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隐性教育就是指教育者在受教育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受教育的情况下,设置一定的内容,布置、利用一定的环境和活动,对人们进行塑造和影响。心理学家切尔和布雷姆做过一项政治宣传实验。他们把被试对象分为高控组和低控组,两组都阅读同一篇宣传材料,只是在高控组所阅读的材料中插入一些带明显控制意图的语句,诸如“除此之外皆不可信”,“其他意见不足挂齿”等等。阅读后,测量被试的态度,结果是,高控组中有50%的人接受了宣传材料的观点,有40%的人态度向相反方面变化。而低控组中67%的人接受了宣传的观点,18%的人态度无变化,态度…  相似文献   

2.
要注意发挥隐性教育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教育方式,它具有信息传递方式上的隐蔽性、受教育者接受信息的无意识性、教育过程的跨时空性和教育结果的难测评性等特征.这些特征使其与显性教育相比具有自己的优势.从隐性教育视角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应该着重把握教育信息的形态、受教育者心理以及对传播媒介的调配控制等要素.  相似文献   

3.
在学校德育中,隐性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自主、和谐的德育教育方式,特别是在当今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家庭环境等教育环境下,隐性教育更具显性教育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性教育是新时期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具有教育目的的潜隐性、教育效果的持续性、教育方式的间接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进程的无意识性等特征。隐性教育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工作,能够充分发挥移情教化、行为示范和组织带动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严萍昌 《高教论坛》2005,(4):15-17,27
本文总结了隐性课程的一些重要特点,分析了隐性课程的基本教育功能,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隐性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徐娟 《文教资料》2009,(19):152-153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在长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体会到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必须不断创新方法,找准载体,以人为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隐性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1年教育部四个文件的精神,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本学院在探索与行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逐步构建"教科农、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协四位一体"高职办学模式,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经历,概括了合作四方互利多赢的具体体现;提出了进一步的几项建议,包括依靠政府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借助行业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和2011年教育部四个文件的精神,分析了新形势下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本学院在探索与行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逐步构建“教科农、产学研结合,校、企、所、协四位一体”高职办学模式,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方面的经历,概括了合作四方互利多赢的具体体现;提出了进一步的几项建议,包括依靠政府支持、充分发挥行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借助行业做好教育教学改革等.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校园各个部门组织的教学活动来看,涉及辅导员工作中隐性教育方面的事项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小到学生的衣食住行,大到学校的方针政策。辅导员工作中的隐性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和把握隐性教育的特点,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隐性教育,将大大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质量,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营造和谐的人文氛围。辅导员个体所面临的自身素养和社会舆论,可以说是影响隐性教育的主要因素。从学校隐性教育的角度来探索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矛盾是教育方法研究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论隐性教育功能和作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校教育环境中,直接体验或潜称默化地获取地获取有益于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这一过程中,教育适应个体身心条件,能动地利用环境影响引导学习活动的展开。隐性教育具有认知内化,品德养成,素质整合等功能,并通过舆论监督,环境暗示,情境陶冶,人际交往和情绪感染等方式实现其功能。  相似文献   

11.
唐朝诗人杜甫诗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隐性”教育,颇有春夜之雨的特征,通俗地说,它是教育者不公开教育目的,让受教育者在“非压力环境”中逐渐体会、感知事理、自觉改变其错而又自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一种良好习惯、培养美好品德的一种教育。班主任若能很好地运用它,便能有效地做好工作。一、以“无意识教育”为主导。现代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个层次。有意识部分可以感知,无意识部分则难以感知,虽然难以感知,却也是人的行为的一种动力。常用的教育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教育,二是间接教育。直接教育带有强…  相似文献   

12.
罗小林 《宁夏教育》2000,(11):56-56
隐性课程是一种环境教育,包括校园环境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课余生活建设、班风、学风、校风和学生心理素质等教育。  相似文献   

13.
崔亚范 《文教资料》2008,(29):97-99
情感交流具有目的性、主导性、隐含性、真诚性、互动性和平等性等特点,在增强学习兴趣、培养思考习惯、确立主体地位、改善学习环境、提升智力、教书育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国珍 《甘肃教育》2006,(5B):53-53
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实施新课程后,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创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5.
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发挥高师教育的基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文化.高等师范的音乐教育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新世纪的文化教育中,高等师范要建立完整的民族音乐教育体系,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突出办学特色,建成民族人才培养基地、教育优化基地、校内外互动研习基地以及理论研究基地。  相似文献   

16.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通过受教育者的无意识心理活动,使受教育者产生一定的品德情感、品德信念、品德意志,从而形成一定的品德行为的过程。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隐性知识的来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受教育者的无意识思维。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结果是人的文化心理层的改变。根据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分析,我们认为它具有导向———同化功能、激励———完善功能和发展———规范功能。三者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隐性课程自身具有非预期性、非强制性、隐蔽性、广泛性、间接性及持久性等特征,在当今大学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本文提出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做才能开发与提高隐性课程,从而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当前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了严重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中之重,如何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隐性课程的特征着手,谈谈隐性课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隐性课程自身具有非预期性、非强制性、隐蔽性、广泛性、间接性及持久性等特征,在当今大学教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本文提出在大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如何做才能开发与提高隐性课程,从而提高大学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朱翠伟 《考试周刊》2011,(41):213-214
中职院校隐性德育具有隐蔽性、引导性、自主性等特点,比显性德育具有更为深入和持久的作用效果。因此,必须通过加强中职院校的校园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观念环境建设来发挥隐性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