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当他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经历向我们娓娓道来时,我们也伴随他三次养猫的不同情趣,跟随他不断地变化情感: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懊悔;意境深远而含蓄,留给人以深深的思考。有人称之为"弱者的挽歌,人性的牧歌",我却称它为"唤醒向善之心的警示之歌"。如此朴素精美的文笔,如此深沉真挚的感情,也将它推至为具有很高人文价值的美文。一、自学导入阶段第一步,在情感激趣的方式下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
陈平 《语文知识》2002,(10):46-46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其情节、层次、含义等均与数字“三”有关系,我们如果能注意加以搜集、整理和分析,定会极大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一、“三”与情节的渐进性 郑振铎的《猫》写了三次养猫的故事,第二次比第一次详一些,第三次比第二次又详一些,感情色彩越来越浓,而且波澜起伏。第一回快乐转而酸辛,第二回更加快乐,又时时担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作家郑振铎的《猫》,语言朴实、内容丰美,为散文中的精品。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了“我”家三次养猫的故事,表现了作者严于律己的精神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不能因为失意而采取轻率与冷酷的态度来判断、处理事物。  相似文献   

4.
新版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选入了郑振铎的散文《猫》。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叙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文章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又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尤其是《猫》文主旨的多重性,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相似文献   

5.
我曾上一节公开课,题目是郑振铎的《猫》。没想到结果会是惨败!下面是我的《猫》的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我"三次养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  相似文献   

6.
《猫》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出现在"生命之趣"主题单元的《猫》无疑是在呼唤学生善待动物,关爱生命,从动物的故事中收获新的认知。作者选取并创作了"我"的三次养猫的经历。在这三次经历中,可以得出一家人爱猫的标准:外形好看,来路正当,性格活泼,拥有一些特殊能力。主人公"我"的情感变化发生了转折——第三只猫是难看的,是捡来的...  相似文献   

7.
《猫》是一篇生动而含情寓理的散文。作者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以我和三妹爱猫、养猫为中心线索,把性格不同、经历不同、遭遇不同的三只猫的故事按时间的先后串联起来,有波澜,多跌宕,引入入胜。  相似文献   

8.
《当代学生》2013,(Z4):23-26
《我们仨》作者,九十二岁的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先她而去的女儿钱媛、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这个三口之家的动人故事证明:家庭是人生最好的庇护所。  相似文献   

9.
美点赏读 作为一篇写实短篇小说,作者秉承"为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从对待猫这一独特的视角观照社会,审视人性的多面性,具有创新性.阅读这一篇文章,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整篇文章采用时间顺序,描绘了家中所养的三只猫的经历,三只猫构成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悲剧史.  相似文献   

10.
《猫》选自《郑振铎文集》第一卷《家庭的故事》。作者在《自序》中说:“我写这些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其中的人物更不能说是真实的。”这说明《猫》是一篇小说,在初一可作为一般记叙文来教。作品虽然写的是家庭生活中养猫的琐事,作者却能精心构思,小中见大,把养猫和人们的情操、品质联系起来,写得波澜起伏,形象逼真,真挚感人。  相似文献   

11.
《猫》导读     
一、抓结构,理思路郑振铎的《猫》,写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过和结局,层次清楚,思路井然。指导学生认真读书,启发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他们是不难理解本文的结构和作者的思路的。 1.文章自开头至第一节是写第一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猫,后来这只猫____了,毫无____,只是____地躺着,不久,终于____。从第____至第____节是写第二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的小猫,比第一只____,更____,养了两三个月居然能____。然而,好景不长,它终于____了。从第____节至第____节是写第三次养猫。这次养的是只____、____的无人收养的小  相似文献   

12.
书虫俱乐部     
土土的故事作者:任溶溶出版社: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亲爱的小朋友,这本书当然是献给你们的,作者二辈子就是为你们而创作的。作者只有一个希望,就是希望此书能给你们带来快乐,陪伴你们一起度过  相似文献   

13.
该板书有以下特点:一、概括。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是故事情节完整,从板书中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次次擦燃了火柴,看到了她梦寐以求的事物,虽然现实是残酷的,但是小女孩是在幸福和快乐中死去的,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学生从板书中了解到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心声。二、简洁。板书只有40个字,就把故事完整地表述出来了,用最精练的文字反映了作者的思路,也突出了单元的训练重点(即实在事物和丰富想像)。板书使作者的文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三路”归一,师生和作者产生共鸣,更好地把握了文章的主旨。三、醒目。板书上半部分…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在题为《怪谁》的小说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养猫人养了一只小猫,为了从小培养猫的捕鼠能力,他天天用一只鼠笼捉来老鼠训练小猫捉鼠。老鼠从笼里跑出来,这位养猫者就用棍子赶猫  相似文献   

15.
温馨提示:同学们:语文学习靠唤醒我们的耳朵去倾听,倾听美妙的声音、有趣的故事,这是快乐的;语文学习靠积累,日积月累,聚少成多,天长日久,知识越来越丰富,这是快乐的;语文学习靠读书,开卷而读,掩卷而思,受到启迪,感悟生活,这是快乐的;语文学习靠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大多有过与小动物打交道的经历吧,譬如养小猫、小狗、小鸟、小鱼之类的宠物,或者捉蜻蜓,玩萤火虫,甚至看蚂蚁打架……小动物是可爱的,有的还颇通人性,能与人建立起感情。它们或活泼机灵,或憨态可掬,总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但小动物也是脆弱的,由于习性或人们照顾不周,它们往往容易生病、受伤,甚至失踪、死亡,这又常常让我们体验到痛苦和伤悲。郑振铎的《猫》(见初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第三单元)就叙述了一个与小动物——猫打交道的故事,记录了养猫人的快乐与伤悲。  相似文献   

17.
李敏 《考试周刊》2014,(50):188-188
在幼儿园活动中,如何做到通过故事表演,让幼儿在阅读世界里享受成长的快乐呢?本文从故事表演为阅读内容的选择提供依据;快乐练习故事表演,丰富阅读方式;创建故事表演舞台,提高阅读兴趣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旨在以"故事表演"引路,让阅读成为幼儿成长的摇篮。  相似文献   

18.
倪凯颜 《江苏教育》2012,(Z3):28-31
【设计理念】一直很喜欢听故事,因为记忆中的童年因故事而多了几许快乐与希冀。也觉得自己算是会讲故事的,常常能讲得孩子的表情跟着情节的变换而变化。但就是觉得自己教不好故事,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总觉得故事大多浅近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没什么好教的;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有"复述课文"或"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智者在山路上遇见三个背石下山的人,依次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快乐吗?"第一个人满脸愁容:我背石仅能填饱肚子,快乐何在?第二个人满脸疲惫:我背石乃为别人造房,快乐何在?第三个人满脸幸福:我背石为自己造房,当然快乐!  相似文献   

20.
瞧!下图中小象、小猫和小熊猫正在玩跷(qiāo)跷板,它们好快乐啊!看看下面三位小作者是怎样讲述(shù)这三个小伙伴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