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明日报》报道:“茅盾文学奖”成为这段时间的一个热词。不论是网上书城还是实体书店,5部最新获奖作品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部分往届的获奖作品也被重新集中陈列,成痔吸引读者选择的热点。不少读者表示,自己正是被“茅奖”吸引而关注到这些书和作家。茅盾文学奖对图书市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30):7
"茅奖"图书热销的启示《光明日报》报道:"茅盾文学奖"成为这段时间的一个热词。不论是网上书城还是实体书店,5部最新获奖作品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部分往届的获奖作品也被重新集中陈列,成为吸引读者选择的热点。不少读者表示,自己正是被"茅奖"吸引而关注到这些书和作家。茅盾文学奖对图书市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3.
书业内外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多样性不够据《北京娱乐信报》报道: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日前揭晓,熊召政《张居正》、张洁《无字》、徐贵祥《历史的天空》、柳建伟《英雄时代》和宗璞《东藏记》获此殊荣。第六届茅盾文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张炯介绍,5部获奖作品中,诗人出身的作家熊召政花费十年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8月6日,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多功能字典》、《文津阁四库全书》,中华书局的《读史方舆纪要》、《兵以诈立——我读〈孙子〉》等54种图书获得了“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和各类单项奖。  相似文献   

5.
先锋文学作为精英文学的代表流派之一,与生俱来地带有一种超越时代的使命意识。格非在20世纪80年代先锋文学的创作高潮中,以叙事迷宫和叙事空缺著称。“江南三部曲”作为第九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结集出版于21世纪初。这部作品的完成,用了格非17年的创作时间。如此长的创作时间让“江南三部曲”错过了先锋文学的发展高潮。  相似文献   

6.
尽管有那么多不如意,也有事么多疑虑,还是衷心量谢茅盾文学奖陪我们走过那些难忘的阅读岁月,感谢那些真诚再有才华的作家们;也感谢伴随着茅盾文学奖而来的众多争议和“黑幕”,它们速发了我们的思考,启迪了我们对自身作为读者的身份辨识,勇敢地学会了选择和抛弃,只要茅盾文学奖不已,我们的认知将永不息。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05,(5S):22-22
近日,当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公布五部获奖作品后,图书市场却没有明显出现短期内销量大涨的迹象,各出版社的加印、重印也相对谨慎。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来是茅盾文学奖在出版界最大的赢家。回忆起当年《尘埃落定》获奖后的热销情景,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室主任孙顺林感触颇深:“从1998年第一版到2000年获奖之前的几年间,每年的销量是十几万册,  相似文献   

8.
周秀春 《出版参考》2011,(13):34-35
《穆斯林的葬礼》是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中销量最大的作品之一。从1988年问世至今24年总计印刷50余次,发行180万册,累计码洋6000多万元。从初  相似文献   

9.
报纸传统上被称为Newspaper(新闻纸),以新闻吸引读者。尤其是群众喜闻乐见的社会新闻,在晚报、都市报类报纸中占有很大比例,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由于社会新闻有很强的可读性,报纸也为此不断想方设法增强“可读性”。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8月6日,第三届"中国出版集团图书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系列"、《清代人物生卒年表》,商务印书馆的《新华多功能字典》、《文津阁四库  相似文献   

11.
李玉翠 《今传媒》2023,(2):100-102
改编自梁晓声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的电视剧《人世间》,以周家近50年的生活碎片为表现内容,全方位地展现了周秉义、周蓉、周秉昆等人所经历的人生故事以及他们的道德意志和精神理想。作为连接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桥梁,“生活流”叙事的娴熟运用在该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创作者力图从生活中挖掘共性,让观众在“生活流”的场景、人物中感生活之真,悟艺术之美,使观众体会剧集对人生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党报对读者来说,既是普通的读物,更负有一种特殊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党报是党的喉舌,是连接党和人民的桥梁和重要渠道,报纸负载着党的声音,必须能抓住读者,影响读者。用一句时尚的话说,就是必须能“吸引读者的‘眼球”’。那么,报纸靠什么吸引读者的“眼球”呢?关于这个问题,也有一个时尚的词,就是吸引读者“眼球”靠报纸版面上的“亮点”。  相似文献   

13.
全国报纸、网络媒介大力倡导“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报纸的“眼球价值”大大增强。随着读者可接收信息量的爆增,报纸传媒已经进入速读时代。而最初映入读者眼帘的图片、标题、版式如果不能吸引“眼球”,也就失去了文章吸引“眼球”的机会。所以报纸版面不能在最初三秒吸引读者,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便失去了传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期来,由于国际级诺贝尔文学奖和国家级茅盾文学奖的陆续发布,沉寂多时的纯文学命运又在不大的范围内吸引了一些“眼球”。 多少年来,从评委到评选标准,茅盾文学奖都呈现出和时代、审美、文本的脱节。除了类似于国营百货商店里主要用来装饰用的顾客、营业员须知或便民条款之类,便是某种单一标准的获奖原则。也因而,此奖往往颁给现实主义、历史英雄主义题材作品,看起来就象一个小范围的国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保全研究员编著的《中国新闻奖精品赏析》(二)一书近期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 该书收入了17-22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共51篇,“赏析”文章共78篇,相关文章共11篇,总计140篇。由消息“赏析”、通讯“赏析”、评论“赏析”、综合“赏析”和附录共五部分组成。并按其发表时间由近及远,先原文后“赏析”进行排列。阅读该书时,读者除可以读到51篇获奖作品的原文外.还可以从78篇“赏析”文章中领略到这些新闻精品成功的“诀窍”,  相似文献   

16.
1993年度“河南省新闻奖(报纸系统)”的评选已于今年5月揭晓,共评出获奖作品248篇,其中一等奖40篇,二等奖62篇,三等奖129篇,版面15个,专栏两个,标题14条.今选其中三篇获奖作品(消息一等奖)评介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在翻阅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过程中,一篇题为《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的消息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这篇一等奖作品,确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强烈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8.
以形式上的“乐见”吸引读者,以内容上的“乐读”抓住读者.  相似文献   

19.
报纸要在完全意义上走向市场,要吸引读者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订报买报,就必须具有磁石般吸引读者的魅力,而“卖点新闻”则是报纸吸引读者的主要魅力所在。所谓“卖点新闻”,指的是报纸上那些能够吸引读者掏钱订报买报的重头新闻。今年一二月份,《中国改革报》的《民营经济周刊》搞了三次卖报活动,从售报情况看,读者主要是冲着某些新闻而掏钱的。它们有:《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20.
张涵 《青年记者》2010,(8):46-46
“昨日新闻”以其内容和形式的鲜活,易吸引读者的目光,被称为新闻百花园里一束带着露水的鲜花。让“昨日新闻”在报纸版面特别是要闻版上唱主角,是报纸增强可读性、时效性、贴近性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