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信息化时代,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城市公共空间发生了根本的转型,由以实物为内容的物理空间转向了以网络为支撑的虚拟空间。这种公共空间的转型给城市生活和治理带来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媒介的公共性建立在社会的公共性之上,这种公共性不在于媒介传播的广泛性和受众的聚合性,而在于对媒介利用的程度和方式,民主表达是社会民主的第一步。媒介功能与社会公共意志是一个共存体,表现为相互支撑、相互利用、取得共同发展的目的关系。传媒不仅仅单向推动了社会意志表达,社会公共空间结构的转变对传媒也有间接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3.
董冰华 《新闻爱好者》2011,(11):114-1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词语历经数年的发展与变化.目前已经能够顺应社会.灵活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些与社会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网络词语加以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脉络.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4.
董冰华 《新闻爱好者》2011,(22):114-1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词语历经数年的发展与变化,目前已经能够顺应社会,灵活地应用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我们从语言的角度,对这些与社会方方面面密切相关的网络词语加以分析,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社会发展的脉络,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社会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5.
姚乃丹  白皓 《中国广播》2013,(10):95-95
网络公共事件是随着网络的广泛使用而产生的新问题,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时代与传统时代有了很大变化。以政治生态的变化而言,传统时代有权威、有中心、有领袖、有组织;而网络时代则无权威、无中心、无领袖、无组织。不认识新变化,不转变观念,还是想用旧思维和旧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肯定行不通。那么,中国应当如何应对网络公共事件呢?  相似文献   

6.
论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网民数量的飞速增长,虚拟网络社会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开拓了政治发展的新渠道和新空间,推进我国政治生活进一步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虚拟网络社会也给我国的政治稳定、政府治理、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带来诸多负面效应,在特定范围内给我们的政治秩序带来冲击和挑战.本文研究和探讨虚拟网络社会对于我国政治发展产生的正面推动作用及其伴随而来的负面影响,并针对“虚拟网络社会”所产生的负面政治影响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冰 《图书馆界》2013,(5):90-91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图书馆的借阅功能削弱,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了通过浏览电子图书馆和网上借阅的方式,来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在欧美电子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国家,图书馆仍然成为一个城市重要的场所和标志.在我国诸多沿海城市,图书馆在不知不觉中担负起城市文化交流、信息交流、知识储备、人才培养、城市标志,甚至是文化娱乐和休闲的场所,这是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合理利用和开发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翠英 《图书馆建设》2012,(4):36-39,42
技术、信息和学习环境的革命性变化逐渐削弱了图书馆作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首要机构的地位。学习共享空间是社会网络环境下支持学生协同学习、个性化学习的学习社区和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员要将服务融入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明确交互关系、网络规模、认同感等影响大学生社会学习过程的因素,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基于标签的分众分类法,使之构建交互关系,发现、讨论、评价、注释和推荐他们自己的学习资源。  相似文献   

9.
王红瑞 《新闻世界》2013,(4):219-221
意见领袖概念自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以来,就一直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出现的网络意见领袖,更是对社会舆论的形成和引导造成了巨大影响。如今,微博的兴起,不仅为意见领袖提供了全新的活动平台,而且使得意见领袖的特点和地位都发生了变化,如何识别和分析微博空间意见领袖变得极为重要。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微博空间意见领袖识别模型进行了构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村民借助移动互联网从私人领域走向网络公共空间,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展开商讨和行动,实现从“村民”到“网民”再到“公民”的转化.村民通过网络公共生活复兴,使分散在不同时空中的个体再聚合,密切社会交往,重构社会连接,实现“网络共在”.村民通过网络公共参与重建乡土舆论,重构乡约民规,重兴乡土精神,达成“舆论共识”.村民通过网络动员、组织共同参与乡村公共事务,促进“共同行动”.网络公共空间建构了新型村民参与公共事务的平台和机制,经由传播实现了村民从“共”到“公”的转化,在讨论和行动中拓展了“公”的边界,再生产了乡土公共性.传播构成了网络公共交往,传播生成了网络公共舆论,传播促成了网络公共行动,因此传播生成公共性.  相似文献   

11.
黄炎凤 《图书馆学刊》2012,(3):12-13,133
公共空间职能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之一,以往只注重发挥图书馆的信息中心、社会教育等功能,图书馆公共空间职能被弱化。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拓展公共空间职能是摆在图书馆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对拓展图书馆公共空间职能应有的社会价值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2.
公共空间是现代公民社会的现代产物,图书馆的社会性、公益性和现代图书馆理念决定了其公共空间性。永恒保存人类社会记忆,重塑现代社会文化;传承民主价值,稚进社会民主建设;维护公众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权益,促进教育平等是其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作为公共空间是由其属性所决定,它具有促进社会民主政治建设、促进社会公共文化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公平利用等方面的社会价值。为了使这些社会价值尽可能得到发挥,应该尽量重视对档案馆标志性存在意义的塑造、公共文化空间理念的培育、信息技术的采用、档案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等。  相似文献   

14.
对当代中国文学,特别是诗歌有兴趣的读者.年长的.可能会记得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民歌运动”,那是个全民皆诗人的年代;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天安门。发生过一场声势浩大的民间诗歌运动,它为新的政治时代的到来打开了一个缺口。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传播的速度猛增,空间无极限。文学功能的发挥其实很受其传播媒介的影响.没有互联网.  相似文献   

15.
杨泾 《大观周刊》2012,(31):88-88,91
社会网络分析能对公共组织内、组织间的复杂的网络结构,以及网络中的各种协作关系进行高效、简便的可视化和量化的处理,并揭露出公共组织中隐藏的规则,加深对组织信息的理解。本文在对社会网络分析的概念、数据表示及研究方法的阐述基础上,对其在公共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公共议题兼具群众性与普遍性,往往引起大众热议。文章主要研究普通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动机及主要意义,以及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舆论导向的影响,并提出对网络水军治理的合理化建议。【方法】文章从公共议题的形成、网民因素影响,以及网络水军的侵扰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网民方面主要研究网民参与公共议题的心理,网民的行为特征分析,以及影响网民行为;在公共议题形成方面,主要研究公共议题的形成及具体意义;在网络水军方面,主要研究网络水军的形成和对公共议题的影响研究等。【结果】总结了净化网络环境,整治网络水军对公共议题影响的具体措施。【结论】网络水军的治理方案亟须建立在充分剖析其危害和行为逻辑的基础上,协调整合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还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探讨了网络公共空间的构成,其次通过网络公共空间的碎片化,公民意见的自我表达,现实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力量的影响,网络搜索技术自身的限制性等四个方面揭示了网络新媒体成为理想公共空间的制约因素。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大众传媒所构建的公共空间,新媒体构建起的网络公共空间的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直播经历起步、探索、爆发等阶段之后已经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直播吃饭、化妆到直播教学,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追捧。随着各类直播平台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其隐患也在不断暴露。文章以网络直播现状入手,分析社会大众从公共空间转向私人空间的窥私欲之演变,以及总结探讨社会大众窥私欲私人公共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直播内容低俗化、边缘化、直播行业乱象频生等社会问题,以引起社会各界普遍关注,推进网络直播管理相关条例的制定,保证网络直播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老漂族作为多数小型化、核心化家庭功能不全的替代和补充,呈现出数量越来越多、规模日益庞大的状况,从故土到异乡,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区域位置的变换,更多、更艰难的是社会适应和社会融入,如何协助老人更好更快地嵌入迁入地的社会环境,提升他们在迁入地的老年生活幸福指数,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拟从社会网络介入的视角初步探讨老漂族适应新生活、融入新环境的策略,实现为老漂族的赋权。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及能力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公共空间具有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的社会价值。图书馆公共空间能力可以通过优化阵地服务,开展延伸服务,构建文化公共空间与网络公共空间等方式加以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