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现在高中学生的从众行为提出问题,进行调查访谈,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进行研究。高中学生现在从众行为比较普遍,这些行为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学校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现象,并且给予正确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现象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等行为。它不但弱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造成大学生独立性差,丧失人生理想、目标,而且助长不良风气,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从众原因涉及个人心理、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诸方面,学校应转变教育管理观念,建立教育管理新机制,采取加强基础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3.
漫谈校园里的从众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学生从众现象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普遍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是从众现象的真实写照。对学生从众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可以对从众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教育中积极应对从众现象提供参考和思路。从而合理运用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巧妙回避学生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学生从众现象已然成为教育中的普遍现象,"随波逐流"、"人云亦云"都是从众现象的真实写照。对学生从众现象进行深层的剖析,可以对从众行为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有深入了解,并进一步为教育中积极应对从众现象提供参考和思路,从而合理运用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巧妙回避学生从众行为的消极影响,最终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众现象是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大学新生容易产生学习从众、恋爱从众、消费从众等行为。它不但弱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 ,造成大学生独立性差 ,丧失人生理想、目标 ,而且助长不良风气 ,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大学生从众原因涉及个人心理、社会风气、教育体制等诸方面 ,学校应转变教育管理观念 ,建立教育管理新机制 ,采取加强基础教育、专业理想教育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特别是高中生,由于受到知识和阅历的限制,思想还不够成熟,也最易随波逐流。一、高中生的从众现象普遍存在生活中发生过这样的现象:一个人到城里买东西,老远看到一条长队,他以为是什么促销优惠,也就跟着去排队,结果排到自己时,才知道是排队上厕所,弄得自己哭笑不得!  相似文献   

8.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虚化现象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倡给学生搞综合素质评价,然而在很多学校却存在着"实抓德育"与"虚搞评价"的不合拍现象,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认识上的误区--重视"评价体系"的甄别功能,忽视其导向功能;操作上的误区--学校的德育运行体系与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不接轨;评价中的误区--学校的评价指标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不接轨.针对这三方面原因本文分别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王昊 《铜仁师专学报》1999,(1):64-64,66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从众现象”消除消极因素,引导学生积极、 主动地参加学习。  相似文献   

11.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利用“从众现象”消除消极因素,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学习。  相似文献   

12.
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规律在德育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德育过程中的受教育群体中存在积极与消极两种类型的从众现象.为提高德育的实效,必须大力倡导积极型从众,努力遏止消极型从众.积极型从众可分为功利趋向型、魅力复制型与信念内化型三种.培养积极型从众的策略可从舆论造势、奖惩刺激、认知升华与“众从”制衡四种路径展开.  相似文献   

13.
14.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意识、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目前的学生再也不是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小书虫”。他们不满足于单纯地从书本中获取知识;也不安于学校、家庭的程式化的生活方式。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亲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社会心理学的视角观察高校德育过程,认为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德育客体存在着从众现象,并对其进行了剖析,重点研究了对高校德育产生正面影响的积极型从众,认为培养积极型的从众可从舆论造势、奖惩刺激、认知升华与“众从”制衡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从学生的答问中直接获取信息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检查自己的课堂教学效果,及时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步骤,使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克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时期,与工业题材相关的工人小说①因其联系着国家现代化的期待,曾经红极一时。因为这一时期的第二代工人作家都是来自基层工厂,有着丰富的工人生活体验,加上由于作家自身的阶级出身特殊性,对工人个个体生命的深刻体认和感同身受,使得他们创作的短篇小说在集体歌唱时代主旋律的年代更具有个性化声音。隐含在短篇小说中“真从众”、“权宜从众”和“不从众”三种复杂的心理,其实也是暗藏了工人作家对现实的理性思考和相对独立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众现象的分析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作为社会大范围中的一员,必定要受到社会其他成员及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影响.从众即是最能体现社会影响的心理学范畴之一.个体在群体的引导或压力下极易倾向于与多数人一致.作者对从众的经典研究,从众的原因,从众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从众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在学校课堂里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教师问学生:“这个问题大家都清楚了吗?”学生们齐声回答:“清楚了。”是真的清楚明白了吗?也许未必,说不定其中还有一些学生顺了大流,人云亦云呢。这就是“从众现象”(conformity)。心理学家梅耶(Myers)将其定义为个体在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压力下改变行为与信念的倾向,而Franzoi将其定义为对知觉到的团体压力的一种屈服倾向。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学生公共体育课选课从众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众现象"是指在集体活动中,少数人的认识或行为不由自主地趋向于与多数人一致的现象.在体育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因环境、器材、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个别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常常与老师的要求存在着差距,往往容易导致某些消极因素的出现.通过对我校2006级大学生公共体育课选课过程的走访及座谈,并发放问卷调查,发现部分学生在体育课选课过程中存在从众现象,并提出建议:加强学生的辨别能力;努力提高和强化班级凝聚力;切实注意班级舆论影响;加强对开设的体育项目的宣传;减少大学生选课过程的从众现象,从而提高体育课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