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1:长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长、宽都是整厘米数,这样的长方形有几种? 错误答案:3种.分别是长7厘米、宽1厘米;长6厘米、宽2厘米;长5厘米、宽3厘米.  相似文献   

2.
我给儿子买了一个新被罩,白底上有蓝绿相间的花纹,看上去又活泼又清新还不花哨,在我看来很适合男孩子用。回到家我便沾沾自喜地跟儿子夸耀:“看妈妈给你买了一个新被罩,多好看!”15岁的儿子看着我换上新被罩,沉默了一下,认真地对我说:“妈妈,我不太喜欢这种图案,太冷太素了。我更喜欢暖色,因为我觉得暖色比较温馨,我置身其间,感觉更温暖。以后你能给我买暖色的衣物用品吗?”  相似文献   

3.
海港里停着一艘船,船边上挂着绳梯。绳梯共10级,每级长30厘米,最下面的一级刚好触到水面。现在潮水正以每小时6厘米的速度上涨。问经过几小时,潮水刚好淹没下面的第二级绳梯?小华的做法是:第二级与最下面的一级相差30厘米,要淹没下面的第二级绳梯,水要上涨30厘米,经过的时间是30÷6=5(小时)。妈妈看了小华的计算,说小华做错了,要小华仔细想想到底错在哪儿。原来,水向上涨时,船也跟着水面往上涨,这样,绳梯也就跟着升高,最下面的一级仍然是“刚好触到水面”,所以潮水永远也淹没不了下面的第二级绳梯。这样的答案虽然出人意料,但事实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个被誉为渔王的老人,很希望三个儿子也能继承他的衣钵,所以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给他们一些渔技,凡是捕鱼能用到的所有技巧,老人都尽心传授,就怕三个儿子有什么不明白的。等儿子长大后,他们的渔技却是十分平庸,他的精湛技艺后继无人了,结果让老人非常苦恼。同样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樵夫,有两个儿子。儿子长大后,他要他们独自去森林砍柴,临走时告  相似文献   

5.
儿子上小学后,有一天,我的"家校通"收到这样一条短信:这次百题竞赛,全班最快的小朋友是黄雨珂,用时10分钟而且全正确。我将短信给儿子看,儿子兴奋得手舞足蹈。更另我想不到的是,这次表扬让儿子出了名。儿  相似文献   

6.
李萍 《四川教育》2008,(4):34-34
[案例]:四年级上册《一枚金币》第二课时教学文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老人一辈子辛勤劳动,省吃俭用把儿子养大成人。到自己年老了,见儿子还是这样花钱如流水,再也受不了了。他躺在床上,把妻子叫来说:“把我们的财产随便给谁都行,就是不要给儿子,这懒鬼什么活都不干,一文钱也挣不来。”  相似文献   

7.
<正>那次小测试是在刚教学完《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之后进行的,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就是想看看学生在学完这个单元之后的薄弱点在哪里。揣着这样的想法,进行了测试,一共12道题,同学们可以选做10题,每题10分,共100分。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一个长方体的侧面积是360平方厘米,高是9厘米,长是宽的1.5倍,求它的表面积。就是这一题,让我出现了从教以  相似文献   

8.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9.
由此想彼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儿子是一名二年级学生,我经常和儿子一起学数学、做数学。儿子正在做一道思考题:两根相同的筷子重叠一部分,总长是10厘米,重叠的部分是2厘米,求每根筷子长多少厘米?儿子在思考着,我也在思考解题方法:(10-2)÷2=4cm,4 2=6cm;同时还在想如何给儿子讲解解题方法。看着儿子专注思考的样子“,对呀,他在想什么呢?”于是,我就试探着问他“:想出来了吗?”儿子说“:是不是6厘米?”我连忙笑着问他“:你的6厘米是怎样得出来的?”儿子流利地说出了这样的算式“:10 2=12cm,12÷2=6cm。”我惊住了,没想到儿子的解题方法比我的还简单,…  相似文献   

10.
儿子十分调皮,也许是男孩的天性,他从未有过一天不犯错误。每天在幼儿园里不是抓伤了小朋友,碰翻了东西, 就是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等等。那时候,我除了一个劲地  相似文献   

11.
10岁的儿子要求爸爸为他买一个臂力器,爸爸问他:"你是‘想要’,还是‘需要’这个臂力器呢?""我想要。""对不起,你‘想要’但不‘需要’的物品,我不能满足你。"听爸爸这样一说,儿子马上改口:"我需要。""你为什么需要呢?""……"儿子无言以对。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年迈的富翁,他非常担心自己的财富会害了儿子。为此,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了他自己如  相似文献   

13.
一位单亲妈妈,为了不让儿子受一丁点儿委屈,丈夫去世后一直没有再婚。儿子大学毕业后,她想找寻自己的幸福,并希望儿子搬出去住。儿子无法接受这样的现实,认为是母亲男友的出现破坏了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享乐生活,于是想尽一切办法和母亲的男友争“爱”。忍无可忍的母亲决定将儿子踢出家门,  相似文献   

14.
案例分析:张爷爷家装修房子,买了一批地砖,装修完工后,还有大量的地砖没有用完。此时,张爷爷找到原来出售地砖的商店,要求把多余的地砖退掉。商店老板坚持不肯退货,张爷爷为了这件事,费尽了周折……  相似文献   

15.
笔者曾在一份五年级试卷上看到这样的试题: 有一个梯形,面积275平方厘米,上底是20厘米,高是10厘米。这个梯形下底是多少厘米? 题目条件完备,问题有解,挑不出什么毛病,但是换一个角度看,生活中能找到这种数学原形吗?没有!绝大多数学生恐怕一生都碰不到这种“怪”问题。这样的试题也实在难为了我们  相似文献   

16.
肖皓 《幼儿教育》2008,(4):14-14
<正>去年暑假,住在乡下的父亲来家里帮忙照看儿子。老人家对小孙子格外疼爱,那天吃西瓜时,拿刀在西瓜上横切了两刀,竖切了两刀,把最中间又红又甜的那块递给了儿子。2岁多的儿子还算有心,注意到了西瓜的切法与以前不同,便迫不及待地跑来问:"爸爸,为什么爷爷这样切西瓜呀?""这样可以把中间的那块单独切出来。""为什么专门给我吃呢?"儿子天真地问。"中间的西瓜甜呀,  相似文献   

17.
一天上午,我忽然接到儿子班主任的电话,“请你到学校来一趟,你孩子偷了商店的东两,店主要罚他十元钱!”按完电话,我顿时火冒三丈,自己身为老师,平时也常注意教导孩子,没想他竟做出这等事来。  相似文献   

18.
一、困惑 (一)学习媒介是否科学、规范 "方砖的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第四课时的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以测量实物地砖边长的生活情境,作为新知的引入媒介,我觉得有其欠妥之处。①生活中与地砖相关的问题,涉及的大多是地砖面的面积或砖的体积,求地砖的周长,生活意义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9.
我在家里挪沙发,沙发很沉,我一个人在房里推来推去,沙发腿摩擦地面发出的"吱吱"声响,引来了喜欢帮倒忙的儿子:"爸爸,我也要推沙发。""好呀。"虽然明知儿子推不动,但我还是想让他试一试:这样的力气活可不是谁都能完成的,说不定,儿子能从中得到许多快乐!我推沙发的这一端,儿子推沙发的另一端,父子俩推得沙发"吱吱"响个不停。儿子一边推沙发,一边听着沙发的"吱吱"声笑个不  相似文献   

20.
新世纪教材五年级上册“铺地砖”.问题情境呈现如下。 小明卧室地面的长和宽分别是4m和3m.边长30cm的正方形地砖每块5元,边长40cm的正方形地砖每块8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