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炉中煤》是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名篇,比较突出地体现了郭沫若诗歌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本文从强烈的感情色彩、新颖的构思、奇特的艺术形象、富于象征性的语言、和谐的韵律和节奏等方面,分析了《炉中煤》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自一九二六年四月在《创造月刊》发表后,不同的意见长期存在。我们认为,谈《瓶》的思想,纠缠在是反封建还是个人哀怨,多少有点隔靴搔痒;而谈《瓶》的艺术则不能不深入诗人审美的深层心理,只有深化对五四精神内涵的认识,重视《瓶》的美感特点,才能比较正确地理解《瓶》。 诱发郭沫若创作《瓶》的契机,是1925年正月十四,诗人收到一封署名“余抱节”、邀他游览西湖观赏梅花的信,以及扑空的杭州之行。这场恶作剧,给他带来了自传体散文《孤山的梅花》和爱情诗集《瓶》的创作收获。有趣的是,这封来信并无桃色意味,而是诗人自己从字迹秀丽和文句柔和,“自然而然”地推断“余抱节”就是信中所提的“余猗筠小姐”,进而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3.
文学作品艺术风格的研究,是作家作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文学史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是以其艺术风格的卓然独步和比谁都出色地表现了“五四”时代精神,而被誉为中国新文学史“第一部伟大新诗集”的。“郭沫若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究其原因,主要就是他有《女神》这部为中国新诗奠定基础的新诗集。“伟大新诗集”《女神》问世以来,文艺界、学术界对其思想内容的研究,以及其他某些方面的专题研究,出现了一些很有见解的文章;但是,研究《女神》艺术风格的专论,迄今似乎还没有过。而那些顾及《女神》艺术风格特征的论著,看法既不很一致又不免过于简略,缺乏翔实的描述,很难使人得到深刻的共识和印象。因此,专就《女神》的艺术风格问题,作些讨论,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学术界对郭沫若的爱情诗集《瓶》开始重视,出现了不少评论文字,这是可喜的。但是,论者们中的一些意见,却是不怎么公允的。楼栖在《论郭沫若的诗》一书中关于《瓶》的论述,是出现较早、影响颇大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过分夸大了泛神论在诗人前期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泛神论既是诗人创作《女神》的指导思想,是培植诗人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温床”,甚而至于把《女神》完全与泛神论等同起来,说《女神》就是泛神论的“化身”。为要  相似文献   

5.
刘雪梅 《现代语文》2006,(12):20-21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学大师郭沫若的这幅对联既充分肯定了《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又高度赞扬了它的艺术成就。《聊斋志异》思想内容之丰富深刻,艺术成就之高,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而《席方平》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堪为经典中的经典。笔试从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两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关于郭沫若新诗的艺术风格,论甚众,莫衷一是。郭沫若诗歌艺术风格受其艺术个性、诗歌主张、化修养及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其诗的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挥洒自如,其情感方式为“火山爆发式的内发情感”。两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一生著述极为丰富,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本文就郭沫若的诗集,郭沫若的艺术风格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8.
《瓶》是郭沫若唯一的爱情诗集,由四十二首组成,在当时文坛上属于空前的抒情长诗,它是诗人在获得世界艺术的现代意识,萌生和锻冶了艺术更新的野性力量后技巧最高的一本诗集。《瓶》幽婉缠绵、真率炽烈、精巧曲折,当时曾“陶醉过一些人”。用当代入的眼光来观照这首爱情长诗,仍可感到它的艺术磁力和张力,会惊叹诗人抒写爱情的精湛技巧。由于种种原因,《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注意。近年来,对《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著作《女神》借助神话题材象征性描述手法,该部著作创作时期正处于郭沫若新诗爆发期。本次研究主要简述郭沫若著作《女神》主要内容,分析该著作表达形式,及其对我国现代诗歌所造成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他以其表现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和个性解放思想的《女神》开一代诗风.之后,相继出版的《星空》、《瓶》、《前茅》、《恢复》等诗集进一步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诗坛的地位.他是新诗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蜚声中国新文坛,首先因为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人。提起郭诗,现在的青年人大约都知道《女神》,也许还知道《星空》,但是,知道《瓶》的就很少了。这跟解放后我们的大多数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不提《瓶》的情况可能有点关系吧。不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出的几种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里,对于《瓶》已经有百来字的评介了,这就好。鲁迅先生曾指出,认识陶渊明,单知道他的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类诗是  相似文献   

12.
活动的目的要求: 1、通过对郭沫若先生的散文小品《杜鹃》的阅读与欣赏,让学生领会到郭老对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对于光明未来的追求和期望人民起来斗争的心愿。欣赏作品就要了解作品所揭示的深邃的哲理。 2、了解并学习作品在艺术风格上的特色。以物喻人,以事晓理的手法在文中相当突  相似文献   

13.
<正> 对于郭沫若的诗集《瓶》,历来众说纷纭,看法各异。说它表现了“小资产阶级的儿女私情”、暴露了“人生观的弱点”者有之,①说它是“反抗的火”、“争自由的火”者有之,②或褒或贬,莫衷一是。令人遗憾的是,张贴在《瓶》上的种种标签,都未能揭示其深刻的底蕴。笔者认为,《瓶》本质上是一曲幻美追求的挽歌,是诗人苦闷心态的象征,是诗人思想转换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蔡文姬》、《茶馆》、《关汉卿》为中心,对郭沫若、老舍、田汉三作家五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进行比较,指出,由于生活经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等等不同,三作家在坚持历史剧创作的“两个真实”原则、人物形象塑造和作品艺术风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他们为历史剧创作提供了不同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夕到“十年浩劫”结束,持续写了六十多年读歌,为我们奉献了十六本诗集.坚持这么多年创作实践,写出这么多本诗歌作品,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那么我们从他这样长的创作实践和这样多的诗歌作品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一、创作道路的启示从郭沫若六十多年的诗歌创作实践看,他的创作道路大体可以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即:“五四”时期、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这三个历史时期,郭沫若的诗歌创作呈现着三种不同的状态.在“五四”时期,郭沫若先后写了《女神》、《星空》、《前茅》和《瓶》等四本诗集,以及《汐集》和《集外》两个诗集中的部分诗作.由于郭沫若正处年少气壮阶段,又借留学日本之便,他比国内的青年学子受到西方科学民主思想的哺育更多,受到外国优秀诗人  相似文献   

16.
舒位,清代乾嘉时期著名诗人,一生著述颇丰,留下诗作两千多篇。舒位在诗歌创作上坚持抒写性灵,追求抒写自由的真性情。其作品《瓶水斋诗集》取材广泛,特色鲜明,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7.
《女神》是郭沫若留学日本时创作的部分诗歌的合集,它奠定了郭沫若先生在中国文学界、乃至海外华文文学界的重要地位。本文进一步深入分析了该作品所接受的日本文化的影响,从郭沫若的日本留学体验、日本国内对《女神》的研究、外来文化的接受对《女神》创作的影响等三方面考察了作品在创作及研究等方面受到的日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初中生》2008,(11)
在郭沫若所有的历史剧中,《屈原》所享有的声誉最高,成就最大。如果说他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史上的第一座丰碑,那么,《屈原》便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史剧创作的扛鼎之作。窥探作家的创作意图、观察作家的艺术构思,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戏剧的意义所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郭沫若又是如何创作《屈原》这出戏剧的。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作为建国后最具权威的机关报,集中性地传达中国政府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而作为文化界领袖的郭沫若却在此时期此报刊上频繁强化“儿童文学”,这一现象的背后所隐藏的不仅仅是郭沫若借重《人民日报》所具有的官方舆论媒介价值来履行自我职责,更潜藏着郭沫若充分尊重儿童这一群体,并通过提倡“儿童本位”的文学创作观念警示文艺工作者要随时注意内在修养,进而试图借力使力地通过《人民日报》向高层权威传递他本人对当下体制和世风的理性反思和敏锐警觉。由此,透过儿童文学护航人这一角色,郭沫若被学界定位成“侍臣文学领头人”的论断将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20.
迄今,注释郭沫若旧体诗词的有:《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郭沫若纪游诗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郭沫若少年诗稿》(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和《郭沫若楹联辑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对于五家注释,我曾写过几篇文章,提出了某些不同意见。兹综合近向研究所得,撰写此文,再向诸家求教。如一得之见可取,幸甚,倘倒白为黑,识者正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