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单小曦在《人民日报》撰文说:目前,如何提高中国大陆“网络文学”的创作质量或生产水平已经成为网络文学批评界讨论的焦点之一。笔者认为,从技术化导向人文性与文学性,充分挖掘数字技术为文学提供的可能,以技术化道路开拓文学的审美空间、思想深度和人文价值,应该成为中国大陆网络文学获得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简言之,就是在创作、生产模式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网络文学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生产的主力,还凭借自身强大的故事输出能力,制造了世界级的文化现象。创新的题材、熟悉的叙事模式、中国民间资本和海外粉丝的共同发力使中国网络文学迅速收获大批海外读者,在海外文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网络文学爆红海外不仅为传播中华文化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对外传播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还实现了中国文学一直以来既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的愿望。中国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甚至是世界文学发展史的事实改写具有重要的史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晓红  丁婕 《现代传播》2022,(11):92-97
中国网络文学作为一种诞生于网络空间和数字媒介视野下的文学样态,与当下杂糅交错的“别现代”社会景观高度契合。潜存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变迁的“感觉结构”,与媒介技术影响下的大众虚拟生存体验产生共振,折射在中国网络文学的特色类型文创作中,具有情感价值取向的文学经典、文学成规和母题原型、以艺术化方式呈现超越时空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核,在“网络性”中国网络文学文化生产空间中,生成具有总体性和时代性的“情感共同体”,自觉谱写和讲述“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在新媒介环境下衍生的新类别,媒介更迭改变着阅读主体的阅读习惯,使文本的传播渠道也渐趋丰富.当下,网络文学受到中外读者的热捧,使其成为IP生产的重要源头,但蓬勃发展的网络文学尚缺乏有效的把关机制,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传播渠道多元复杂,给把关带来极大的难度.因此,本文旨在探究网络文学的把关模式,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春荣 《大观周刊》2011,(15):17-17
随着网络文学的日益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也日渐增强,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和热情参与,使网络文学的创作主体、流通渠道、受众层次等诸多因素都在发生微妙变化,从而直接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走向。文章具体阐述了网络文学作品质量、网络文学批评、传统文学等多种因素对网络文学发展产生的影响。并相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如今,庞大的创作与阅读群体,使得中国网络文学自成一统,从网络写手、签约作者、网络编辑、文学网站平台、网络版权经纪人、网络文学出版商与网络文学读者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生态链.在初步获得世界影响的背后,也潜藏着深层危机.  相似文献   

7.
陈忆澄 《现代传播》2023,(3):125-132
中国网络文学在二十余年的发展中走出了一条类型化的道路,视觉和听觉的感官机制在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改编中的角力,形成了“视觉中心”和“听觉转向”的发展趋势。在视觉的压制和听觉的抵抗中,可读的文学同时成为可看的文学、可听的文学,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改编的过程同时也是文学生产向跨媒介生产的转型过程。视觉和听觉在这一过程中不是孤立隔绝的,两者能够相互补偿,但始终处于不平衡和非均质的状态,存在着物理性的感官裂缝。在互联网对媒介的集成作用中,中国网络文学向传媒艺术的改编借助“文本间性”和“媒介间性”,以复合文本形态弥合了这种裂缝,并实现了特定文本形态之间视觉和听觉的感官过渡。  相似文献   

8.
李经媛  孙敏 《出版广角》2016,(13):72-73
中国奇幻小说发展势头迅猛,究其原因,一是网络时代的创作环境更加开放,小说作者创作思维更开阔、创作手法更灵活、借鉴的文化元素丰富且多元化;二是原创网络文学平台和社交网络平台的即时互动性能让作者及时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并根据读者反馈调整创作方向和小说情节;三是在原创网络文学平台的创作、阅读、评论、分享一体化机制下,读者成为奇幻小说质量的主要评判者,点击率及其他量化指标成为作者持续创作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从1991年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奋斗与平等》的诞生,到1998年《第一次亲密接触》的走红,再到2009年法兰克福书展,中国特有的网络文学盈利模式成为世界三大主流模式之一,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无人问津的草创期,也度过了备受指责的落魄期,已经发展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文学新军。网络文学,这个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野路子”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步入了时代文学的殿堂。数字技术和传媒市场的双重力量已经让网络文学在文学的广场上扬起了一面新的旗帜,文学的格局正在遭遇数字技术的重整。  相似文献   

10.
网络文学是Web2.0时代用户创造内容的典型应用,已经成为当下文学出版体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学出版,已不再局限于网络出版,而是涵盖实体出版、移动出版,以及影视、动漫、游戏改编等跨媒介的多元出版体系,并通过版权的多元化运营实现了内容商业价值的放大.网络文学产业的高度商业化,一方面,促成海量作品的涌现,推动网络文学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很大程度上造成网络文学作品内容质量泥沙俱下、参差不齐.内容质量整体低下,成为影响当前网络文学发展的最大阻力.而拥有优质出版资源、专业编辑实力和丰富出版经验的传统出版单位,进军网络文学出版的市场机会依然存在.本文将从中国网络文学出版发展现状入手,对出版集团开展网络文学出版的市场机会、策略选择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网络文学是依托互联网创作和传播文学作品的新形态,因其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题材多元、传播广泛、消费便捷等特点,广受众多文学爱好者及青少年喜爱。据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2.94亿,较2013年年底增长1944万人,网民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5.3%,可以说近一半网民都是网络文学的读者。从产业规模上看,2013年,网络文学收入规模达到46.3亿元,预计2015年将突破70亿元,网络文学已经成为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网络  相似文献   

12.
中文网络文学的商业化运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阳 《电子出版》2003,(6):17-20
中文网络文学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最初,网络文学创作不过是一些网友借助自由、随意、虚拟的网络环境,展示才华或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然而,随着一批优秀的原创作品在互联网上的广泛传播,网络文学的影响力与日俱增,逐渐被视为一种崭新的资源。1999年,蔡智恒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邢育森的《活得像个人样》等作品在网络上产生巨大反响并最终付诸出版,成为中文网络文学作品成功商业化的范例。如何开发和利用网络文学资源一时间成为倍受关注的话题。本文拟借助于对国内网络文学最成功的经营者之一“榕树下”的个案分析,对当前网络文学商业化运营的得失稍作探讨。  相似文献   

13.
融合了科技发展与中国文学优势的网络文学,经过多年产学研一体化快速发展,以及全产业链多种形态的版权开发实践,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当下,全版权开发环中的“网文出海”现象正如火如荼。然而,国际化的中国网络文学在全版权开发的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的拓展须进一步解决精准翻译、打击盗版、降低文化差异门槛、适应当地消费娱乐习惯等问题。对此,中国网络文学全版权开发一是要应坚定不移地继续在国内外发展网络文学,尤其要强化网络文学作品积极正向的意识形态使命担当;二是要持续不断地升级创作方式和作品形态,在国际化、全媒体化的背景下加强“产学研一体化”,丰富网络文学作品的呈现形态;三是要加强拥有国际化视野和能够满足全球化用户需求的网络文学作者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宁 《出版参考》2015,(8):12-13
从1998年3月22日蔡智恒把《第一次的亲密接触》贴在网上,历史的车轮行至2014年,网络文学走过了16年风风雨雨.截至2014年12月,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2.94亿人(数据来源于CNNIC发布《第35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庞大用户群为网络文学和整个产业链带来了可观利润,网络文学出版产业规模已经接近50亿.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以下特征:创作主体的网民化;创作动机的娱乐化;文本特征的立体化;作者读者的互动化;文本传播的快捷化;文本价值的多元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数字内容产品,网络文学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备受争议的实际情况并存.现有的网络文学评价商业性质过于浓厚,理论建构明显滞后于评价实践.  相似文献   

15.
陈洁 《出版广角》2012,(10):68-71
在网络商业化的浪潮中,原创文学网站运营模式的不断成熟,对传统出版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原创文学网站为网络文学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原创文学网站实力不断提升的过程正是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不断壮大的过程,并出现一定的资源整合、产业化发展趋势,与此相伴的是版权保护、内容质量把关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对传统出版业而言,原创文学网站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因为两者拥有不同的资源优势,两者的结合早已不是新鲜事,原创文学网站的运营模式也能对传统出版业发展数字出版提供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6.
作家没有界限作为中国文学斜挑出的一支新军,网络文学已成为一块新开垦的处女地,充满生机与活力。其前所未有的自由度是传统文学无可比拟的。网络文学同传统媒体中的文学有许多区别,最明显的一个区别是,网络文学不愿意进入传统文学媒体划地为牢的那个“话语圈”。然而传统文学媒体的大多数读者对于这种“话语圈”的现状只能无可奈何,这真是一件让人悲哀的事情。  相似文献   

17.
面对日益庞大的全球年轻人市场,中国网络文学正成为我国文化海外出版的新名片.当前中国网络文学作品出海的渠道主要是自发性的翻译网站与文学网站海外平台,为此可进一步构建作品与制度输出两种互补的出版模式.作品模式是将版权产业的既有经验升级再造,形成围绕作品版权的小说、影视、游戏、动漫等整体性出版方案,包括多媒介形态作品的互文、影视先行策略与引导读者参与次级传播.制度模式是基于中国网络文学产业实践经验,在海外建立作者培养与作品挖掘制度,主动构建技术、政策、法律与本土资本多元一体的商业环境.网络文学生产共同体可在跨文化交流中培养海外年轻人的中国认同感.  相似文献   

18.
陈慧 《大观周刊》2013,(2):17-17
网络文学是文学的类型9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虽有人承袭着传统的套数,但更多的人却是在表现着“自我”“本我“真我”.抒写着自己的“心情故事”。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也不断地深入全面。本文就网络文学而言,概述网络文学的基本类型,并对网络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易薇 《出版参考》2012,(7):15-16
正盛大文学凭借网络文学出版而一跃成为网络出版的巨头,旗下掌握着众多的网络文学资源,诸如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原创等。在这众多的文学网站中,起点中文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运营特色,在网络文学  相似文献   

20.
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问题关乎对其本质属性的认定,使其能与传统文学和西方网络文学区分开来。从网络社会出发,虚拟性、虚拟经验或许是探寻网络文学起点的重要角度。虚拟生存体验构成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西方电子文学的重要区别。在虚拟生存体验中,交往性(数字交往/虚拟交往)是重要方面。可以发现,虚拟交往是贯穿于网络文学发展始终的一条线索与推动力,不仅构成其外部活动特征,也改造了其内在文本结构。从交往性出发,1993年海外华文网络文学的ACT可被看作中国网络文学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