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云流转,胜者为王,决定教育市场的“屠龙刀”在哪里?“倚天剑”又在哪里?办新教育,育新人才,拓展教育市场,打造“教育品牌”,实施“品牌教育”,您是否一筹莫展?下面我们呈现的是一所城区百年老校打造“教育品牌”、实施“品牌教育”的操作案例,可以与您分享打造“教育品牌”、实施“品牌教育”的“十八般武艺”,共享打造“教育品牌”、实施“品牌教育”的“无上心经”。  相似文献   

2.
理解“教育融合”,可以从“教育”“融合”和“教育融合”三个向度着手。从“教育”而言,教育作为“有机整体”,教育作为以促进人的生成为根本旨趣的活动和教育作为一种限度性存在是审视“教育融合”的基本立足点;从“融合”而言,“融合”所内蕴的“不同性”与“一体性”的统一,从“边界”到“边缘”的跨越揭示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关系的真实;从“教育融合”而言,处于关联中的两种教育的状态决定了“教育融合”的状态。“教育融合”是作为整体的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基于两者的内在关联而在两者间的“边缘地带”形成的,以促进自身完善和教育中人的精神世界的完满建构为要旨的历史关系过程。  相似文献   

3.
“文学教育”是一种“文明教育”,与“语文教育”有很多不同“文学教育”的特征是整体性把握,是指向一种“心态”的涵育,是以“情商”为主体的素质的提升,“文学教育”可以理解为“终生化”教育,它既是人的“文明素质”的重要的构成因素,同时也是“精神素质”不断生长的需要和土壤,对“文学教育”特殊性的强调,有助于“语文教育”知识体系的“素质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4.
本论述了课堂生活中的五类“受教育”角色,即“迎合”的“受教育”、“顺从”的“受教育”、“适应”的“受教育”、“投机”的“受教育”和“反抗”的“受教育”。分析了其形成的成因,并对构建理想境界的课堂生活和“超越的受教育”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超常教育”“英才教育”“天才教育”“资优教育”等概念的辨析 ,认为“超常教育”过于偏重智力而忽视其它方面的能力 ;“英才教育”是为“少数人集团”服务的教育 ,而他们中间不一定个个都是“英才” ;“天才教育”则过于强调先天遗传的因素 ;而“资优教育”则相对较为科学与合理。因此 ,笔者建议 :统一使用“资优教育”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的“言说者”与教育的“行动者”两个群体。根据两者的活动类型,前者从事着教育的“理论实践”,后者孕育着教育的“实践理论”。教育“言说者”之理论的“无用”使得其对教育实践具有“大用”之功效;教育“行动者”丰富、生动的实践活动滋养了教育“言说者”的思想和智慧。教育的“言说者”应该在对“教育学家”的追求中,与以“教育家”为最高人格追求的教育“行动者”在相互进入中走向握手言和。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2014,(3):128-128
为了彰显陶研特色,促进一线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生活教育》2014年主要栏目“感悟生活教育”、“生活教育在当代”、“教育评论”、“教育随笔”、“生活作文”、“心理热线”、“亲子教育”、“名校风采”、“教育名家”、“域外教育”、“书评影评”及教育教学类论文(含“课程与教学”、“教育管理”、“学前教育”、“教师发展”等子栏目)面向全国广大教育工作者、学陶研陶者、家长和关心教育的公众诚挚征稿!  相似文献   

8.
邝红军 《师道》2011,(5):56-56
缘起:教育是“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工作。因为爱教育,更爱思考教育,又想把这种爱和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教育在线”这个独立博客。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哲学”“教育政经”“‘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和“教育评论”,意在“培养聪明的好人”。  相似文献   

9.
之所以提出教育属性,是为了叩问、思考“教育不出人才”“教育一片乱象”“课业负担过重”“教育不是教育,是反教育”等现象。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属性问题,教育偏离属性,犹如歌声离谱变调。笔者赞成“教育回归”的提法,先“入道”,然后前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上海市崇明县教育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了重大转型,即从“生态教育”向“教育生态”的转型,这是崇明教育在已有基础上实现跨越的契机。从“生态教育”到“教育生态”,崇明教育的价值产生了新的叠加,教育的方向得到了拓展,教育的内涵得到了深化。可以说,“教育生态”是实现崇明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的核心理念,是崇明教育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强大引擎”,是崇明“生态教育”从单一的教育方式走向综合的“教育生态”格局的“起航远征”。  相似文献   

11.
在新课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普通高中《音乐鉴赏》模块的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入手,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才能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高中音乐课程主要以音乐欣赏为主,音乐欣赏既是一种复杂的审美心理活动过程,又是赏析者综合运用其所具备的音乐知识和人文知识的过程,而感知、想象、体验则是音乐欣赏者参与音乐欣赏活动所要经历的心理历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渗透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教给学生六个“学会”。  相似文献   

13.
视唱练耳是音乐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主旨在于:以发展听觉思维能力为中心,使学生在原有空间内提升感知力,培养其音乐鉴赏力、创新思维等综合音乐能力。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有效发挥课程价值,该课程教学应在加强基础性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用"内心听觉"活动渗透于听唱训练中;同时,通过音乐形态分析与发声设计,增强理性思维能力与直觉体验,以解决民族调式视唱的薄弱性,使学生在唱与听的音响世界中声情交融,心声合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的中小学《音乐课程新标准》的推出,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高师音乐教育的现状,必须加强对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加大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力度,使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为中小学音乐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词体发生于民间”与“词起源于燕乐”,在音乐文艺活动的层面上是相关联的学术命题。词体发生学的研究,应当解脱空洞推论某种音乐特性导致词体产生的单一思路,以“人的行为”为中心,探究在歌曲传唱与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中词体生成的行为机制,以求“词体起源”获得符合历史真相的解释。脱离人的行为而以物化音乐为出发点的词体起源说,在学理上应予彻底反省。其延伸的学术启示是:当代文体学研究应建构富有新意的“文体生态学”和“功能文体学”,从而使文体起源与流变的研究得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6.
在民族声乐的教学进程里,要全面培养学生发声的有效性,让学生学会"解放自己的喉咙",避免出现"挂嗓子"的现象。本文结合民族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从歌唱意识、呼吸练习以及发声训练三方面简单介绍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7.
"学生评教"作为高校教学评价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广受重视.受多方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生评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在认识层面上,对学生评教的形式与方法、目的与作用认识不清;制度层面上缺乏相应的保障.因此,高校应从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学生评教的管理工作,成立专职部门,加强行政人员的专业训练,提高学生评教评价工具的信度和效度,丰富学生评教的形式,使之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赵建英 《天津教育》2021,(6):141-142
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与尝试,凸显出生本智慧,在多维互动中带给学生良好的学习体验。本文以该理念为研究核心,定位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就该理念与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契合度展开分析,发现“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符合新课程标准对小学音乐提出的新要求,也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特征。深度挖掘该教育理念的内涵,从音乐课程设计、实践活动等角度出发,搭建一个完整的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框架。  相似文献   

19.
在中小学教材著作权保护中,教材是否为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教材的著作权究竟应该由谁享有?教材在编写出版过程中(特别是语文、美术、音乐等)要选用大量已发表作品,应该对所选作品著作权人所享有的著作权进行怎样的限制?这都需要我们在法律上加以明确的问题。我国《著作权法》应从给中小学教材以明确定位、放宽教材编写与出版的著作权限制以及加大对盗版等侵犯教材著作权的打击力度这三个方面来加强我国《著作权法》对中小学教材著作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坚持“人文为魂”与“能力为本”,使人文属性和学生能力培养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首先要确立课堂改革、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都以“人文”为核心,培养学生的能力。就课堂改革而言,课程的整合要以“人文”为中心,选择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学内容;以人文方法论为基础,整合多元教育教学手段和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而立足多元或多样的方法,就是坚持了“人文为魂”。坚持“人文为魂”必然强调“能力本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