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刘会然 《教育文汇》2013,(16):43-43
这天,来自加拿大的外教拉姆先生约我一起去听李老师的课。李老师的课题是语文综合性学习《说不尽的桥》。他准备充分,教学功底扎实,整节课的流程近乎完美,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我觉得李老师这堂课最大的亮点是把本市几座有特色的桥巧妙地融人到教学中,所呈现的数幅图片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相似文献   

2.
秦永峰 《师道》2014,(4):37-38
李老师在教学《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时》,自己动手做实验让学生观看,又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整堂课,学生只是被动地阅读、听讲与回答,却没有一次动手操作的机会。而当学生的回答不能让自己满意时,李老师又会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批评。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李吉林老师一直行走在情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之路上。结合对自己多年教学的回顾和提炼,从文体的视角研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李老师对情境教育的充实和发展。本刊推出其代表性的课例及其设计,以呈现李老师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燕子》一课教学是散文类课文情境教学的典型课例。  相似文献   

4.
王晶 《科学课》2008,(9):10-14
在对李老师的教学实录及各方面的批评意见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后,我开始思考,如果是我自己上课,我该如何设计,怎样合理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真正做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呢?为了对李老师的教学和来自各方面的意见有个切身的体验,我决定首先基本上按李老师的设计思路将本课实际上一次。  相似文献   

5.
徐斌 《湖南教育》2005,(1):39-39
李老师来信说,现在课改后的课堂,教学一开始便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整堂课的教学就是学生在合作、在交流。这种现象很让他困惑:这样的教学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吗?这样的学习真正能够让学生有所收获吗?究竟怎样把握学生小组学习的时机呢?对此,特请徐老师来为我们作一个解答。  相似文献   

6.
再读李铜老师在《小学语文教学》2009年第9期上发表的《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笔者有一些想法和李老师探讨。一、告别画蛇添足般的写话练笔2009年4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协作区读写结合教学的研讨活动,几位上课教师对读  相似文献   

7.
李镇西:李老师,那天我接到你班一个家长的举报电话。李勇军:啊?家长"举报"我什么?李镇西:呵呵,你别紧张,这是你今天送毕业的初三学生的家长。她说,我的孩子三年来在李老师班上感到很幸福,因为李老师非常优秀,既严格要求学生,又特别关心学生。这位家长说她非常感谢李勇军老师。  相似文献   

8.
2008年第5期《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刊登了李树全老师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教学实录》(以下简称《实录》),学习之后,颇有收获。李老师以贴切的史料引发学生进行理性思考,以平易近人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意义,全课可圈可点之处多多。欣赏之余,也引发了笔者思考:  相似文献   

9.
全县教学大比武在我校举行,我们和县教研员李成斌老师坐在一男生旁边听课。该男生也许看到李老师是教育局来的,课堂表现很活跃,老师每次要求学生举手发言,话音一落他就举起了手,然而每次老师都没有叫他。随着老师提问的延续,他的举手越来越缓慢,到了课堂后期老师再要求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他不仅不再举手,反而用笔在纸上写了"看轻人"三个字。可能是由于我们在关注这位男生,这次老师反而点名要他回答问题,他  相似文献   

10.
李老师:自从2001年开始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就使用了"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这样一些概念。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发生行为变化的期望。这里的"行为变化"是指在教学后学生能做以前所不能做的事情。教学如果能促使学生某一种新的学习行为出现,就意味着某个教学目标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1.
杨老师是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英语教师。一天,主抓教学工作的李副校长找到他,说要听他的一节展示课。杨老师很紧张,有些不知所措。见状,李副校长安慰道:"没事的,你可以先和其他几位同科老师一起集体备课,然后,再确定上课思路。"杨老师找到了其他几位同科老师,请求帮助。A老师说:"我认为本课单词较多,可以开门见山。然后,将重点放在课文的讲解处理上。"B老师说:"单词是最基础的,我赞成以小故事的形式将单词呈现出来。这样,学生们的识记效果要更好。"C老师说:"我建议将课文提炼出一个话题,让学生们充分去表达。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强化学生们的口语表达。"三个同科老师,你一言我一语,都尽心尽力地为杨老师参谋着展示课的教学思路。杨老师也是很虚心地听着,记着,想着。  相似文献   

12.
裴成君 《快乐阅读》2012,(25):10-11
"上课要走入每个学生的心",借鉴李镇西老师的教法,在支顶装配图识读教学中,对标准件与材料识读进行教改实验和反思,阐明"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李凤老师的这堂课,通过精当的问题设计、巧妙的教学安排,充分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又恰到好处地展示了教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机智。李老师高超的课堂评价、明确的教学内容确定也值得称赞。一、大巧若拙,问题设计精当  相似文献   

14.
《做最好的老师》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作者的表达别具一格,语言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在李镇西老师…  相似文献   

15.
陈辉 《考试周刊》2013,(61):178
<正>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因为这种传统观念教学的影响,学生很难具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和鉴赏能力,所以新课标对美术老师的教学标准就是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学会创新。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正寒假期间,我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它集中展示了李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他从自己身边的故事讲起,朴实形象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徐汉红 《师道》2007,(5):36-36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老师教给了学生知识。那么,是不是只有老师教学生,学生就没有教老师呢?在学校倡导进行教学反思的氛围下,我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学生到底教给了我什么呢?我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记下来,于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清晰了。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为老师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一切为了学生”,这将是老师为之奋斗的目标;赋予学生自由,也将是老师教学中的一种规范。愉快教学,将令老师与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并使学生在学习中既获得知识又得到个性的培养。而在教学中如何去引导学生成了我们必须要探讨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成形的高中生来说,好奇心、兴趣能帮助他们自觉的去寻找和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了《语文月刊》2014年第4期李弗不老师写的一篇关于外国人学汉语闹笑话的文章,颇有感触。李老师在文中列举了很多有趣的例子,并把闹笑话的原因归纳为五类,让读者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我发现李老师的分类还不够全面、清晰,有些例子的归类也值得讨论。因此,特撰写此文与李老师和广大读者一起商讨,希望这种讨论能对大家有所裨益。外国人在学习汉语过程中,由于种种原  相似文献   

20.
高亮 《考试周刊》2014,(49):57-58
<正>中学教学中,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受、感悟生活的能力,学会通过习作表达思想、情感,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文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中学生普遍对习作不感兴趣。究其原因,一是在指导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套路老旧,老师出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二是习作教学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简单讲授、学生四十分钟的认真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