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数字阅读、幸福生活”是本届书香节“数字阅读展示及体验区”的主题,今年以简洁、时尚、互动、体验为设计理念,以“新技术+新产品+新形态+新体验”为特点,集中展示当前广东新闻出版业运用高科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新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推广数字阅读的背景和现状基础上,根据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需要,提出推广数字阅读要遵循 “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重”的理念,并总结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在工作中主要开展的6 项措施,即将“数字阅读” 纳入新生入馆培训内容,定期举办大学生信息检索与分析技能竞赛,推出“移动数字阅读”体验活动,深入了解高校教 师信息需求变化,为教师建设有特色的数据库,为青年教师提供图书信息导航服务。  相似文献   

3.
在5G、脑机接口、裸眼3D和R系列等新兴媒介技术的共同建构下,一个能够全面激发空间资源活力,深度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并延伸时空的元宇宙,为数字阅读搭建了“三度空间”“三重勾连”的超级场景。每个读者都可以具身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进行内容体验、符号编辑和仪式互动。在“技术—空间—身体”的框架下,元宇宙推动着数字阅读从读者导向转入空间导向,“身体在场”的全感官阅读体验拉近了读者与地理位置及社会的距离。读者在元宇宙数字阅读空间里以多重身份参与仪式互动,仪式象征的空间边界不断被拓展,共情共感的互动仪式链将读者以共同体形式聚集到一起,实现仪式效力和文化增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移动端推送博物馆展览是博物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不少博物馆面临数字化应用无法实现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的预期,导致下载量和使用量较低的处境。本文以“故宫展览”数字化项目为例,通过对开发数字产品观念意识、展示设计能力的分析,总结出在设计数字产品中结合博物馆需求与观众需求,结合观众心理习惯与博物馆特色,构建以“物”为核心的展示内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展示形式,应用分众化传播策略等方法,探讨借助移动端数字应用对博物馆以教育为目标的传播属性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私人阅读品牌共建能激励更多民众参与图书馆体系建设,提升全民阅读推广的效果。基于满足体验者提升个人能力、充实空闲时间等需求,探索阅读品牌共建中读者参与动机,能在提升体验者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实现品牌价值。文章从体验驱动视角出发,以“小妃书屋”阅读品牌为例,分享了如何通过创建“有趣”的体验情境和“四位一体系”的体验与传播模式,聚集和激励更多体验者共建阅读品牌的经验,揭示了体验者追逐“有趣”心理内因。私人阅读品牌共建应融入图书馆管理、美学、心理学、营销学元素,在阅读推广活动中“根植美文化”“提升活动品味”“激励用户传播经历”,以达到提升品牌影响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技术赋能之下数字阅读平台的数智化转型迫在眉睫。从媒介可供性视角出发,通过审视数字阅读平台中生产可供性、社交可供性、移动可供性的设计实践,具化了“文字—盘活内容生产”“圈层—增强情感体验”“场景—实现随需遂意”三组情境与实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拓展内容传播池、延伸互动仪式链、建构数字生态圈三条数字阅读平台数智化纵深发展的转型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阅读迈入数字时代,阅读本质是否发生了改变?在多维的学科视野下探寻阅读本质,目前学界已形成了身体说、体验说、文本说和解读说四种观念的蓝本;从历时性的维度看待数字技术深度浸入人类社会后给阅读本质带来的挑战,也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判断。在关于“阅读是什么以及它为人类带来了什么”的各家争鸣中,重新探索这一理论命题,提出阅读的本质是一场与世界的交谈。以“交谈”的理念看待阅读,数字技术的偏向在“人—技—世界”的社会系统中得以安置和匡正;交谈作为阅读可供性,为读者提供了从信息获取通往知识生成的路径;交谈作为反馈方式,承担着阅读从文化圈层到共同体构建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可在知识服务、阅读推广、文化自信和文明养成等方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是全民阅读活动的核心力量、主要阵地和重要组织者,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具备完备的组织机制,在实践中形成了思路方法,也产生了成效影响,具有引领性和示范性。加快构建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必须抓住阵地、活动、机制“三要素”,提升服务网络的覆盖力,扩大阅读活动的影响力,发挥综合机制的推动力,重视核心顶层设计和整合发展,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重视数字基础设施和智慧图书馆在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支撑作用,从“平台+资源”“组织+统筹”“基础保障+多层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推动全媒体阅读;从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合作三个方面拓展深化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9.
移动互联环境下,用户的数字阅读行为日益普遍,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也因此有了新的用武之地.沉浸式体验理论和沉浸式传播理论为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在数字阅读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沉浸式互动体验传播可以提升读者的阅读审美体验,增大读者对数字阅读产品的接受程度,强化作品的教育引导功能.然而,沉浸式传播技术的更新、传播形态与作品内容的契合、对读者阅读心理的满足才能保障数字阅读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通过模拟现实中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的阅读情况和阅读环境来观察和测试用户在数字阅读与纸质阅读过程中阅读效果的差异,以期为图书馆阅读服务、阅读资源建设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中等篇幅的科普知识文章为例,采用对照组实验方法从阅读理解和沉浸体验角度比较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之间的差异。[结果/结论]用户在阅读中篇科普文章时纸质阅读的理解效果要比数字阅读好,但在阅读沉浸体验方面两者不存在显著差异,用户的阅读沉浸体验与学历和性格有关,图书馆的阅读服务和资源建设应在读者个性化分析和服务的基础上推进。  相似文献   

11.
元宇宙场域下的图书馆“沉浸+体验”式线上阅读推广模式,有助于提升用户参与阅读推广的积极性,为用户打造深度阅读的极致体验。论文在元宇宙场域下图书馆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基础上,结合元宇宙场域对图书馆传统线上阅读推广活动带来的变革,进行了元宇宙场域下图书馆“沉浸+体验”式线上阅读推广模式的构建。在元宇宙场域下开展线上阅读推广的基本流程为:首先,进行立体与情景式内容策划及专业内容生成,并开展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融合型多渠道推广,然后利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辅助“沉浸+体验”式阅读推广活动开展,最后根据用户在元宇宙空间中生成的海量行为数据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2.
通过信息无障碍建设消除数字鸿沟,以信息技术赋能社会群体,成为亚洲区域化传播和全球传播的共同议题;以无障碍出版推动无障碍阅读,成为新时代出版人研究与实践的重要课题。除了技术层面提升用户体验的维度,还要以情感化设计理论补益无障碍出版的情感层面,满足阅读障碍者外观接触的新鲜感、使用过程的愉悦感、情感激励的成就感等情感需求。通过构建以阅读障碍者需求为核心,以新兴媒介技术为支撑,以无障碍格式出版物为手段的互动体验无障碍阅读路径,建立无障碍出版与传播一站式平台,助力阅读障碍者跨越数字鸿沟,完成“数字融入”,进一步营造我国立体化全维度的无障碍出版与传播环境。  相似文献   

13.
数字媒介技术发展为读者带来新的阅读场景与体验,同时助推数字化社交阅读现象的出现。与传统个体化阅读模式不同,数字化社交阅读是以社群为纽带的观点分享和情感体验过程。当阅读由认知收获转向情感彰显,且以社群作为其关系延伸的具象化呈现,极易导致阅读重点由内容转向形式。这种转向解构了阅读原本的公共属性,进而引发数字阅读的诸多问题。面对数字化社交阅读背后的社群兴起,如何从形式维度重新探寻阅读公共性的重构路径,促成数字时代阅读的公共参与及读者内在情感的满足,实现数字阅读可持续发展,成为推进全民阅读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数字阅读终端的普及和智能化,用户对于数字出版物的阅读视觉体验日益重视.文章提出可以通过开展数字出版物渲染以提升用户阅读视觉体验,并从技术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其可行性,提出开展数字出版物渲染的初步思路.  相似文献   

15.
阅读场景的智能化推动数字阅读在智能时代不断发展。文章将可供性理论运用到数字阅读场景中,凝练出数字阅读的场景可供性概念,进而对其场景可供性要素进行分析,认为数字阅读场景是一个以用户为逻辑起点,以技术为基础、以体验为关键、以社交为动能的连接方式,场景与数字阅读内容应融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文章展望数字阅读未来发展路径:数据驱动以用户为中心的智能化场景搭建,凸显阅读媒介的人性化趋势;人工智能技术拓展了阅读内容生态,助推多模态内容与阅读场景有机融合;搭建具身阅读场景,实现抽象阅读内容场景化;打造阅读社交化的智能场景,使用户实现更多的自由与全能。  相似文献   

16.
9月15日,百度旗下的百度阅读开放平台(yuedu.baidu.com)正式上线,此平台打通了众多终端服务,为图书阅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付费阅读体验,并丰富了版权方及资源拥有方对数字图书的展示、销售渠道,同时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收益模式,是百度对于数字阅读及电子商务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与全民阅读实践的蓬勃发展,相关理论研究也得以深入与拓展,奠中研究队伍(“作者”群体与“机构”分布)和研究内容(主题“关键词”),是其研究现状的主要体现.由此,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平台,以这三个研究主题为着眼点,对2006-2016年间的相关研究数据进行系统性的、相对完备的扫描与样本收集,运用软件工具进行处理与可视化,以展示这一时期我国全民阅读研究的整体概貌.  相似文献   

18.
9月15日,百度旗下的百度阅读开放平台(yuedu.baidu.com)正式上线,此平台打通了众多终端服务,为图书阅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付费阅读体验,并丰富了版权方及资源拥有方对数字图书的展示、销售渠道,同时为其提供了多样化的收益模式,是百度对于数字阅读及电子商务结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数字阅读的交互体验设计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千百年来以纸质阅读为主的行为习惯.数字阅读带来了信息获取、反馈和交流的同步、即时、便捷,同时还超越了单一的信息载体——文字,以触、视、听多种感官结合的交互方式打造全新的阅读形式,实现了阅读的交互体验.本文重在解读数字阅读的创新型交互体验设计和其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刘丽萍 《出版广角》2015,(11):88-89
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打破了传统的平面设计理念,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尽管数字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阅读形式的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出版物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完全忽略传统阅读的优势.数字出版物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充分地将传统和现代技术有机结合,保持两者之间的平衡,充分地以读者为中心,为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