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我国图书版权贸易把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版权输出总量近年来取得了较快增长,但跟版权引进数量之间仍存在较大逆差。通过对最近几年图书版权引进输出数据的比较和分析可以作出这样的评判: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引进失衡是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但对社会、阅读和我国本土出版业存在负面影响。影响图书版权输出的因素有很多,对图书版权输出失衡也有应对之道。作为一项神圣职责,出版人有义务和责任将图书版权输出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0894种,输出出版物版权9382种,而在2004年引进出版物版权11746种,输出出版物版权1362种,引进与输出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缩小。诚然,版权的输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历史文化沉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且撇开宏观因素,从版权输出的实务问题人手,看看版权输出究竟难在何处。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7月4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召开版权贸易专题研讨会,来自10家版权贸易重点单位的有关专家与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与影响力动态监测数据库》课题组成员共同探讨了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现状与进展。会议分为"少儿、文学图书版权贸易"和"对丝路国家版权贸易"两个专题进行。根据与会专家介绍情况来看,随着我国图书版权输出规模不断扩大,版权输出结构不断完善,出版单位对版权输出日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版权输出数量连年递增,版权贸易逆差大幅缩小。2010年,集团版权输出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数量上,都再一次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版权输出超过400项,同比增长86.49%。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版权大国,版权输出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版权输出市场的操作规范也日臻成熟.但是版权输出工作中的诸多细微之处,如合同的法律严谨性、具体操作的规范性等,我们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借鉴版权引进工作中的实际业务做法可以帮助版权输出领域从业人员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对于我国出版领域的“走出去”工作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苏贵友 《出版广角》2013,(12):24-27
中国近现代文化失败主义和虚无主义导致现当代文化自信的缺失,而文化输出中意识形态意图更使版权输出举步维艰。当务之急应加强文化创新,恢复文化自信,使版权贸易回归商业行为属性。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往往带动文化的扩张,版权输出是文化输出的重要渠道。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确立实施,中国版权输出不断取得突破,然而效果影响与海外版权引进不可同日而语,并且出现我国不断缩小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比,但图书版权贸易逆差额却  相似文献   

7.
据国家版权局统计,2005年我国大陆的图书版权输出占全部版权产品输出种类的94.53%,其中向我国台湾地区输出的图书版权,又占全部图书版权输出的46.65%。近年  相似文献   

8.
版权输出不仅要重视输出的种类也就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输出版权的质量,也就是输出版权图书的发行量和版税的回收等等,这样的版权输出才更有意义,才有利于中国图书在世界的推广。2005年,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向韩国、越南、日本、新加坡、美国、法国、泰国等国家输出版权149种,排名全国第一。但数量多不是我们输出的目的,质量高才是出版社最终追求的目标。高质量的输出首先应该是及时、无遗漏地收到应得的版税。出版社要建立版税管理系统、版权输出样书管理系统、客户管理系统,实现对客户信息准确掌握、对版权输出样书规范化管理及对已输出版权…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还是引进多,输出少,形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苗强 《出版参考》2011,(34):33-34
版权输出既是北语社图书产品对外推广、占领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北语社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北语社将继续坚持以版权输出为特色的对外推广策略,根据海外市场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版权输出,增加数量,提高效益,保持在全国出版单位中的领跑地位。在输出形式上,在加大图书版权输出的同时,注重数字版权与电视播放权的输出;在输出地域上,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国政府意识到版权输出的重要性,积极推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对版权输出大力扶持。越来越多的出版社把版权输出作为重要经济增长点。但就目前我国版权贸易的总量而言,  相似文献   

12.
丁川 《出版发行研究》2023,(7):80-85+92
通过剖析版权经纪体系在版权输出业务中的价值赋能作用,探讨了版权经纪体系助力文化走出去面临的问题和可选择的路径。为更好服务国家文化战略,构建我们自有的版权经纪体系,是完善版权输出基础设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3.
版权输出既是北语社图书产品对外推广、占领海外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北语社品牌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十二五”期间,北语社将继续坚持以版权输出为特色的对外推广策略,根据海外市场布局,有针对性地开展版权输出,增加数量,提高效益,保持在全国出版单位中的领跑地位。在输出形式上,在加大图书版权输出的同时,注重数字版权与电视播放权的输出;在输出地域上,  相似文献   

14.
2001年~2010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期以来,版权贸易逆差严重、版权输出乏力一直是我国出版人心中的隐痛。对此,我们不能靠降低版权引进的数量或者减缓引进的速度来解决,只能大幅增长版权输出的数量,提高输出的速度,逐步减少逆差。加强图书版权输出,不但对于我国出版业在国际图书市场立足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更关乎中华  相似文献   

15.
陈俊帆 《出版科学》2015,23(3):61-64
分析中国版权输出的困境及其原因,对于近年来一些比较成功的版权输出战略发展模式进行解析,进而提出中国版权输出未来发展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2005年全国共引进出版物版权10894种,输出出版物版权9382种,而在2004年引进出版物版权11746种,输出出版物版权1362种,引进与输出的比例有了大幅度的缩小。诚然,版权的输出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历史文化沉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且撇开宏观因素,从版权输出的实务问题入手,看看版权输出究竟难在何处。选题是关键选题是一本书的灵魂所在,选题好不好、能不能得到读者的认可,不仅直接关系到该书在本国的销售状况,更影响到其海外市场的输出情况。港台地区由于与大陆共属于一个国家、相同的文化背景,所以相对于海…  相似文献   

17.
版权输出的五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的第57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引进版权881项,输出版权615项,引进和输出的比例首次降为1.43:1,基本上实现了版权引进和输出的大体平衡.这一事实像一支强心剂,鼓舞和振奋着我国的图书版权输出,也将激励更多的出版企业从事版权输出.然而,版权输出毕竟是一种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风俗习惯、阅读心理等诸多因素,因此,我国出版企业在进行版权输出时不能只凭一时的冲动和热情,必须在结合国际、国内出版业现实情况的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方法和策略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在版权输出捷报频传的背景下,本刊特别走访了国内几家大型版权代理机构、国际出版公司的驻华机构和从事版权贸易的中介机构,他们直接面对版权贸易双方,最清楚内外需求和实际操作流程。从采访中我们发现,各方对版权输出心态微妙,可谓喜忧参半、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19.
刘洪  彭钰哲 《采.写.编》2021,(5):130-131,162
本文尝试以《武汉上空的鹰》版权输出至俄罗斯为例,分析项目从立项、采访、撰写、组稿、编辑出版,再到版权输出的全流程,分享版权输出过程中的经验与措施,探讨在新时代下,地方出版社做好版权输出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版权输出,有人总结是:"一靠碰,二靠送。"固然这种判断大有玩笑的意味,但也道出了许多版权输出工作者的难言之隐。破解可持续的版权输出方式是,量身定做输出系列图书,变原来的被动输出,为新型的主动策划,变原来的单本输出,为新型的系列输出,一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