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人很少蹲下身来看孩子,听孩子讲话,与孩子进行平等的目光交流。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的头脑里,孩子是家庭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多种权利的人。不久前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学生报星星河俱乐部举办的研讨会上,中国儿童首次采用论坛的形式“控诉”家庭、学校和社会上种种不尊重儿童权利的行为,与会的儿童教育专家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不尊重儿童的权利,当今的教育就很难走出误区。孩子们说学生是被家长和老师赶来赶去的一群羊,吃的食物是公式和字母,视野里除了几朵自生自灭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孩子通常无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孩子最常说的话是:"我想做的事家长不让我做。""在决定有关我的事时,父母从不听我的意见,他们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权利     
《儿童权利公约》是一项关于保护儿童权利、具有国际法约束力的国际公约,共54条。其中被提到的儿童权利达几十种,如姓名权、国藉权、受教育权、健康权、医疗保健权、受父母照料权、娱乐权、闲暇权、隐私权、表达权等,但其最基本的权利可以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每个儿童都有其固有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发展权———充分发展其全部体能和智能的权利;受保护权———不受危害自身发展影响的、被保护的权利;参与权———参与家庭、文化和社会生活的权利。父母该不该打孩子?打孩子,是中国家庭一种比较普遍的管教方式。打孩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  相似文献   

4.
1责任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许多家长只是看到自己孩子的弱小性而不能充分看到其发展性,片面注意他们的依赖性而不能充分看到其独立性,片面强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只要孩子成绩好,什么都可以包办代替,结果丧失了许多培养和锻炼孩子责任感的机会。其次,家长要积极创设民主型的家庭生活氛围,尊重孩子在家庭中的权利,让孩子积极参与家庭事务管理并参与家庭决策,从而提高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30日《中国教育报》佟丽华撰文在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框架中,家庭处于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地位。父母应当明白、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础知识,尤其要明白孩子在家庭当中都有哪些主要权利。  相似文献   

6.
培养独立能力孩子从襁褓时期就跟妈妈分床睡觉,二三岁的幼儿就住自己的房间。父母只管孩子的安全,其他生活上的事、游玩、学习,都由孩子自理、自主、自我选择。父母决不替孩子多做什么事,最多从旁提醒、参谋。参与家事决策美国孩子在家里的确是小主人,不但参与家庭的各种活动,还参与家庭大事的决策。一个孩子的父亲说:“给孩子发表意见的权利和机会很重  相似文献   

7.
《上海教育》2005,(9B):51-51
公心。每个家庭的每个孩子都有享受优质教育的权利,每位教师都有参与管理、参与竞争、获得成就的权利。为此,校长必须要以“公心”换取社会、家庭、教师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创新能力是人的一种综合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作为家长也应该更早更好地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一、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创设愉悦的家庭氛围家庭中不论孩子之间还是孩子与家长之间,关系应是平等民主、和谐愉悦的。不该有压抑紧张的气氛,使孩子的行动受到限制。就目前来看,造成家庭氛围的不良因素主要有两方面:其一,家长是统帅。家长固执己见,家中一切由其一人支配,孩子没有发言权、自主权和决策权,只有服从的权利。其二,孩子是太阳。现…  相似文献   

9.
每一位父母都肩负着培养教育孩子的重任,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大量心血,同时在抚育孩子过程中也有种种困惑、遇到了许多问题。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进一步明确了未成年人的权利,强化了家庭的责任,为广大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更好地履行对孩子的抚养义务和教育职责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0.
如今,一种新颖的协议形式,出现在家庭内部——父母与孩子之间。与以往孩子单方面的保证不同,当孩子向家长作出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承诺时,家长也承诺了给孩子某些原来并不认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善于捕捉到那些被忽略的生活细节;感受美是孩子的权利,我们应带他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也让美自然而然地融入到生活之中;提高审美力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是孩子提升幸福感的通道。在进行家庭美育的过程中,父母也是受益者,能从中获得美的滋养。做好家庭美育,养育生活不再是只有一地鸡毛,而是能时刻感受生活的丰富和美好。  相似文献   

12.
《宜宾学院学报》2019,(8):100-109
涂尔干不同时期的著作都一以贯之地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重视,他认为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在孩子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把他当作一个平等的人来看待,为孩子提供面对世界各种可能的终极态度。我国师生关系应从家庭伦理关系向权利平等主体关系转变,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对人生的终极态度,以实现社会道德水平的真正提升。  相似文献   

13.
关颖 《家长》2009,(5):8-12
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如果父母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在家庭教育中就要以孩子为本,尊重和保护孩子的权利。如果父母无视孩子的权利,损害了孩子的权利,就会给孩子的成长帮倒忙。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2014,(1):36-37
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营造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很重要。如果父母的教育行为是温暖的、慈爱的,给孩子的成长以充分的空间,对孩子能够多理解、多支持,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能够享受自己的权利,这样的家庭氛围温馨和谐。生活在这种家庭里的孩子,情绪大多会比较积极,心理上感觉温暖和安全。就如何营造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这个话题,我们走进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首南第一小学,一起来分享部分家长的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孙瑞雪 《母婴世界》2008,(12):10-10
"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感受到被重视。"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孩子和妈妈、孩子和爸爸的关系。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这样的序位,孩子才能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被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2009,(9):4-5
家庭物质环境是指在家庭中孩子经常接触到的人.事,物等,其对幼儿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品德与素质。当今,无论是《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性文件.还是《家长教育行为规范》等我国纲领性文件,都要求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确保幼儿得到充分而和谐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种社会中,成年以后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与权利并存的公民意识需要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是培养人的公民意识的摇篮。人类发展生态学把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影响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等四个系统。宏观系统是指孩子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教  相似文献   

18.
教育资源,无处不在。社会交往中的教育资源极为丰富,有待人们去有意识地开发利用。但是,这个广大的信息和教育资源库,往往被许多家长和幼教工作者所忽视。他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没有及时抓住良机对婴幼儿进行生动的现场教育,听任这种教育资源白白地流失和浪费,实在可惜。比如,家长在带孩子探亲访友,与邻里交往,或是参观、购物等社会交往活动中,常常是“目中无人(指孩子)”,不关心孩子的存在,没有意识到孩子应该享有参与的机会和权利,没有把孩子看成是家庭中平等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坚持以人为本、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大教育观,对幼儿园、家庭、社会三大环境进行优化整合,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天地,把玩的权利还给孩子,使孩子在玩中与环境融合、对话,使孩子在玩中探索精彩的世界,使孩子在玩中体验成长的快乐,促进其整体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一、保护幼儿的天性,创设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幼儿园应是孩子的家园、乐园、花园,在物质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我们从孩子的观察视角入手,本着"树精品意识、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角色     
6月17日是父亲节。在教育孩子这台戏中,常常看不见父亲登场。很多父亲不自觉地放弃了自己对孩子的爱以及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忽视了自己对孩子的影响力。其实,一个家庭是否发挥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关系着孩子是否受到健全的教育。在下面案例中,两个孩子的发展呈现出迥然不同的状况,原因可能很多,但他们的父亲所发挥的不同的影响力肯定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