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提高学生德福考试的写作部分的成绩,是许多进行强化德语教学的老师经常思考的问题。考前学生往往准备不充分,盲目应试.以至于成绩不理想。本文主要对德福考试写作部分的题目类型和评分标准进行介绍,并结合教学中的常见问题提出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2.
如同托福等出国留学语言考试一样,德福考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有意愿赴德留学的学生的关注。德福考试的写作部分与中国学生常见的考试中的写作部分有所不同。笔者总结多年备考德福教学经验,为考生理顺德福考试作文结构和思路,帮助学生克服“德福考试写作难”的心理。  相似文献   

3.
罗毅 《考试周刊》2011,(23):4-5
TestDaF,即"德福考试",被译为"德语作为外语的考试",是外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深造的语言资格证明考试,其成绩为全德各州高校所认可。自从2003年4月5日"德福考试"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来,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德福考试"通过率距离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还相去甚远。如何提高"德福"成绩,成为应试者和培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德福"阅读理解部分为例,进行深度思考,探讨应对技巧,为应试者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用以备战"德福考试"。  相似文献   

4.
TestDaF,即"德福考试",是外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深造的语言资格证明考试,其成绩为全德各州高校所认可.自从2003年4月5日"德福考试"第一次在中国举办以来,我国的"德福考试"通过率距离世界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去甚远.如何提高"德福"成绩,成为应试者和"德福"培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德福"口头表达部分为例,进行深度挖掘思考,探讨应对策略,以期为"德福"应试者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以供备战"德福"所用.  相似文献   

5.
听力部分是中国学生平均得分最低.德福考试中最容易UNTER3的一项。有许多本可以通过德福考试的同学.却因为失去了听力得分而功亏一篑。这也是中国学生在外语学习中备受困扰的一项。作者谈谈德福考试中听力部分的题型和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6.
德福考试的写作部分是主观能动性最强的一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法功底的一部分。这部分除了要求学生具备相当的词汇量和严谨的语法结构外,文章的构架和逻辑性也是德国考官非常重视的。本文从结构上拆分德福作文,详细分析题目要求,阐述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的"德福矛盾"要在制度的不完善、道德观念的转轨、公民意识的缺失以及媒体的负面引导等方面找原因。在理论上可以论证德福之间的关系是一致的,在实践上可以通过完善制度、开展荣辱观教育、提升公民意识、发挥媒体舆论的正面作用等方面解决德福之间的矛盾,实现德福一致。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以“德福考试”写作部分为例,以成功考生的实战经验及自身多年的思考总结为依托,提出五条建议。以供应试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德育实践困境出发,发现幸福的缺位,以及幸福与德育的分离,是当今德育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思考幸福与德育的关系,笔者认为:德福一致——追寻幸福的过程即是德性养成的过程。基于六种类型的德福一致,回归实践,探索出超越德育困境的有效路径:基于幸福内容的德福一致——培养正确的幸福观;基于战胜痛苦的德福一致——挫折灾难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在探讨德福统一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当代社会为什么需要德福统一进行分析,对德福背离现象的普遍存在、因果报应机制失灵、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不对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据此提出在当代如何实现德福统一。  相似文献   

11.
所谓"宪政民主",就是遵循名副其实的宪法之指导原则——自由与平等以及人道与公正诸社会治理道德原则——而受其限制的民主,因而也就是保障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而防止政治腐败和德福背离的充分且必要条件,是政治清明和德福一致的普遍的必然的根源。这样一来,如果一个国家实现了宪政民主,那么,该国的政治必定清明,国民的德福必定一致,他们做一个有美德的好人的动力和愿望必定强大,最终形成国民品德的普遍提高。因此,宪政民主是提高国民总体品德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研究康德关于德福一致的思想为基点,追溯德福一致思想的古希腊渊源,展开康德对前人思想的批判,然后引出康德关于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进而评述他的德福一致的"至善论"思想。鉴于康德的德福一致思想的理论不足,需要从政治、宗教和舆论三大领域全面来探索德福一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理性批判》的辩证论中,康德提出“至善”的概念。“至善”实质是康德解决“德福关系”的核心理念。在现实世界,“德福关系”并非一致;相反,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为解决“德福关系”的一致,即寻求“至善”的实现,康德引出自由、灵魂不朽、上帝三大“公设”,使其道德哲学最终通往宗教神学。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理性批判》的辩证论中,康德提出"至善"的概念。"至善"实质是康德解决"德福关系"的核心理念。在现实世界,"德福关系"并非一致;相反,二者之间存在二律背反。为解决"德福关系"的一致,即寻求"至善"的实现,康德引出自由、灵魂不朽、上帝三大"公设",使其道德哲学最终通往宗教神学。  相似文献   

15.
在幸福的内容结构上,朱熹选择性承认了幸福感性物欲层面的合理性,但其总体倾向偏重于幸福的道德理性层面.在决定幸福的诸因素中,他十分重视道德素养的影响力.因而,朱熹在前提预制的角度肯定了德福关系的一致性,并主张通过道德赏罚的方式保证其效果的立时显现.  相似文献   

16.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是西方伦理学理论和实践中长期争议的话题。二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源于西方哲学史上长期存在的两分恩维方式,即将人分为感性主体与理性主体。唯有跨越两分思维方式的束缚,才能在历史实践过程中实现德福统一。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从“心即理”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建立心体,并引入“良知”这一范畴,突出了人的良知在道德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康德取消一切外在的经验,把纯粹理性作为道德实践的依据,从而建构一套严格的道德形而上学体系。深层次比较两位哲人的思想,就能发现无论是王阳明的良知还是康德的纯粹理性,皆强调人的主体性以及道德依据的先天性。然而两者之思想亦有区别,主要体现在良知本身具备情感,而纯粹理性排斥一切情感。关于德福一致,康德认为现世中幸福与道德是没有因果关系的,惟有通过悬设灵魂不朽与上帝,并在道德中实践对这两个先验理念的信仰,以期在后世中达到德福一致。王阳明则将良知与道德情感视为一体,在道德实践中便能获得超越感官享受所带来的愉悦,使德行与幸福在此世中就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18.
道德权利存在的合理性及其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权利在道德内涵中是与道德义务一样重要的范畴,可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认识的误区一直没有给道德权利以应有的地位。道德权利的存在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承认道德权利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国的传统伦理学是个重要的补充,而且在现实上,对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检视新道德,保证德福一致,监督政府行为等都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海外求学》2004,(24):41-41
让者从德意志学术教育中心获悉,留学德国需要参加的两大语言考试相继有所调整,德福考试门槛降低,DSH考试将变得更标准规范。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1日教育部与德国签订协议正式推出TESTDAF考试(又称“德福考试”),这是一种将德语作为非母语的语言水平考试,类似于托福考试,申请进入德国高等院校或者从事科学研究者都必须通过这项考试。而之前DSH考试是惟一测试申请者是否已经具备在德国高校独立生活和完成专业学习的语言能力。考试是衡量留学生语言水平的标尺,德国此番推出全新的“德福考试’有什么新特点与内容呢?北京龙马企业家服务公司的许捷经理给读者作了答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