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小说,大家大都认为以“我”的父母对于勒的大起大落的态度,揭露了菲利普夫妇六亲不认,嗜财如命的丑恶嘴脸,讽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自私、冷酷,无情。但我认为这对菲利普夫妇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2.
前几日听了一节公开课,讲的是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很年轻,基本素质优秀,授课重点是让学生通过人物对话把握小说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点。教师很卖力气地让学生反复读菲利普夫人暴怒时的话(看看谁读得更暴怒),最后板书得出结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周华荣 《现代语文》2006,(8):121-121
《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处这样写道“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的那番谈话”。船长为何这般态度?很显然就是因为菲利普太啰唆。大概莫氏也嫌其啰唆吧,所以惜墨如金地没有“如实照录”,而是采用了转述的方式加以叙述。尽管如此,我们仍然能够“读”出那是一次啰唆而冗长,乏味而无聊的问话。莫氏在这里“简”写了菲利普的“啰唆”,虽然省去了不少笔墨,但却丝毫不减这处“啰唆”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含量”。  相似文献   

4.
历来的论者,都把《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定性为“自私、冷酷、刻薄、虚荣、势利、无情”的典型。其实,仔细分析文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性格中也有比较懦弱,甚至比较宽容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莫泊桑经典名篇《我的叔叔于勒》中有一个人物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他就是在文中不知姓甚名谁,一言未发,甚至连面目都未着一笔的菲利普夫妇的女婿。他在文中的地位,连配角都算不上,只能称之为跑龙套的。这个人物在文中一共写到了五次,然而其作用却不可小觑。试简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莫泊桑曾经谦虚地说他的小说不过是“反映微不足道的现实”。可从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来看 ,他真可以说是善于“化腐朽为神奇”,某些“反映微不足道的现实”,一进入他的作品就具有新意 ,放出异彩。莫泊桑的可贵之处 ,正在于能够透过社会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 ,准确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不大为人所注意的真实风貌 ,真切细腻地刻画人物的个性特征 ,绝不会因短篇小说“短”而放过细节的描写。在字里行间运用对比、衬托、蓄势等修辞的描写手法 ,使并不复杂的故事情节层层叠出 ,逐步深化主题 ,让人物言行前后对照 ,真假美丑 ,作者不加评述 ,读者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7.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就头疼,没有写作的素材真可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写作之"米",从生活中来,从语文教材中找。"米源"一:"画蛇添足",小试一回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读完之后都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时,可趁着这种"意犹未尽"让学生续写。如《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对于勒叔叔大起大落的态度,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他们生活的辛酸,以及一家人种种心态的流露——"我们回来的时候改乘  相似文献   

8.
曹京辉 《现代语文》2006,(4):109-109
做演员的最想演的是主角,因为主角戏多,能充分展示演技,又能引起更多观众的关注。同样,赏析学作品,尤其是给学生讲授学作品,由于时间或已拟定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素质等诸多限制,教师往往只关注主角(主人公)或重要配角,至于章中一引进跑龙套的小角色,则往往被淡化,甚至被忽略。就像《我的叔叔于勒》一一样,我们会记住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菲利普夫妇,会记住贫穷潦倒的于勒以及富有同情心的“我”,却不一定去琢磨章中的“姐夫”。其实如果我们在作品分析的时候,能够在这些小角色身上花些功夫,就会发现,这看似“闲笔”的描写实为“神来之笔”,下面就分析初中语教材中出现的几个小角色。  相似文献   

9.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确,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但因此就说小说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相似文献   

10.
邱兴宇 《现代语文》2008,(9):121-122
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课文中的经典篇章。历年来的教参提示都说,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从“盼于勒”到“躲于勒”前后态度的变化,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确实,整个小说写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都缘于钱,可以看出金钱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1.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直被选入中学课本。它作为一篇小说,我们可以从学的角度,如立意、选材、语言、布局谋篇等获得诸多有益的借鉴与启迪。在此,笔试图就小说中几个看似平常实具匠心的副词的表述效应谈一点认识,以此引玉,同时,也乞盼同行及专家斧正。  相似文献   

12.
周长江 《学语文》2008,(5):19-19
纵观文学史。有一些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出了一些社会难题。让我们去探索去解决。其中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辛中提出的“于勒难题”,因真典型性、普遍性和警世性。更值得我们去思索,去寻求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14.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已近尾声,笔者请学生归纳主人公菲利普夫妇和于勒的人物性格特点。学生A说:“菲利普是个典型的小市民,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处处在模仿上层人物,时时想爬到上流社会。”学生B说:“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是个精细、刻薄、泼辣的女人。”学生C说:“菲利普夫妇虽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  相似文献   

15.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小说宝库中脍炙人口的名篇,小说中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由于前后对自己亲弟弟于勒的态度的巨大变化,因而历来被指称为资本主义世界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典型代表;小说通过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我们对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以及主题思想的认识也应当有所发展变化,我们应当更理性、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6.
若要说到船长在《我的叔叔于勒》中的作用,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当“这个卖牡蛎的”出现在菲利普的视线中时,菲利普是多么地不愿意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他叫妻子克拉丽去看看,而她看过之后立刻作出了“我想就是他”的判断。她跟丈夫一样地也不情愿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于是又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打听。船长回答说这个卖牡蛎的就是于勒——毫无疑问,船长在这里起到了一个证人证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结尾部分有几句话:“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明明白白地写着。那“阴影”是“紫色的”,“那就是哲尔赛岛”,所以,很多人就很自然地滑读过去,不去关注这个“阴影”有什么特殊意味了。其实,这“阴影”是别有意味的,我们不妨品味一番。  相似文献   

18.
一直以来,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的主人公被指定为菲利普夫妇,于勒只起线索和陪衬的作用,小说的主题是揭露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可是我一直不敢苟同,且耿耿于怀,想为于勒翻案:于勒才是本文的主人公,菲利普夫妇起反衬的作用,小说的主题是:在冷酷自私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人物身上却有着令人震撼的可贵的人性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很强的示范性,因此,人们对其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方法和教学方式。从"叙述视角看人物""还原背景析人物""体会情感悟人性"等角度重新解读、教学此文,引导学生聚焦核心价值,会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选文]我的老朋友莫泊桑 ①据说,佛不三宿桑下,怕的是心生留恋。其实,其中固然有世事无常的辛酸,却也让人知道,连佛都心有留恋,于是,人间的情分便更珍贵,哪怕它只会生出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