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部由众多的广播电视史专家学者精心撰写的大型历史性图书《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历经十余年,终于在近日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通史》系统梳理和剖析了自中国广播电视诞生伊始至2 0世纪末的成长历程,是迄今国内涉及最为全面、时间跨度最长的一部广播电视史学专著。在该书问世之日,笔者专门采访了《通史》主编,我国著名广播电视史学专家赵玉明教授,以探求其十年磨一剑,只为豁显历史真实的治史之道。范晓晶(以下简称“范”) :据我所知,《中国广播电视通史》是北京广播学院获得的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今天面对它的结项,您最想说的是什…  相似文献   

2.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1988年11月20日在烟台市举行。会议对史学研究委员会成立后近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会上,主任委员杨兆麟通报了《解放区广播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广播电视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史志编写及解放区广播工作者状况调查等项工作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作为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由赵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以下简称《通史》)从1990年开始立项,历时13载.于2004年1月面世。  相似文献   

4.
李煜 《现代传播》2006,(1):140-141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简史1949—2000》和《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的出版对于中国广播电视史的研究无疑有里程碑意义。前一本书的主编是原国家广电总局局长徐光春,后一本书的主编是中国传媒大学“治史”赵玉明教授,尽管写作班底不同,裁量史料的尺度也有差别,但由于史观上的大同小异,使得这两本关于中国广播电视史的扛鼎之作遇到了相同的问题:那就是在新世纪到来,许多尘封的革命史、党史的史料已经启封,新中国的广播电视的历史也有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今天,政治史背景下的中国广播电视史究竟该怎样应对?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有八种关系需要…  相似文献   

5.
伴随媒介的影响力,时下广播电视方面的研究也显得异常活跃,但有相当部分研究似乎总是浮在表面,缺乏对本体的梳理、规律的探究和体系的把握。而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主编的《中国广播电视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以下简称《通史》)则是  相似文献   

6.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肩负着我国广播电视史学建设的重任。今年是它成立十周年。从"七五"期间开始,各地广播电视系统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历史和方志研究工作,经过"'、五"计划的实施,已经取得了丰硕咸果。中央和地方各厅(局)、台陆续出版了一批台史、大事记、回忆录、文集、画册、资料汇编等,《中国广播电视企业史》和《中国广播回忆录》(第4集)已经出版。《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简编》和《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史》已完成初稿,正在修改、补充。在完成上述任务的过程中,各地都培养了一批史志研究工作者,广播电视文志工作…  相似文献   

7.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和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北京广播学院分会联合召开的第二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1991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南京举行。参加研讨会的有: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委员、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史志工作者、《中国广播电视通史》编委会成员共50多人。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事业产生与发展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而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不足百年,到目前也只有少许的科研成果,且多在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方面,关于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史的研究尚无鸿篇巨构。而林青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以下简称《发展史》)的出版无疑改变了这一局面。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学术部和北京电视台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广播电视理论创新暨《中国广播电视新论》出版研讨座谈会”。1月28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广协会、北京广电局、北京电视台、《中国广播电视新论》部分作者及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媒体第一线的40余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广播电视创新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并就《中国广播电视新论》的体系框架、理论观点.学术水平及相关问题发表了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在第一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史学研究委员提出了“七五计划”期间广播电视史研究的规划和任务,内容主要包括:一、组织编写《解放区广播史》和调查解放区广播人员(1940年~1949年)的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有幸拜读乔云霞的专著《中国广播电视简史》(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版),一种别样的感觉一直在脑海萦绕。关于中国广播、电视史方面的书籍,我读过不少;关于中国广播、电视理论研究的著作,我也看过一些。但像这部《中国广播电视简史》能够将史料梳述与理论研究巧妙地结合起来,实在并不多见。 《中国广播电视简史》这部书稿的问世别具意义。这是乔云霞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学与  相似文献   

12.
在追求实用的现代生活中,在世纪末的社会转型期,研究作为信息传媒、新闻载体的广播电视的历史,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本文拟从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的价值层面、现实层面以及方法论的角度对此作粗浅的探讨。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史的价值合理性中国广播电视史因其发展的迅速和规模的宏大,给研究者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从总体的角度看,它独立于广播电视理论和广播电视业务;从个体的角度看,它又可以兼收并蓄,容纳入广播电视事业史、制度史和观念(理论)史,其理论价值、学术价值不是单独的“1”,而是“1+1>2”的效果体现。中国是世界…  相似文献   

13.
我国第一部论述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的专著《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一书最近由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以详尽的史料记录了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是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研究的奠基之作。这部著作的出版,填补了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方面的空白。全书60万字,编写工作历时8年,凝聚了几代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工作者的探索、追求、奋斗和奉献,是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工作者献给新世纪的珍贵礼物。《中国少数民族广播电视发展史》出版  相似文献   

14.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根据《中国广播电视会章程》、《中国广播学会奖立项方案及管理规定》等文件精神,制定本细则。第二条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及电视译制片奖是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批准立项的全国性学术团体奖、广播电视系统最高级专家奖。第三条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译制片奖,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中广学会电视译制研究委员会承办,获奖证书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印章。第四条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译制片奖二年评选一次。第五条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译制片奖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中国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于1991年4月30日至5月4日在南京举行。会议是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江苏省广播电视学会、广播电视学会北京广播学院分会联合召集的。到会的有来自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广播电视史志工作者的代表和部分广播电视史研究人员共50多人。这次会议是继1987年4月在大连召开的第一次广播电视史志研讨会之后又一次全国性的广播电视史志工作者和研究者的聚会。  相似文献   

16.
<正>2018年1月11日,安徽教育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安徽省文化强省项目———《中国阅读通史》分享会暨赠书仪式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主编王余光教授分享了《中国阅读通史》的内容特色和13年艰辛的写作历程。王波先生高度评价《中国阅读通史》的出版价值和学术价值,认为《中国阅读通史》的出版标志着"书学三史"的首次合拢,不仅填补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使中外阅读史的互鉴成为可能。安徽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姚莉详细介绍了安徽教育出版社在《中国阅读通史》出版环节所做的积极努力,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2004,(12):67-67
2003年度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11月4日在云南昆明举行颁奖仪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湾零距离》、《站在耕地边缘》,《首例机器人异地遥控操作手术》、《杨利伟:21小时的太空之旅》等22个节目获奖.《新闻和报纸摘要》获首届中国广播十佳新闻栏目奖,《空中之友》,《英语之夜》获首届中国广播十佳公共栏目奖,另有两篇专稿获报刊新闻专稿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发表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新闻年鉴》上的文章为样本,分析了改革开放20年来广播电视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态势、前进步伐、理论背景、存在问题,使我们对这一领域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统计工作对于了解国情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制定颁布了《统计法》,明确要求必须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几十年来我一直从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研究工作,几乎须臾离不开广播电视统计数据材料.但总有个感觉,广播电视有关部门公布的某些统计数据,距离《统计法》提出的上述"四性"的要求尚有相当差距,今试举两例,就教于有关统计部门和识者.  相似文献   

20.
经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批准,《中国广播电视学刊》编辑、发行座谈会于1997年11月25日至对日在湖南省湘潭市举行.会议对《学刊例办10年来的工作作了简单回顾,对其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围绕今后编辑、发行等项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展开了研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新任主编刘习良同志到会并就广播电视理论建设的有关问题讲了话(全文另发)。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副秘书长、《学刊》新任副主编王锋同志和《学刊》新任常务副主编李向明同志分别就《学刊》的地位与作用,今后的工作设想等问题先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