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可怎么办呢?我把吴老师还没保存的资料给弄丢了!赶紧去认错,说不定会得到原谅的。我迈着沉重的脚步来到办公室。吴老师见了亲切地问:“黄蔚栋,有什么事吗?”我把刚才的事说了。“啊!那太可惜了。”吴老师既惊讶又生气,沉默了一会儿,他让我先回教室。上课了,我坐在位置上忐忑不安。吴老师走进教室后,先讲起了故事:“有一位中国留学生在德国取得了博士学位,他想找一份工作,可是到处碰壁,没有一家公司要他。最后,他去了一家小公司,可是,连那家小公司也拒绝他。留学生愤怒了,他问:‘你们为什么都不肯聘我?难道我的学历不够高吗?能力不行吗?’…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有创造的天赋,父亲要保护和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发展他们的创造力。有一次,陶行知一位朋友来找他,告诉他一件自以为很痛惜的事:他的孩子在玩耍中,调皮地把他的金表拆坏了。“您怎么处理这件事的呢?”陶行知正埋头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听说后扶了扶自己的眼镜,边问边站了起来。朋友答道:“我把孩子痛打一顿,他讨饶了!”说这话时,他有点得意。陶行知听罢此言,不禁一拍桌子,大声地惊叹道:“恐怕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掉了!”  相似文献   

3.
我是中国人     
陶行知的母亲在崇一学堂做事。每天一大早,陶行知挑一担菜去城里卖,顺便去看望母亲,帮她干些杂活。校长唐俊贤对勤劳的陶行知有了好感,让他减免学费来读书,还让其住校。陶行知进崇一学堂读书后,十分用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同学们常在一起议论今后的去向,有人要出国,有人要做官、经商,只有陶行知说:“到外国学习是好事,我不反对。但学了,为的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国家。国家再穷,总是我们的亲娘。”他深深地思索着,过了一会,他拿起毛笔,饱蘸了墨汁,在一张大纸上写下了十二个大字:“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贡献!”他把这张纸贴在床头,作为他的座…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小时候不仅孝顺父母,对村里的老人也很尊重,经常帮老人做事。村东头有位程四奶奶,早年守寡,无儿无女。陶行知常帮她劈柴、挑水。一天,程奶奶的锅打破了,因年老无法进城去买。陶行知立刻赶来替老奶奶进城买锅。回来途中遇到雷阵雨,被淋成了落汤鸡。程奶奶心疼地说:“你不能等雨停了再回来吗!”陶行知说:“淋点雨没关系,你没有锅怎么煮饭呢?”奶奶要留他吃饭,他说什么也不肯,飞快地跑回家了。陶行知常跟着父亲进城卖菜,有老人来买,他总会很小心地把菜多放一把,然后扎紧后递给老人。卖菜回来,路上只要遇见同村的老人或体弱的人,他总会抢…  相似文献   

5.
打赌     
李发胜 《湖南教育》2005,(15):45-45
芙蓉中学是一所偏远的水乡中学。陈老师是这所学校九年级甲班班主任,吴老师是九年级乙班班主任。陈老师任教甲乙两班语文,吴老师任教甲乙两班数学。他俩的爱人也分别教这两个班的物理和化学。一天,两位班主任在一起闲聊,各自估计本班可以升重点高中的学生。吴老师谈完后,陈老师说:我看你们班李明大有潜力,升重点高中有把握。”吴老师问:何以见得?”陈老师说:“从他的文章里可以看出,这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强。”吴老师听了朗声大笑:“陈老师,你真看得起李明是不?”陈老师胸有成竹:我对李明充满信心。”吴老师:“那好,我打赌他考不起重点高中…  相似文献   

6.
在陶行知先生创办的晓庄师范建校五十八周年的前夕,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访问了陶行知先生的夫人吴树琴同志。当我轻轻推开房门,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站在我的面前,用慈祥的眼睛望着我。我有礼貌地问:“您是吴老师吗?”她点点头:“是的,你是……”我回答我是晓庄师范的学生。她立即热情地让我进屋,叫我坐下。我说:“吴老师,我们晓庄师范是陶先生创办的,可我们对陶先生的事迹却了解不多,您能否扼要给我们谈谈。”昊老师稍稍思索了一下,说:“陶先生  相似文献   

7.
有两位四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三味书屋》一文时,遇到了同样的情况,教者简介课文内容后,一个学生问:鲁迅先生读书的地方为什么叫“书屋”不叫“学校”?“三味”是哪三味? 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答道:“这有什么好研究的!就跟你们的名字一样,爸妈给取的呗!”听了老师的回答,有的同学若有所知,更多的同学则觉得老师的回答里似乎缺少点什么。另一位老师听了学生的这个提问,略思片刻后微笑着说道:“哎呀,你真聪明,问题问得多好啊,谁能给他解释吗?”学生受了老师的鼓励,立刻有人举  相似文献   

8.
唐朝韩愈说过:“爱其子,择师而教之。”这是说,父母真正爱自己的孩子,就要选聘优秀的老师对孩子进行教育。我们中国古人向来很重视给子女聘请家庭教师的问题。在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位大夫叫孟孙,即孟懿子,也称仲孙何忌。他有两个儿子,到六七岁时还不知道读书学习,于是孟孙就给他们请来一位家庭教师。这位老师只会照本宣科,孩子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他越教孩子越不愿学。孟孙就把那位老师给辞退了,又请来第二位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9.
永远的细节     
前几天,下班的路上忽然听到有人喊我:“老师,周老师!”,疾步走来的是一位大学生模样的青年。我认不出他是谁。“王晖,我是王晖呀!”,他一脸的着急。王晖? 对,是他!还是那双机灵调皮的眼睛。他上小学三四年级时,我曾教过他,距今也有十年多了。他说自己现在在清华美院读书。我很诧异。至今还记得小时的他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  相似文献   

11.
改改报一报     
改改 《中国漫画》2022,(10):20-23
<正>嘻哈古人传——秦献公·中·蜕变书接上文,魏武侯正在花园里宴请师隰,凉菜刚刚上齐,便见公叔痤慌慌张张地向他俩跑了过来。公叔痤跑得上气不接下气,边跑边说:“哎呀!大王啊!不好啦!吴起跑啦!”魏武侯一边招呼人给公叔痤倒茶,一边不以为然地说:“一介武夫,跑就跑了吧。”公叔痤擦了擦额头的汗说:“这吴起跑到楚国去啦!还被楚王封了大官!”一听这话,魏武侯乐了:“我还以为什么大事呢,去就去吧。”边说边命人给公叔痤加了个席位。此时的魏武侯满脑子都是秦国的地皮,哪有心思理会吴起。  相似文献   

12.
幽默     
《江西教育》2004,(4):47-47
抱树操场上,教练正在训练新生:“稍息,立正!前排报数!”站在前排的一位同学听到口令,迅速冲向操场边,抱住了一棵大树。让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博物馆参观,小伟明在四报,四处参观后觉得很累便坐在一张椅子上。老师看到后,生气地对他说:“快起来!那是拿破仑的椅子啊!”“啊,老师可是我的脚实在好酸哦!如果他来了,我马上起来,把椅子让给他!”小伟明答道。歪打正着老师讲解《木兰辞》,在黑板上写下“扑朔迷离”,然后问一位学生:“请你说一下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学生站起来,推了一下深度近视眼镜,仔细地看了一下黑板,但字还是很模糊,只好无奈…  相似文献   

13.
曾经听一位老师感慨万千地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到一家商店里买东西,后来发现店主找回的钱中有一张假币,气愤的他又回去找那店主理论,店主当然不会承认了,“你已经出去这么长时间,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在别处受骗或者你本来就是个骗子呢?”正当这位老师哑口无言的时候,店主的小女儿跑出来对店主说:“他不会的,我知道他是老师,他不会骗人的,一定是爸爸你错了!”“他是老师,他不会的!”仅仅因为老师这个职业的伟大,从事这个职业的老师在人们的眼里也变得伟大了。听了这个故事,相信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感到欣慰和自豪。人们常说:太阳底下…  相似文献   

14.
从心开始     
昨天去学校图书馆借书,在学校的大门口遇到邵军。他很夸张地喊着“吴老师,吴老师”.从马路的对面跑了过来.离着老远就向我伸出了手。他跑到我跟前握着我的手激动地说:“吴老师,我上线了,我达到了本科线。”“我看过你的分数单了,考得不错,恭喜你呀!”我用另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吴老师,这可得谢谢你啊,谢谢  相似文献   

15.
何智 《中华家教》2014,(5):26-27
老师:你好!我有一个孩子,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很听话,很规矩。我们全家都很喜欢他。小学老师也常夸奖他。可是,进了中学以后,他慢慢地变得不听话了,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由不听话发展到违拗和反抗。有时我们被他弄得气极了,发起火来就把他打一顿,但也不能解决问题。我向一些朋友请教该怎么办,有位朋友对我说:这个阶段是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的后半部分时,老师先要学生朗读周恩来回答魏校长的那一句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要求读出铿锵有力的语气,一遍又一遍,当读得颇有一些激情时,老师问大家:“周恩来这时几岁?”同学们齐声回答“:十二三岁。”老师接过话儿“:是啊,他这个时候还只有十二三岁哪!同学们,你们现在几岁?”几乎又是齐声回答“:十二岁。”有几个说“:十三岁。”老师睁大眼睛,逼视着大家:“你们的年纪和当年的周恩来差不多,你们有他这样伟大的志气吗?”学生们不假思索“:没有。”“是的,我们谁也没有他这样的伟大志气!可是,周恩来从小就有,多么了不起啊!让我们再来好好朗读一遍。”这是笔者最近在语文课中听到的一个片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小学四年级所学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写周恩来去了一次外国租界地后,真正体会到了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萌发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听到这番师生对话之初,只是“格登”一下,心里没有多想,后来越来越觉得有思考的价值。周恩来是伟大的,从小就胸有大志,但他的这种志气,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也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耳闻目睹各种事实之后才渐渐形成的,特别是在外国租界地看到的那一幕,才...  相似文献   

18.
童心不可欺     
最近听一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某校借班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注意以读代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该老师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马上要招播音员。这一课,谁读书读得好,老师就推荐谁去。”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课听得非常认真,读得也十分投入,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授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所学校要招播音员呢?他坦然地说,骗学生的。我一听,不禁一愣:说得好轻松,骗学生的!古人云:“童心不可欺”。作为教师,面对圣洁的童心,欺骗学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9.
假如你问我爱不爱东方明珠学校?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爱!”因为我爱这里的老师,爱听他们那轻松、生动的课。吴老师是一位难寻的好老师。今年已经步入中年。高高的个子,一头又黑又长的头发.浅浅的眉下一双聪慧的眼睛,随着不同的场合发出不同的神韵,让人感觉他的眼睛会说话。他在我们班教语文,同学们都很喜欢他,课余的时候他常和我们开玩笑,语言幽默极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20.
幽默细菌     
《同学》2006,(7)
感觉不同“老师,您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转动,我一点感觉都没有。可我爸爸说,他有时候能感觉到。”“哦?你爸爸是怎么感觉到的?”“每当他酒喝多的时候。”祈使句语文课上,老师说:“今天我讲句子分类,我们通过举例来说明。例1,你们为什么要读书?”学生齐声答:“疑问句!”“对!”老师继续阐述,这时下面有两个同学在讲话。老师勃然大怒,一拍桌子:“别说了!”话音刚落,同学们响亮地回答:“祈使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