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豚出版社社长俞晓群接受《辽宁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近十年,经典阅读出现了问题,作为生产经典的出版者本身也出现了问题,致力于生产经典的出版人越来越少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操作者对改革的思想准备不足。书业,以贩卖文化为生存之本,这一点与生产电视、机床的企业有极大的不同。文化产品,具有不同于一般商品的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视角,论述了经典阅读与文化自信的关系及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价值,并根据相关调查结果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在经典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文化自信视域下影响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的因素,提出了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沛涵 《今传媒》2023,(1):38-41
融媒体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丰富了国学经典的传播形式,减少了传播的时空限制,拓展了内容创作和表现手法,为国学经典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内容把控、传播效果和质量监管等问题。因此,借助融媒体技术传播国学经典,应该合理应用技术优势,助力内容生产,强化全民参与,从而推动国学经典的传承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就时下流行的“名著翻拍热”发表的评论。据作者观察,现在的人们似乎患上了一种“经典恐慌症”,对于“民族文化正在被践踏,经典正在被破坏”深感忧虑。究其原因,作者认为,“其中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如何把艺术经典中的人物形象置换为当代影视里的‘商业神话'”——正是在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问题,“所以才引发了公众的忧虑和怀疑”。  相似文献   

5.
黄兵 《传媒》2016,(5):83-85
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现象, “红色经典”的生产、改编与传播,受到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商业文化等多种文化因子的影响与渗透,成为一个流动性的概念,经历了“经典化—再经典化—去经典化—品牌化”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关联着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转型、文化语境的变迁和审美趣味的变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经典”的文本类型与创编潮流,再以《洪湖赤卫队》为例考察了“红色经典”的文本迁徙与影视传播规律:保留红色文化内核、寻找成熟范式、塑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6.
经典文化的焦虑:从精英掌控的标准到动态选择的趣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文化价值规范与模铸人思想、制约人行为的文化力量的经典文化,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的权威性与传统性。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文化范式的大幅调整,出现了现代人的媒体化生活和消费性艺术,它们对传统的文化等级秩序和深度追求构成巨大消解。全球化语境中的当代中国社会空前复杂地交织了多元文化因素,经典文化的失宠与对经典观念的颠覆和消解渐成潮流;正是随着社会意识形态范式的调整,市场逻辑与消费优先理念显现出巨大影响力和渗透性,走入消费时代的文化经典逐渐从单一性的、精英掌控的标准走向多元性的、动态选择的趣味。  相似文献   

7.
群体合作:中国阅读文化研究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英 《图书与情报》2008,(2):143-144
阅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人类文字符号出现就已经开始客观存在。对阅读的认识和研究,也有着漫长的历史。针对如何阅读、阐释前贤经典,出现了注疏经典的经学,从学术上  相似文献   

8.
讨论《文心雕龙》中的“经典”问题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经典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如佛克马、蚁布思所说,“没有任何地方像中国那样拥有如此严格地、如此长期地被尊崇的经典:维持了两千多年一直到本世纪的儒家经典。这些经典包括《易经》、《尚书》、《诗经》、《春秋》和《礼记》。”1经典及对经典的研究——“经学”构成了后人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宝库。二是《文心雕龙》中对经典的重视。“经典”一词在《文心雕龙》中的出现频率是相当之高而且其地位作用也是相当重要的。吴林伯在其《〈文心雕龙〉字义疏证》中指出…  相似文献   

9.
影视传播中的文化价值导向问题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关系到公民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的塑造,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战线。本文通过探讨文化价值的内涵以及文化价值观的特性,分析了当前影视文化产品中存在的经典文本恶搞化、历史题材娱乐化以及导向意识缺失等问题。影视内容生产者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是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了重塑节目评价体系、提高影视人员素质、培养文艺评论人才三条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叶晓庆 《兰台世界》2016,(2):152-154
西周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开启了西周社会的文化制度建设事业,初步的文献编纂活动开始出现,部分文献于此时生成,并逐渐获得了经典的地位。本文拟从历史背景、具体路径及文化动因三个方面对周初经典文献的生成进行系统考察。  相似文献   

11.
技术和市场在文化领域的强力介入使当今时代出现了一种明显的文化泛化与审美泛化的趋势,其具体表现就是大众文化的崛起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转型.面对这种深刻的世俗化和广泛的民主化浪潮,高雅文化的至高地位和传统研究的学科视野受到强大冲击,传统的经典艺术的创造方式和审美批评理念不再适用于新兴的大众文化或者大众艺术.从经典艺术美的陶冶到关注身体感觉和生理欲念的快感美学,从经典艺术的"人"之代言到当代文化的大众体验,从经典艺术的文字想象到大众文化的图像复现,从经典艺术的观念幻象到大众文化的身体喜剧,经典美学迅速进入了自身的当代转型和现实重构,其文化立场和理论视域作出了全面调整.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产动漫发展极其迅速,出现众多经典改编、原创等类型的动漫题材,国漫已经成为国内影视行业的一大力量。在发展路径上,越来越多的动漫创作者开始着眼于本土化文化的回归,将各种传统文化元素添加到作品之中,与早期借鉴外国动漫的做法截然相反,这种文化回归现象值得研究。《秦时明月》作为经典系列国漫,创作者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调动受众兴趣,充分利用典故、IP、语言等因素,既为受众生产出一部部优秀作品,又让优秀本土文化得到传播,对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典著作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经典阅读推广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读者素质及凝聚民族信念具有重大意义。高校图书馆应履行自身的文化育人职能,积极开展经典阅读推广工作。文章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的经典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的创新路径,以期为高校图书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试论文化经典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经典,是在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根底作用的最重要的文本。文化经典的文本具有多样性,首先表现在文化内容的分类上,其次直接体现在文本承载文化所用的材料质地和自然形态上。文本的多样性鲜明地体现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特有性质,这就是内在蕴含着的经典性,即:经典的力量、经典的品格、经典的魅力。文化经典的作用和意义则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与文化经典阅读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和电子时代的今天,我们要提倡阅读文化经典,尤其要提倡阅读传统文化经典,是因为阅读经典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文化特色。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情报中心和科技文化中心以及广大读者学习的主要场所,该如何确定角色定位,是图书馆工作者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万滢安 《出版科学》2023,(1):109-119
以民国童书译介出版的经典化策略为研究内核,可以被视为一个管窥知识生产的社会形塑力是如何与中国儿童文学的现代性转向相联结的有效切口。知识生产模式是译介书籍在异域社会文化语境中被现实化和具体化的关键因素,也是译介书籍在主流文化圈被接受认可而获得合法性经典地位的必要手段。话语动态式、书刊互文式、诗性与商业整合式和译创承续式的独特知识生产模式糅合了知识生产的“在场”和“关联场”,合力将源语国的儿童文学经典形塑为目的语国的译介经典。跨民族、跨地域的文学再经典化过程实质上是译介出版知识生产系统化的过程,是中国本土儿童文学独立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以再版次数为核心数据的世界图书生命指数报告研究发现,世界经典图书87%为西方文化经典,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中仅有30多个国家出现在世界经典图书的作者国籍排行榜上。世界出版业的西方化、资本化是这种文化失衡现象的重要推手,这是西方文化主导世界格局发展500年来所造成的诸多乱象之一。中国传统图书价值观为当今文化秩序失衡重建之路提供了逻辑起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中国出版参与全球治理提供了理论准备。世界图书生命指数研究,是用中国思想对于世界出版业的一种中国阐释。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阅读推广是公共图书馆传承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书目推荐是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的主要形式之一。文章指出了公共图书馆传统文化阅读推广经典推荐书目存在的问题,并以国家图书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为例,介绍其书目遴选标准、过程,分析其书目特点,提出有关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出版业作为文化产业的基础和核心,在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近几年来,各地出版了多种深受中小学师生欢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市场调研的出版物出发,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读本编辑出版的现状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张庆 《东南传播》2016,(4):36-38
在大众传播时代要使经典文学作品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需要采取符合大众传播规律的艺术手法和传播技巧,经典诵读文化传播成为了民族经典文化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形式。本文从民族审美文化的角度入手,论述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诉求,从审美的心理层面、情感层面和语言层面对经典诵读文化传播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