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模型、方法、策略、技术四个方面对国内学者针对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方面开展的研究进行了梳理与分析.然后,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根源--隐性信息出发,提出了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信息可视化、信息扩展化、知识显性化.最后,从企业经营主要涉及三大系统--ERP、SCM、CRM角度出发,提出企业隐性知识显性化机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了隐性知识内涵的基础上,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促进图书馆隐性知识共享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即采取激励机制加强隐性知识共享的规范化管理;通过网络技术创新,构建有利于隐性知识共享的信息平台等。  相似文献   

3.
未来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方向是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知识将成为信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本文提出将知识地图应用于信息机构,用来促进机构内隐性知识共享;分析了静态知识地图用以显性化和传承专家知识,动态知识地图用以及时共享知识和基础积累;探讨了用于信息机构隐性知识共享的知识地图原型构建和激励环境构建.  相似文献   

4.
通过FP算法,从企业内部的海量信息中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得到有用的信息类隐性知识.以FP算法为工具,建立了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的FP-tree模型,并给出了挖掘的具体步骤,通过算例演示了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的具体实施,并与经典的Apriori算法进行了比较,表明FP算法对企业信息类隐性知识挖掘具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高鹏  安立仁 《科研管理》2015,36(11):131-138
隐性知识表征直接影响隐性知识的传递与共享,隐性知识异于显性知识,其难以通过命题符号准确和完整的表征,但这无法否认其在人脑中的存在性。文章从认识论视角出发,通过个体隐性知识表征模型论证了隐性知识是人的知觉中关于事物之间联系与特定情境的整体心像。在信息论及隐性知识表征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隐性知识的传递模型,其由隐性知识源、隐性知识输出映射、隐性知识展示、镜像、信道、隐性知识感知、隐性知识输入映射和隐性知识宿八个部件构成,隐性知识传递通过这八个部件完成从隐性知识演示到隐性知识吸取的完整传递过程。隐性知识传递的目标是最小化隐性知识条件熵,最大化传递主体间的互隐性知识量。  相似文献   

6.
隐性知识显性化与技术创新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采集的部分知识密集型产业企业样本为数据来源,运用结构方程分析了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影响及它们进而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资源、制度结构、情境系统因素对隐性知识显性化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之间显著相关,具有很强的协同效应;制度结构因素对技术创新绩效存在着间接影响,通过隐性知识显性化而实现;信息资源、情境系统因素、隐性知识显性化对技术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校科研团队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高校科研团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高校科研团部内部隐性知识共享绩效的影响因素模型,对江苏省8所高校24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和效度分析,通过因子分析将隐性知识共享动机分为生活动机和社会动机,然后分析团队成员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对隐性知识共享相关指标的差异性,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影响因素进行路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团队成员人格对成员隐性知识共享动机有显著正向影响;隐性知识特性对高校科研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绩效存在显著负向影响;成员隐性知识共享能力、团队隐性知识共享环境和团队成员间信息对称性对隐性知识共享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阳茜 《大众科技》2013,(6):318-320
文章从介绍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内涵入手,以档案信息资源"物"的因素和档案人员"人"的因素为出发点,通过建立知识共享体系、建立知识交流平台和人力资源管理支持这三个方法来发掘"物"和"人"的隐性知识,使其显性化,从而提高档案馆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熊枫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9):249-252
本文认为知识具有两个本质特征:一是知识具有"使能性",即知识是使人或组织具有某种潜在能力的信息。这一特征是区别知识与信息的关键。二是知识具有"二重性",即任何知识都同时具有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的双重属性。这与文献中将知识分成彼此独立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两大类不同,本文强调任何知识都是显性成分和隐性成分的融合;因此,知识的"二重性"是知识转化与创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0.
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张海英 《情报科学》2002,20(6):654-657
隐性知识成为形成企业知识资产及优势的源动力,也是知识管理重要内容。本文从OECD的知识划分入手,阐述了隐性知识的涵义、进行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可能性,从员工和隐性知识两个角度总结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模式,提出了隐性知识开发利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实现隐性知识管理的五项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