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在学校环境中形成的,在感情和心理上对学校的认同和投入。随着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提高,学生对学业会更加重视,而且有更强的学习动机,同时也能提高主观幸福感,改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水平,可从以下方面进行:改善学校环境,提高教师支持,营造班级氛围,促进同伴关系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何瑶波 《考试周刊》2010,(8):192-193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在他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把爱和归属的需要列在第三位,将这种需要描述为:“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在自己的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以这种理论来解释,归属感是指人们在自己的团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对所属的群体产生感情,由衷地热爱它.并心甘情愿地履行它所要求的各种规范性义务,从而为所属团体贡献力量。那么学校作为学生所属的一个团体,学校归属感即学生对自己所就读的学校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学校一员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以及乐于参与学校活动。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在学校中有归属感的需求.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归属,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对特定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与维系。[1]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它属于文化心理范畴的概念,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有归属感表示有安全感并认同爱你之人的感觉,有集体感。安全感包括被照顾、不忧虑、被保护的感觉。归属感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而且相应地,能够积极地影响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责任感。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主要是中学生,而且大部分…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学校归属感是指大学生能够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所在大学的一员,对自己所在大学表现出认同、喜欢、依恋,愿意在该学校学习、生活,并希望自己能被学校及老师同学接纳的一种心理感受。大学生学校归属感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的发展都会发挥重大作用。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形成主要与学校知名度及学校环境、学校的教学及管理和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有关。因此,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就应改善学生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着力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谐学校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5.
李飞  杨坤 《教学与管理》2006,(10):24-26
归属,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某一个对特定群体及其从属关系的划定、认同与维系。归属感则是这种划定、认同与维系的心理表现,它属于文化心理范畴的概念,是指一个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件或一个现象的认同程度。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这一组织的认同和关联程度。有归属感表示有安全感并认同爱你之人的感觉,有集体感。安全感包括被照顾、不忧虑、被保护的感觉。归属感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而且相应地,能够积极地影响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责任感。本文所探讨的对象主要是中学生,而且大部分都是初级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学的分析主要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处于艾里克森所说的人格发展的第五个阶段——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也就是说这一阶段人的心理发展正处于一个逆反和反抗阶段。  相似文献   

6.
李蓉 《文教资料》2014,(26):143-144
课堂归属感是学生对自己所处课堂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积极、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归属感需要教师灵活综合使用教材,巧妙恰当地设置问题组织语言,适时合理地使用教学模式,精确幽默地使用语言,带领学生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7.
学校归属感是学生对学校的认同、依恋、寄托与卷入,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它包括身份归属感、情感归属感和精神归属感.高校自考管理部门应围绕这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实现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学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正>从我从事教育工作那天起,就被学校分配到数学教学岗位上,但我骨子里却喜欢语文。于是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把数学与语文两个学科有机地进行整合,嫁接出"数学日记"这一爱情产物,使学生因此而爱上数学这门课程。一、什么是"数学日记"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研所获以及想和老师说的话、对数学学科的讨厌或热爱、学习中遇到的惊喜和困难等等都写在日记本上,这就是"数学日记"。  相似文献   

9.
唐贵朝 《考试周刊》2010,(18):77-78
一、营造师生间良好的情感氛围。 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有好感,要使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你。学生只有喜欢你,才会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学科——数学,并逐渐对它产生兴趣。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学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前提,让学生在一个认同的、有归属感的学校生活和学习,对于学校和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各种因素进行探究,以便找到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学生的困惑。环境、成长、规范、关系和情感因素与学校归属感的相关程度较大,是组成学校归属感的主要因素。学生的家庭背景、经历等会影响学生对学校归属感的强度。一般来讲女生的学校归属感比男生的要强。担任学生干部或参加社团活动都会增强学生的学校归属感。因此,学校要开展一些针对性活动,教师要多关怀和帮助学生,多利用网络途径加强师生间、学生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校归属感,从而健康成才。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以学习为业的人,学习作为一种内隐的心理活动或外在的行为表现,是学生身份与学生角色的核心特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以及学生自己对"学生"这一身份的认同并不一致。"好学生"和"差生"是学生群体中被普遍认同的两种身份。在学校层面的话语体系中,"学习的好与差"和"是否听话"成为衡量学生身份的基本标准。学生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主要发生在学校这一时空场域之中并依赖于学校。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身份认同,使其建立正确的学生观,学校必须成为一个令学生喜欢和向往的学习之地。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范春艳一、激发感情引起兴趣情感在教学中是一种激发剂、润滑油,它维系着师生之间知识的传递。有一位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学生喜欢你老师,他才会喜欢你所教的东西。这就是说,要使学生对你所教的知识有兴趣,就要让学生在心理上认同你、接受...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实施恰当、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手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与激励,从而让学生从心理上得到尊重、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从而诱发其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动力,促使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数学课堂,不断提升数学综合素质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91):149-150
政治认同,既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科素养之一。文章从改革课堂模式出发,探讨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具体途径。通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克服对政治的刻板偏见的思想;创设情境课堂,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并且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辨证思考以及关注社会热点,从而深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公办初中校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系统探讨其心理融入水平,归纳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身份认同、归属感、学校主观生活质量、学习适应性、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特点。提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心理融入水平可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认同一般是对"归属感"和"身份"的双重鉴定,专升本学生作为本科院校的特殊群体,在对其就读学校与自身定位两方面的认同感普遍较低。本文结合专升本学生的群体性质,从"学校文化"、"学科专业"及"自身定位"三个方面进行认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专升本学生认同教育的实施路径和开展方式,更好地凸显"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和谐校园。  相似文献   

17.
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调查"网络调查平台,对我国48所高校、共计59372名大学生进行了学校归属感的影响因素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直接影响;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不产生直接影响;院校声誉对学生学校归属感产生正向影响。为此,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构建和谐校园;加大校园支持力度,提高学生满意度;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的改革,传统的数学教学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如何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活力、更加生动精彩?如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充满自信、主动投入?高效的数学课堂是必然的选择. 一、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学习、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需求;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积极性就会越高,吸收知识的速度就越快.  相似文献   

19.
一、感受成功,唤起自信让文科班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必须从知识辅导与心理启迪双管齐下。起步宜"浅、慢、少",多给"甜头",让学生感受成功,唤起自信。许多文科生,数学成绩差,并不是与生俱有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学校归属感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元素,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其学习兴趣及心理成长。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发挥班级文化的凝聚功能,是培育和增强中学生学校归属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