以勾勒出他们交往的整个过程。总体来看,二人交游以元祜元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为二人相知、相识阶段;后期交游主要在京师,且表达出共同归隐的愿望,但是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这个愿望最终没有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晚唐诗歌璀璨的星空中,李群玉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其湘楚文化滋养下的文化个性和抒情模式体现了对以屈、宋和庄子为代表的湘楚文化及其诗性思维方式的认同,其诗歌作品是对以迁谪和隐逸为主题的湘楚文化的反复吟咏和诗性思维方式的运用和再创造。从情感的共时向度上看,其诗歌与晚唐普遍的末世情感也呈现出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李之仪与苏轼的交游关系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问题,目前虽有相关论文对此进行了论述,但对他们的交游行为缺乏系统考证。本文将结合相关作品及文献对二人交游的发生、过程等进行详细、系统的考证。  相似文献   

16.
李商隐是一位多情、锐敏、执着且极富才情的诗人。他多情的个性、坎坷的身世遭际,形成了他诗作中深痴、执着而又凄怨、悲愤的情感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声乐语言的情感表达,只有深入地进行情感体验,把握情感基调,追求情感表现的细腻变化,达到声为情役、腔为情设,情之所至、音之所生,才能使声乐语言的情感体现丰满完整,主题深刻感人。  相似文献   

18.
天台宗是中国化佛教第一宗派,其理论奠基人是隋朝智顗.目前很多人认为智顗的判教思想是"五时八教",本文重点考察智顗的判教思想,认为智顗的判教思想并非"五时八教","五时八教"是到湛然时期才正式被确立为天台宗判教体系的,智顗的判教思想不能用"五时八教"来概括.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交织着家破人亡,生离死别。历史的变迁及丰富多彩的社会阅历为她的诗词创作打下了浑厚的基础。她前期的词表现出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倾向。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趋于含蓄深沉,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范正平狱事、李之仪与黄庭坚交游两处外证,结合李之仪文集中的内证,考定李之仪贬居当涂在崇宁元年六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