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是我们在教育过謦中经常会碰到的一个现象,学生感情的失控,与家长、教师的关系疏远、僵化,甚至对立,种种逆反表现令教育者叫苦不迭.分析、认识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并对此采取相应的科学的教育对策,有利于青少年学生形成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徐羽 《四川教育》2012,(2):95-95
逆反心理是一种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的心理状态,表现为个体在一定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怀疑或抵触的情绪,并体现为与常理相悖的逆反举动。对初中生(十二三岁至十四五岁)来说,其逆反心理表现最为突出,如不及时纠正,将影响以后的学习生活,甚至对一生都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初中生大都富有朝气,精力充沛,充满热情,但他们的情绪带有很大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他们已不再简单地服从成人的权威,甚至会反抗权威,这就是因为逆反心理在作祟。根据心理学理论:逆反心理泛指个人用反向的态度来对外界的劝导作出反应的现象。(《当代社会心理学导论》金盛华、张杰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生逆反心理在现实生活中大量存在,常令家长和教师叫苦不迭。(一)初中生逆反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初中阶段的主要特点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相互矛盾的时期。他们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都缺乏正确的评价,对成人…  相似文献   

5.
<正>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普遍存在,经常表现为抵触老师,顶撞家长,轻则造成矛盾影响学业,重则危及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因此,研究初中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并施以疏导,使其健康度过人生的这段特殊成长期,意义重大。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青春期心理特点。逆反心理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是独立意识的觉醒。逆反说明个体已经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开始有了强烈的自尊心和表现欲。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行走在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路上,他们  相似文献   

6.
周志媛 《考试周刊》2014,(69):192-193
初中生正值逆反心理较强的阶段,而逆反几乎是每一个人青春期不可回避的问题,班主任的工作也因学生的叛逆而变得困难重重。某些学生的逆反心理表现尤甚,对教师的教育极力排斥。研究发现,对这一阶段学生的教育并不是无法可循,教学者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和恒心,以沟通和交流为主。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教师产生排斥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总将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置,这对正处于青春期、表达欲望空前强烈的初中生来说,简直是无法忍受的。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管理,班主任要尤其重视,以免他们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他们对老师或父母的教育常会很不服从,告诉他不能怎么做,他偏要那么做,甚至公开顶撞。这就是逆反心理的表现。逆反是中学阶段极易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表现为学生对学校、教师所倡导的道德、伦理、规范进行逾越的故意行为,因此调整学生的逆反心理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调整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理解、沟通、治疗与干预等几种手段。一、理解——打开学生的心门理解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理解学生逆反的原因,其次是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中学生逆反心理形成的重要原因是学生的“自我”意识在增…  相似文献   

8.
一、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表现1.超限逆反指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中专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某些家长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问题,却不给予理解或帮助;个别教育者不分中专生的能力高低,一概过高要求、批评指责,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与施教者要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处于青春期与叛逆期,存在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要分析初中生表现出的逆反心理特征以及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疏导。疏导初中生逆反心理,要注意言传身教、慎用禁令、与学生平等交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宽容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10.
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在儿童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认识上的逆反以及情绪和行为上的对抗。很多人误认为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心理反应。事实上,逆反心理并非不健康的心理,而是人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正常的心理机能。它  相似文献   

11.
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初探王景赞(南康县教研室)心理学家指出:逆反心理是表现为个体在一定的外界因素刺激下,对某类事物产生了排斥、厌倦、反感、厌恶的情绪,从而做出“逆反”的举动,与事物发展常理背道而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中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2.
吴永法  张强 《山东教育》2002,(17):14-14
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中学生逆反心理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自主逆反。处于独立自主意识迅速发展期的中学生,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过分地运用控制手段,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这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这种现象就是自主逆反。平衡逆反。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比较对立时,即使教师所持的立场、观点与学生一致,学生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  相似文献   

13.
一、中专生逆反心理的表现 1.超限逆反 指教师或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中专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如某些家长反复唠叨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或其他问题,却不给予理解或帮助;个别教育者不分中专生的能力高低,一概过高要求、批评指责,这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即主体执意表现与施教者要求相反的言行:"让他东、他偏西,叫他打狗他骂鸡."  相似文献   

14.
逆反,是儿童成长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不同时期的儿童逆反的行为影响有很大差异。逆反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一种对立情绪,"反其道而行之"是逆反心理最突出的表现。小学是儿童生理、心理发育的一个重要时期,而逆反心理是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它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妨碍了其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一、逆反心理的成因(一)自身倔强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逆反心理的心理结构及其类型从本质上讲,逆反心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对抗态度,是一种反常态教育要求的心理倾向。逆反心理有正向逆反和负向逆反之分。所谓正向逆反是指对教育和个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逆反心理,反之即为负向  相似文献   

16.
邵道生说:“逆反心理,与一般的“反思”不同。……它是冲动、盲目、执拗、幼稚的表现。逆反的实质是表现个性、突出自我,过分强调自我、显示自我。当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感受到某些方面享有的自由被剥夺时,自身激发出的一种抗拒心理,就是逆反心理。心理学界将之称为“心理上的抗拒”。逆反,就字面意义来说,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你叫向东,我偏向西;你说“是”我偏说“非”。这种心理是一种自发的反向力量,是抵触,不顺从的心理状态。然而,逆反心理也有其积极的一面。逆反心理表现了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性的增强。尤其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有不听话甚至有逆反对立的情绪表现。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消除,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相似文献   

18.
教育者的什么特征和行为会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 (1)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者的可信度越低,就越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信度逆反与威信密切相关,包括两种类型:一是教师无威无信,这类教育者很易诱发学生显性逆反心理,即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19.
逆反心理是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些心理现象在青少年中表现得比较明显。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作为教师,如何正确去处理学生的逆反现象,是一门很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指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其施加的教育活动后所产生的厌恶心理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评价逆反、情感逆反、行为逆反。其形成有受教育者自身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方法、社会负能量的影响等原因。消除大学生的逆反心理,要提高受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素质,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方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