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妈妈多次出现鲁迅的作品里,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她那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色彩,在《狗猫鼠》里她踏死了鲁迅心爱的小隐鼠,印象中她会讲故事,她是个粗人,不太爱小动物。然鲁迅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写了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专门来回忆她,那她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让鲁迅先生对她念念不忘?  相似文献   

2.
鲁迅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云棠同志也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写的是当年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云棠同志写的是今天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七十多年来它们究竟有什么变化?鲁迅当年那样写究竟想表现什么?云棠同志是怎样揣摩鲁迅当年的心思的?试将两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一个比照,你一定会有自己的发现。  相似文献   

3.
邱瑞洁 《考试周刊》2008,(17):60-61
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描写并不是鲁迅先生小时候所见到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当初面貌,而是经过了重塑和美化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因为,随着日后阅历的不断增加,个体会在潜意识中不自觉地对他旱期的经验不断地进行建构和重塑.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2009,(3):64-64
《语文学习》2008年第11期发表了著名学者钱理群教授的《如何读与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文章最后指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构成了鲁迅先生童年生命成长的两个空间。鲁迅先生虽没有完全否定学校教育,但显然对“百草园”这个“大自然空间和民间文化空间”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5.
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人,都知道鲁迅笔下有一个童年乐园——百草园,神奇而富有诗意。但现在,鲁迅故乡绍兴的那个百草园,往往令慕名而去的人感到失望,觉得那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园子。这篇作品中的苇塘,其实也很平常,但在作者的童心里,却是一个充满奥秘、魅力无穷的世界,和鲁迅笔下的童年乐园一样迷人。  相似文献   

6.
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忘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没有去研究鲁迅先生的幽默笔调,我只是沉浸到了百草园的快乐里,想起自己也曾有过这样的美好时光。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到"长妈妈"给幼年的鲁迅讲过美女蛇的故事,看过以往的许多评论文章和著作,几乎都说美女蛇是恶人的象征,但是我却认为美女蛇实在是美丽女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鲁迅以"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概括了成长过程中接受的两种文化,揭露了"三味书屋"正统教育的"文化权威"性质及其弊端,表达了对"百草园"这一全面发展寓教于乐学堂的颂赞。"百草园"生活诱发、强化了鲁迅的艺术审美性,拓展了文化视野与思维空间,使他从非主流文化中吸取了反封建资源,获得了个性自由与思想解放,这是鲁迅成为文学家思想家的重要因素。鲁迅从破除文化权威的整体性高度击中了传统教育的要害,同时切中时弊,启发我们反思当前日趋功利化标准化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正确导向。  相似文献   

9.
上初中以后,不断接触鲁迅的文章,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越品越有味道。初次看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在语文课本上,刚开始读并没有觉得写得好,但经过老师的讲评和赏析,再细细品味文章中的氛围,那种对百草园、对三  相似文献   

10.
先看例子:孔乙己便给他们茴香豆吃。(鲁迅《孔乙己》)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两例中的“给”和“讲给”都是表示“交接”意义的动词(“给”是语汇词,“讲给”是语法词),是双宾语句常用的谓语动词;它们现在都带了两个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重点品读文章精彩写景片段的意境美、韵味美 ,感受蕴涵其中的童真童趣。二、课文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在纷扰中寻出的一点闲静 ,是浸透着故乡瓜果清新甜美的童年生活的恋歌。百草园是鲁迅童年生活的乐园 :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 ,美女蛇的故事生动神秘 ,而在大雪覆盖后的百草园捕鸟更是兴奋惊喜 ,趣味无穷。三味书屋是鲁迅学习生活的乐园 :放声唱读痛快淋漓 ,小花园玩耍无拘无束 ,课上偷着画画更是兴味盎然 ,就连那严而不厉的先生也是迂腐中透着憨厚幽默。作者正是在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中 ,表现了儿童热爱…  相似文献   

12.
高玉华 《语文天地》2013,(16):14-15
童年是值得追忆的,是一个人记忆中最值得珍视的财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此文再现了鲁迅童年温馨的生活画面,以及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的怀念。这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更是鲁迅对过去的思考和对现实的感悟,其中凸显的是鲁迅文化底蕴的深邃和对旧时的教育体制以及黑暗社会的抨击。  相似文献   

13.
在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关于百草园的部分,作者花了差不多一半的篇幅来讲述那个美女蛇的故事。乍看起来,美女蛇的故事似乎与百草园没有什么太大联系,除了百草园里“相传”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能够引起有关美女蛇故事的联想之外,无论是美女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还是这故事中的人与事,都与百草园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1.引导学生细读关键词,读出独特情思。散文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细细品读,慢慢玩味,寻得"我"的影子,读出"我"的境界。比如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中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四个句子分别写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笔者从修饰语角度,用三个问题"鲁迅用了一连串的词组来写百草园,分别写出了百草园什么特点?""这些词组和写‘乐园’有什么关系吗?""你觉得哪个词最能突出鲁迅对百草园的喜爱?"展开对"碧  相似文献   

15.
鲁迅 ,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一面旗帜。初中语文课本中有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 ,同时 ,还有一些作品与鲁迅有关。因此 ,在语文复习课中 ,通过作品探寻鲁迅的心路历程 ,对于学生深刻认识鲁迅其文、其人 ,进而感受鲁迅精神的现实意义 ,无疑是具有教育意义的。(一 )鲁迅作品中的鲁迅鲁迅 ,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三味书屋、“百草园”伴他孤寂的童年 ;严厉的老先生 ,枯燥的书本为他打下浓厚的古典文化基础 ,也为他日后的叛逆性、斗争性提供了依据。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记录了这种喜忧掺杂的生活 ,也透视出童年鲁迅渴望自由、…  相似文献   

16.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从现实斗争的需要出发,用热情洋溢而又朴实无华的笔触,叙述他童年时代从在百草园里玩耍到被送进三味书屋读书的生活经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笔者曾多次幸福地访问了绍兴鲁迅故居,怀着异常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使我对这篇作品的认识提高了一步。这里,谈一些见闻和体会,供同志们参考。鲁迅出生于一个日趋破落  相似文献   

17.
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作以儿童天真烂漫的视角,体昧百草园自然诱人的风景、奇幻迷离的故事,而三昧书屋却成了束缚儿童天性、教条、死板的象征,这样的对照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印象。“三昧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在浙江绍兴,今保存完好。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首篇是鲁迅先生的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本来看.鲁迅的童年是快乐的,不必说百草园中美奇趣,也不必说三味书屋里的读书游戏.单是从百草园中到三味书屋的烦恼令人回味无穷。百草园虽快乐.但毕竟孤独.虽有无数个为什么但无法求解.无人解答;而三味书屋虽然陌生.多有束缚。  相似文献   

19.
邓老师:您好!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也是作品收入中学语文教材最多的一位作家。几年前,全国中语会曾与绍兴鲁迅纪念馆合作,召开过一次鲁迅作品教学研讨会,我们还特意邀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李卫东老师在百草园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观摩课。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失眠者该如何度过漫漫长夜?诗人毕肖普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解决方案:发挥想象力,构建一个绮丽而隐秘的新世界,再将这个世界浓缩、凝固为一首美丽的诗。诗人乘着想象的翅膀,将天花板变为广场,水晶吊灯变为喷泉,而剥落的墙纸下面,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遒劲的花儿与枝梗窸窣作响;/虫儿在叶底挖隧道。”这个世界让我们联想起童年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绍兴小城里鲁迅的百草园:过的课文中的绍兴小城里鲁迅的百草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