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师画板]写人、记事类的作文是同学们经常能接触到的,但如何突出人物的特点,把事件写得更具体,这却是一个难题。因此,选择自己熟悉的人,通过一两件典型事例来体现很重要。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可以选择两件事来写,但一定要注意材料的安排要分清主次,否则就会造成喧宾夺主的现象;还要注意这两件事之间的过渡,否则,这两段内容就很难成为一个体系,也就达不到为突出中心服务的目的。今天我“逃票”了①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小学张雨薇我都上三年级了,个头依然不高,还排在班级队伍的第一个呢!因为这个还造成了许多误会。②一个星期六的下午,…  相似文献   

2.
英文写作时,如果仅局限于把内容交代清楚的水准上,只选:用一些普通的简单句平铺直叙,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可想而知了,肯定会像白开水一样单调乏味,甚至呆板,可读性不强。要想把一篇文章写好、写得精彩,使文章耐人寻味,有深度,不仅要注意文章的通顺与连贯、过渡与衔接等,而且还要尝试使用些高级词汇和复杂句型,以凸显文章的亮点,增添文采,给读者,尤其是阅卷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就如何给作文润色谈谈些个人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3.
每个人的生活中总会有许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往往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题目中可以填充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那么怎样写好这样的文章呢?一、认真回忆,精心选材。要选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材料写,自己不熟悉或根本没做过的事就不能写,因为凭空想象的内容往往写得不够真实。二、写出特点,写清过程。既然是第一次,就应该有“第一次”的特点:陌生、新鲜、好奇……这些都应该在写作时体现出来。因为是第一次,所以就应该有个学习的过程,从不会到会,从生疏到熟悉。三、写出感受,突出中心。写这种类型的作文,还要防止就事论事的毛病…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但是“五会”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的,对初学者来说,要善于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这就是“听、说”的训练。有的同志认为,既然我们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为主,何必要花那么大力量在听说上,不如在读写上多下些功夫,可能效果会更快更好些。诚然,有些同  相似文献   

5.
杨明华 《考试周刊》2011,(16):67-67
作文写得具体细致,中心思想就会更加明确、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大纲》对作文训练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有具体的内容"。可是目前多数学生怕写作文,内容空洞,分析其中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无话可写;二是有话不知怎么写。要改变这一现状,使学生有话可写、有话会写,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进行训练。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写出来的,而好的作文则是修改出来的。既然作文修改非常重要,那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材料要“新”选择材料是写作的重要环节,作文写得好坏,七分在材料,三分在技巧。选材要紧紧围绕中心,不然就会跑题、偏题。要使作文言之有物,就得在中心思想的统帅...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六年的小学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 在这六年中,有很多人和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终生难忘。这次习作,就是要通过我们手中的笔,写一写那些难忘的人们和那些难忘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葡萄牙把植树造林作为国民的一种义务而写进了国家法律。在这个国家里,自古以来就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一生当中必须要做三件事,即生一个孩子、写一本书、种一棵树。"生一个孩子"意即要组建一个家庭;"写一本书"意即给后人留下些精神财富;而"种一棵树"则是把象征希望的绿色留给这个世界。在葡萄牙,孩子上小学时,便要由家长陪同,在庭院内或街道旁,栽下一棵树,这棵树要写上孩子的名字,成  相似文献   

9.
所谓"光环效应",即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人们对信息的评价。在作文评价中,我们有些教师往往容易根据个人印象来评判学生作文,从而导致那些过去写得不好而某一次写得不错的学生仍然得低分,过去写得不错而某次写得较差的学生仍然得高分。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怀疑教师的公正性,怀疑教师对自己的信心,慢慢失去对作文的兴趣,逐渐失去写作动力。[1]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衬托?就是文章的铺垫,是借宾衬主的写作手法。俗语说“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中学生文章中对要写的事与人,大多直接从正面写,有啥写啥,如果学会使用衬托法,那么文章的主题会更突出,要写的事与人会更鲜明,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相似文献   

11.
今年高考作文是要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写一篇广播稿。既然是这样的广播稿,就具有新闻性,但它毕竟是一篇给校广播室写的反映事件和同学们的各种看法的广播稿,所以又不必拘泥于新闻报道这种文体的格式,这就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新闻的写法,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否则决难考出高水平。另外,这篇广播稿要有事件和各种看法的记叙。其中,写“各种看法”就应该有观点,有支撑观点的理由,这就有议论的性质,由此看来,这篇广播稿实际上是熔记叙、议论两种文体为一炉,以记叙为主的一篇文章。这就突破了前几年高考要么出一种文体写一文题,要么出一题而写一大一小两种文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的详略安排是有"法"可循的,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难忘的……     
训练内容人总会在生活的坎坷中留下难忘的回忆。请选择印象最深的一个人、一件事或一堂课,写一篇文章,题目可以用《难忘的……》,也可以根据内容自己拟定。训练指导☆围绕中心,描写人物要突出中心,写事要写清感受和启发,才能紧扣“难忘”。  相似文献   

14.
【名师妙语】我们写作文不同于写长篇小说,一定要选取亮点,即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去写,其它的景物只是起到一个陪衬的作用,否则,整篇文章会给人主次不分的感觉,达不到突出中心的目的。虽然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但不要单一地去写景,在写作文时一定要注意细节描写的体现,要把目睹景物之后的新发现、新体会也写出来。  相似文献   

15.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因其诗句中"月亮"这一意象,蕴含无穷的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笔者从《春江花月夜》写"月亮"的诗句中,赏析"月亮"丰富的意境。  相似文献   

16.
作品点评     
正袁敏同学的作品,书写规范,字形活泼,用笔有提按意识,其中"在、草、恨、搔"等字写得尤为出色。建议:1.作品内容的字数和作品纸的格数要匹配,否则,就会像本作品一样,给人左轻右重之感。2.字形长短要协调。作品中"惊、书"的字形过长,"短、欲"的字形过扁。3.加强"心"和"心字底"的练习。"心"和"心字底"的左点要低些。"感"字应上放下收,"心字底"要小些,三点成一条斜线。独体字"心"三点成一圆弧。  相似文献   

17.
写作复杂议论文,如果有了题目,只是对这一题目有了些大体的印象和想法,就忙着动笔去写,往往会讲得不中肯,问题说不清楚,说不透彻,或者顶多也只是些人云亦云浅尝辄止的东西。原因就在于你对有关这个题目的材料掌握得不够,又没有熟悉和研究它,“以其昏昏”,怎么能“使人昭昭”呢?因此定下题目后,还得尽可能地去收集材料,熟悉和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8.
记叙文的详略安排,是根据中心来确定的。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与中心意思有些关系的次要材料就要写得简略些。总之,详写的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的要做到简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文章材料  相似文献   

19.
【训练要求】以“一件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作文。这件事必须是你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重要的地方写详细些、具体些。  相似文献   

20.
有些同学初学写作时,面对作文题犯难,冥思苦想、搜肠刮肚,总觉得无话可说,没内容可写。其实遇到这种情况,先别忙着写,而要静下心来好好想想。写不出说明练笔太少,思路不清晰。要仔细回想一下事情的经过,想清楚了,然后从小处着眼,在大处落笔。写好了开头以后,便会豁然开朗,千言万语就会流向笔端。比如一件难忘的事,哪件事难忘?哪些方面难忘?为什么难忘?先想好,然后一步步写下来,文章就具体多了,篇幅也就展开了。是不是作文写得长就好呢?这就要具体分析,要根据内容和中心而定,该长的长,该短的短。有些同学的作文,语言啰嗦,内容重复。比如记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