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体意识缺失现象日趋严重,并呈现出新的表现特点,文章通过对2004年和2007年两次调查数据的对照和分析,提出了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主体意识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2.
调查表明,90后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状况主体是令人满意的,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感强烈,具有强烈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热情,民族意识强,人生目标明确,自主意识和民主意识强烈。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淡化和缺失,受宗教等社会环境影响严重,对政治问题认识或不全面、或偏激、或有西化趋势等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加强,以有利于应对新时期新环境下90后大学生的政治观的形成与塑造。  相似文献   

3.
刘波 《考试周刊》2011,(64):184-185
感恩文化能丰富和创新高校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但由于诸多原因,当代大学生感恩情怀缺失。本文从家庭、学校、社会及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等问题,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社会主义女性道德内涵具有了新的内容,而女大学生主体意识的缺失、滑坡以及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的偏差造成了女大学生的道德冲突现状;为此,我们应该重塑女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女性主体意识理解偏差的内容进行伦理反思,澄清道德认知,以期有助于女大学生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5,(4):88-93
"自媒体主体意识"是指自媒体传播者对自身的媒体主体角色、行为后果与社会责任的理性自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在参与自媒体传播活动时,往往缺乏主体自觉,忽略了作为自媒体人的责任和使命,以及职业素养、道德自律与政治意识。为此,必须强化大学生自媒体传播中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评价标准;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6.
胡剑慧 《家教世界》2013,(9X):262-264
(本文原刊于《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5月刊P128-P131)动漫文化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具有二重效性,动漫文化有助于开阔大学生的政治视野,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知,使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更为清晰,使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更加容易等;但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动漫文化使大学生的政治倾向,变得复杂,使高校对大学生群体政治意识难以掌控,使大学生的政治追求淡漠政治理想缺失,削弱了政治权威引导作用,弱化了大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等。高校应采取相应策略推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拟从构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论述从参与与自觉两个纬度入手,强化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积极意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构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世纪初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逐渐经历了从“统包统配”向“自主择业”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要求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发展主动意识、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现实情况是,依然有部分毕业生职业发展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欠缺,职业发展主体意识有待增强。本文从主体意识入手,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缺失的现象,进而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给出培养大学生职业发展主体意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大学教育的主体,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要求,面临着新的挑战。拟从构建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角度出发,论述从参与与自觉两个纬度入手,强化高校大学生主体意识建构的重要性、必要性及积极意义,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建构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缺失现状十分严峻。高校应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方面的重要作用和独特优势,在教学中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传承相统一、审美教育与情感教学相渗透、理想信念教育与道德伦理教育相结合来激发、提升和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