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犹大的面孔     
在遥远的西西里城里有一幅画着耶稣传记的壁画,这幅画出自一位著名画家之手。当然,那已是几世纪前的事情了。他费了好几年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完成,只剩下儿时的基督与叛徒犹大没有画完。一日,他在街上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那天使般的笑脸正是他所需要的。这孩子就成了画家的模特。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由于犹大的欠缺,这幅巨著始终没有完成。许多人替他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但都不能使老画家满意,因为画家心中的犹大是个不务正业、利欲熏心、…  相似文献   

2.
他,天生就是一个盲童。他的眼中从未有过光明,有的只是黑暗。他很渴望见到光明,他问妈妈说:“妈妈,你们为什么看得见,而我看不见,为什么你们有光明,光明又是谁给的呢?”他经常这样依偎在妈妈怀里,傻傻地问妈妈,妈妈每次只是轻轻说两个字:“太阳。”“太阳不够亮,我看不见它,我长大了一定要多种几个太阳,去照亮别人。”别人问他长大要干什么,他就说:“我长大了要当种太阳的孩子。”有些人认为这只是个笑话,而他妈妈却告诉他:“孩子,重要的不是眼睛,而是心灵,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棵太阳树,需要用善良美好去浇灌,太阳成熟了,你就会成为一个充满…  相似文献   

3.
一天,小李在去写字楼寻觅顾客的路上,看到游乐场有许多老人、小孩在尽兴玩耍时,他也情不自禁地走进游乐场。“外婆,我要嘛!”一个约两岁半的男孩在恳求奶奶什么。小李想,这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怎能不满足孩童的愿望呢!小李将公文包放在水泥凳上,蹲下笑眯眯地对孩子说:“小朋友,告诉叔叔你要什么?”原来,这位小男孩喜欢荡秋千,只是今天外婆的手关节风湿病又患了,不便将小孙儿抱上坐板。小李毫不迟疑地将孩童抱起放到秋千坐板上,并扶着孩童跟随秋千前后荡动起来。看到孩童玩得十分高兴,小李又领着他玩耍了吊环、爬梯等等。一个小时不经意地过…  相似文献   

4.
犹大的面孔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功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大。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面貌触动了这位大画家的心,就像天使——也许很脏,却正是他所需要写生的面庞。那小孩被画家带回了家,日复一日,耐着性子坐着给他画,终于画家把圣婴的脸画好了。但是这位画家仍然找不到可以充当犹大的模特儿。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他深怕这一幅杰作会功亏一篑,所以继续不断地物色。这幅杰作没有完…  相似文献   

5.
苏教版选修教材《短篇小说选读》选人了汪曾祺的小说《鉴赏家》,小说塑造了叶三这一独特的“鉴赏家”的形象,十分耐人玩味。叶三只是一个“卖果子”的小贩,可这个小贩明显地异于同类,他不“开铺子”,不“摆摊”,也“不挑着担子走街串巷”,他专门“给大宅门送果子”。也许正因为此,叶三才有缘结识了画家季勾民。  相似文献   

6.
形容一个人做事草率、不认真,常常用“马虎”或“马马虎虎”;对处事敷衍、粗心大意的人,我们也往往称之为“大马虎”或者“马虎先生”。你知道吗,“马虎”这个词,相传还有一段凄惨的故事哩。据说宋朝京都有个画家。有一次他即兴画虎,刚刚画好一个虎头,这时有人来求他画一匹马。他嫌重画费时又费事,就在刚画好的“虎头”下面又画了个马身子,求画人不解,问他画的是什么,画家回答说:“马马虎虎吧,反正都是大个子动物,也差不了多少。”求画人见他画得不伦不类,很是生气,没有要这幅画就走了。谁知画家倒以为这是自己的发明创造,竟然把“画”挂在…  相似文献   

7.
一、激情洋溢的课题导入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而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伦一生写了14本书,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经历、奋斗、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近这位虽失去光明,却带给人光明的使者--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8.
红与黑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画家,一天,他在一所寺院里看见一位老和尚在作画。画家走过去一看,原来这和尚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墨水画一棵竹子。画家问:“大师,您为什么用红色的墨水画,这样画出来的竹子不就成红的了吗?”和尚听了笑着问:“那么请问,你认为画竹子该用什么颜色呢?”画家说  相似文献   

9.
(一)一天,李强在去写字楼寻觅顾客的路上,看到游乐场有许多老人、小孩在尽兴玩耍时,他也不由自主地走进游乐场。“外婆,我要嘛!”一个约两岁半的男孩在恳求奶奶什么。李强想,这么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怎能不满足孩童的愿望呢!李强将公文包放到水泥凳上,蹲下,微笑着地对孩童说:“小朋友,告诉叔叔你要什么?”原来,这位小男孩特别喜欢荡秋千,只是今天外婆的手关节风湿病又犯了,不便将小孙儿抱上坐板。李强毫不迟疑地将孩童抱起放到秋千坐板上,并扶着孩童跟随秋千前后荡动起来。看到孩童玩得十分高兴,李强又领着他玩了吊环、…  相似文献   

10.
最后三分钟     
这节课乏味极了,真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还有最后3分钟!”从教室的几个“黑暗”的角落里传来“报时使者”们呼唤“光明”的信号,各路人马立即闻风而动。为了不打击老师上课的热情,大家在  相似文献   

11.
犹大的面孔     
几世纪前,一位大画家为西西里城里一座大教堂画幅壁画,画的是耶稣的传记。他费了好几年工夫,壁画差不多都已画好,就只剩下两个最重要的人物:儿时的基督和出卖耶稣的犹太。有一天,他在老城区里散步,看见几个孩童在街上玩耍,其中有一个十二岁的男孩,他的容貌触动了  相似文献   

12.
趣味游戏     
猜一猜有位画家画了一只狗,要大家猜一个字。小朋友们议论开了,其中一个人说:“我猜中了!”画家问他猜的什么字,连问几声他都不回答,画家连忙把奖品给了他。小朋友,你猜出是什么字了吗?“海南”连世界请你从“海”字出发,到“南”字结束,填出世界上6个国名。图中每一横行里都写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话中,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某年,画院里招考画师,画家们云集应试,主考人出了一句诗作题,诗曰:“踏花归来马蹄香”,要大家绘出其中的诗意。这是一个很抽象的画题,试想,作为造型艺术的绘画,怎么能表现出无“形”的“香”气呢?于是,画家们都陷于冥思苦想之中,构了很多图,都未能表达出其中的诗意。末了,有一位画家考中了,他的作品得到了主考人和同事们的一致赞赏。原来,他的画面  相似文献   

14.
命运     
有一天,上帝的使者来到了人间,他碰到了一位高僧正在为两个孩子占卜前程,只见高僧指着其中一个孩子说“状元”,然后又指着另一个孩子说“乞丐”。二十年后,上帝的使者又来到了人间,看到了先  相似文献   

15.
看画     
从前,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小小的非常漂亮的画.他把这幅画放在他从镜子里看得到的地方。他说:“这使距离增加了一倍,使画变柔和了,它变得加倍的好看了。”  相似文献   

16.
云雀     
从前 ,有一个年老的隐士 ,隐居在森林里 ,陪伴他过日子的 ,只有一只那种叫作云雀的鸟儿。有一天 ,有两个使者 ,前来拜见这个老人 ,求他跟他们一块到他们主人的城堡去 ,因为他们的主人病得很重。老人带同云雀 ,随同那两个使者一块去了 ,立即就被带进病人的房间去。四个医生正在摇着他们的头 ,在低声地交谈。“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 ,”其中一个似乎是最重要的医生喃喃地说 ,“噢 ,他要死啦。”那年老的隐士 ,站在门口 ,留意观察着那只云雀。它正栖在高高的窗台上 ,专注地凝视着那病人。“他会恢复健康的。”那隐士说道。“可这样一个乡巴佬 ,怎…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解读:《花之歌》是黎巴嫩诗人纪伯伦的一首充满哲理的散文诗。诗人以花自喻,运用第一人称,从花的视角描绘了四季更迭、花开花落的景象,塑造了花向往光明、与万物和谐共处的鲜明形象,抒发了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对话作者纪伯伦,他在告诉读到这首诗的每一个人——“我们活着只为的是去发现美。其他一切都是等待的种种形式”。在他的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相似文献   

18.
一、怎样理解开头两小节的诗句?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要理解这两小节诗句,必须先把诗中的“我”“诗人”与“他们”以及“他们所等待的”关系搞清楚。诗中的“我”,就是指“黎明”,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把“黎明”人格化了。这里的“黎明”是比喻“抗战即将胜利”,这是全诗的总的形象。“我”是“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可见“我”便是代表光明、温暖,将给人们带来希望,带来幸福。这首诗写于抗战胜利前夕的延安,诗中的“诗人”是报道黎明即将到来的信使,他的任务是把黎明的“消息”告诉所有的人们,鼓舞人们用劳动、战斗去迎接黎明。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提倡学生“写真实的作文,表达真情实感”,可学生的作文要么有真实却干巴巴没有一点血肉,要么是假话、空话连篇.在作文中,如何让习作体现“真”,散发真情的魅力?这里我们先看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左眼瞎、右腿瘸的国王.一天,国王请画家给他画一张像. 第一个画家画了眼瞎腿瘸的国王端坐在宝座上,那国王画得可真是与真人一模一样.国王一看画像大怒:“这是我吗?把画家推出去斩了.”  相似文献   

20.
看了筱雨的《一千根弦》,只想说:人生有了希望,才有意义,才有收获。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在有生之年看到世界。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一个道士给他一张药方,说必须在他弹断一千根弦时才可以看。于是,这个盲人带着同样失明的徒弟游走四方,终于弹断了一千根弦,可他叫人一看,那竟是一张空方。后来他才明白,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就是“希望”。于是,他把这张“药方”传给了和他一样渴望光明的徒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