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是中国近年来科幻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其汉语文本中含有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些前景化语言体现了科幻小说的"文学性"、"科学性"和"幻想性"的特点。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既承担了对话参与者的角色,也承担了协调沟通的作用,对这些语言分别进行"去前景化"、"创造性前景化"和"等值前景化"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学作品的翻译关键在于风格(体)的翻译。现代艺体学认为风格产生于对常规(norm)的变异,风格就是前景化。因此,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在学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将探讨语言前景化理论的产生,前景语言的体价值及其可译性。  相似文献   

3.
莫言是新时期著名先锋作家,是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敢想敢写,其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汪洋恣肆、绚丽多姿的"前景化"语言,成就了大量的语言前景化现象。本文通过葛浩文先生翻译的《生死疲劳》,展现译文中如何体现莫言的前景化语言平行原则。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语言偏离常规,造成语言前景的角度分析《卖花女》中语言前景的辨识和翻译,指出翻译是否保留前景化主要取决于语言前景是否关系文章主题及译入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5.
赵浩 《文教资料》2013,(20):35-36,46
文学文本通过“前景化”突出特定表达功能与目的,这一点在幽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而,对文学文本的翻译,特别是对其中幽默语言的翻译,是原文文本中“前景化”手段在译入语中是否需要实现和能否得以实现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讨论了“前景化”在幽默语言翻译中的运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时要注重"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钗头凤》是南宋词人陆游著名的代表作,本文选取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其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指出,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介方法极其丰富,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只使用单一的翻译方法,而是需要进行多维的适应与选择。以此,本文试图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翻译理论中涉及的语言符号的象似性问题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关注,以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为例,象似性原则的应用在其诗文的译作中可见一斑。因此,结合象似性原则对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进行艺术赏析和研究对于学生的翻译理论的学习和实践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苏轼的《水调歌头》是我国传统文学中的经典之作,有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翻译。文章以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主要以许渊冲和林语堂二人《水调歌头》的英译本进行比较,通过分析两译本中的前景化,探索在古代诗词翻译中,如何在保留原诗韵的同时,加深读者对原作的理解和源语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正>翻译中国古典诗词和翻译散文一样,首先必须吃透原文,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忠实地把原诗的意思表达出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还须注意遵循归宿语言的语言规律,使译文与归宿语言的作品相比,尽管有某些异国色彩,但就语言而言却和外文作品一样规范,也就是说,译成外文的中国诗词,其外文应是地道的外文而不是中国式的外文。其次,译诗和译散文不同,译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前景化语言运用最为集中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翻译的优劣和前景化语言的识别与表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通过对《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两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要贴切地传达原作的思想情感意境从而接近翻译等值,就非得注意前景化语言的翻译不可。  相似文献   

11.
高思飞 《文教资料》2010,(12):33-36
中国诗词因其本身的模语言微妙特性以及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而对诗歌翻译的译者提出了相当大的挑战。本文将以宋代陆游所写的《钗头凤》为例,以许渊冲的诗歌翻译理论来分析其三种英文译本,探讨诗词翻译的恰当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英国短篇小说大师曼斯菲尔德的代表作<园会>为例,从思想表达的角度分析语言的前景化现象.通过论证可得知,翻译前景化现象就是翻译文体.前景化现象的翻译体现的是翻译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前景化是功能文体学中的重要术语,目前对前景化的研究主要是在一种语言内进行的,从前景化概念的产生入手,探析如何识别前景化语言,认为该理论对于英汉互译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意识前景化语言现象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语言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意境的传达历来是中国古代诗词翻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比杜牧<清明>的四个英译本,分析了译文中用词和表达的差异,旨在说明古代诗词翻译中意境传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曾清 《海外英语》2022,(2):19-20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相比一般文学作品的翻译,诗词的翻译难上加难,关于诗词的翻译理论、翻译方法甚至可译性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论。语料库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研究方法,语料库选取真实的语料素材,具有客观性、代表性和说服力,把语料库方法用于研究翻译和教学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毛泽东诗词广为流传,选取一首有代表性的诗词,并基于毛泽东诗词译本语料库,以诗词翻译赏析为目的,从语言、文化和韵律等方面来进行对比赏析,在提高学生翻译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诗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已被翻译为多种文字。意识形态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国内翻译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前苏联第一个推出外语译本,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对毛泽东的索拜促使他们接受毛泽东诗词,改革开放后我国更宽松的意识形态环境给译者更大的翻译自由。翻译不仅仅是语言间的转换,在评论译作时,不应只着重译作是否“忠实”于原文,还应从宏观的角度去研究语言外因素对翻译活动和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况新华  吴慧琦 《海外英语》2012,(9):227-228,237
随着文化的日益全球化,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体现出来。使用图式理论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进行解释和研究,从图式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以《望庐山瀑布》的许渊冲英译本为分析材料,从语言图式、结构图式和内容图式三个方面来说明图式理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并讨论它在古诗翻译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商洛学院学报》2018,(1):39-43
模糊语言学认为语言存在不确定性。如果语言翻译过分追求准确性有时会使文学作品丧失美感,尤其是在诗词翻译中,而追求模糊可以达到美的再现。以模糊语言学理论为理论基础,分别从词的模糊美、意境的模糊美和音形的模糊美这三方面对《声声慢》的英译本进行研究,来探讨宋词英译的模糊美再现,促进中国诗词文化的外传,在此基础上给文学作品翻译以启示。  相似文献   

19.
吴聪 《考试周刊》2014,(60):18-19
文学翻译在中国大体可分为四类:诗歌翻译、戏剧翻译、小说翻译和散文翻译。其中中国诗词更是负载了中国的文化与文明,负载了五千年的传统底蕴,以至于诗词翻译成为文学翻译中最难的部分。因中西文化表达的差别,许多中国诗词英译本很难表现原作的意境和传递原作的美感,使西方读者很难理解英译后的中国诗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锦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3):106-109
《围城》的前景化语言极其丰富,属典型的表达性文本。语义翻译因其可以再现原文的思维过程而比较适宜表述性文本中前景化语言的翻译。因此,采用语义翻译策略来处理《围城》中的非常规化表达存在一定的理据。值得注意的是,语义翻译必须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接受度,必要时要加注进行解释,若加注仍不能为译文读者所理解和接受,则只能放弃该译法,而选用其它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