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目的在于用美的信息去激发学生热爱美、追求美的愿望。让学生在阅读中体悟语言美、情感美、意蕴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引导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语文审美教育感知美、认识美、发现和创造美三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最大限度展示出语文教学的美育性。本文认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本文认为一要关注自然社会,做美的发现者;二要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提高识别美丑的能力;三要诱发审美的情感,学会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立群 《科教文汇》2007,(9Z):59-5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手段,变换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诵读中体验情感美;奇思妙想,创造美;运用多媒体,创设审美情境;运用对比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志杰 《科教文汇》2007,(5S):41-41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作品中心思想的情感美;在教学中相机诱发,随时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7.
张丽娟  廖海云 《知识窗》2013,(12):67-67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并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它要求教师充分借助教材中的美育因素,从自然美、社会美等方面进行审美教育,使学生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中学语文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任务,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鉴赏力;让学生在朗读中体味作品的语言美;使学生感受作品中心思想的情感美;在教学中相机诱发,随时渗透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9.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语文教学达到一种审美的境界。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美,让学生鉴赏美,进而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0.
审美就是能动的认识美、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它是伴随着人一生的重要素质.通过探索"如何欣赏服饰美"中"形式美"的原理,来提高学生认识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同时来旁通其他艺术门类;通过"时代感"的论述来提高学生鉴赏美的情趣.能力和素质,调整学生的审美取向,挖掘服饰与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1.
何婷 《科学大众》2016,(4):67+120
在众多的古典文学经典中,古诗词以其音韵美、意境美而当首推。通过品读赏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本文拟从发现"音律美"、"炼字美"、"内蕴美"、"创作美"、"故事美"等五个方面来阐述小学语文诗词教学。  相似文献   

12.
语文审美教育,就是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学诸因素中丰富的美学内容,在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审美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途径。传统语文教学往往忽视审美教育。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品,这些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篇章,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这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语文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朗读、想象、运用多媒体等方式,让学生获得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4.
曾向心 《科教文汇》2013,(14):47-47,53
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审美教育,必须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引导学生从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吸收营养,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净化灵魂。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又叫美感教育,是通过语文教材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作家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推荐审美情趣积极向上的更多更好的作品,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和提高社会的审美共性都是功德无量的。  相似文献   

16.
胡利军 《科教文汇》2008,(10):63-63
语文美育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引导学生去鉴赏美,激励学生去创造美,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李代波 《知识窗》2010,(3X):64-65
根据新课标阶段目标,培养初中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本文笔者试从美读、质疑与解惑、论辩与鉴赏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教学中要深入挖掘美育因素,充分利用美育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发现美、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备实际需要的识字认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美育的实质"美教化、厚人伦"。美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人的审美兴趣和能力,美育的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因素,使得学生能够得到真正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育教学,要求学生对现实生活与书本中的美好事物进行准确的认识和理解,从小培养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小学语文教学,除了抓好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的传授之外,还要有机地渗透日常行为美德教育,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我重视美育渗透,进行了如下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