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历史法学派对法典编纂的质疑以降,实在法被区分为法和活法,认为法治之法是由法、活法、自然法构成的.法治的重心转移到了活法,特别是司法和法官. 这种话语系统同样影响着处于前现代场域的中国,玩味立法在法治中角色的演变,鼓吹法官自由裁量权成为了时髦.对此应持谨慎态度,期望通过对法官自由裁量权本土语境的讨论,明确形式理性法治模式方为当代中国法治路径的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政课中的《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德法课”)课程承担高校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将民法典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育的全过程,以专业理论知识为坐标,以民事法律规范为触点,以法律职业精神培育为指向,让专业话语对接法律话语,让法律精神涵养职业操守,助推大学生筑牢法律信仰之基、立好法律职业操守之德。因此,将民法典教育融入“德法课”的教学中成为高校法治教育的重要选择,在思政课中对大学生融入民法典教育,实现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深度结合,最终实现让学生真正能够领悟马克思主义法治观内涵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立足媒介话语探析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话语策略和国家认同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媒介话语对国家认同的建构主要分为战略维度、战术维度和作业维度。战略维度从宏观层面表现为媒体通过话语说服建构身份认同、通过话语叙事培育情感认同、通过公共言论促成集体行动以及强化集体认同;战术维度主要是基于新媒体的双重编码、多级传播、文本互动以及话语风格等文本特征,从中观层面反映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思路和方法;作业维度主要是微观层面具体的话语建构行为,包括网络表情包、新媒体话题、新媒体段子以及网络流行词等。三大维度共同组成了大型体育赛事传播中新媒体建构国家认同的话语体系,促成了新媒体话语与国家认同建构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中国体育在人权法治的加强中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60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不断迈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中,伴随着民主与法治的历史发展,中国的人权事业和人权法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作为中国现代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事业,同样置身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权法治加强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形成凸现体育人权保护的法治化格局。体育权已经进入中国的官方话语,成为中国人权整体发展的重要构成。中国通过宪法、体育法和其他立法,多方面对公民体育权利进行了确认与保护。中国坚持以人为本和权利本位的法治理念,在不断满足各种体育权利的诉求中获得体育的和谐与发展。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努力实现广大民众在法治保障下的体育权利,是中国体育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与历史追求。  相似文献   

5.
以法治为理论视角,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民间体育组织治理的困境,提出了应对策略。存在困境是:法治建设、法治思维与法治模式滞后于民间体育组织治理的实践与探索。主要对策是:健全相关法律保障体系;培养和强化法治思维;创新法治方式与模式。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有两个最基本要求,一是转换后的话语"马克思"这个灵魂仍在,二是转换后的话语学生更爱听、能听懂、真接受。要在自媒体语境中实现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必然是有前提条件的,也就是转换的基础,主要包括三重基础:自媒体话语娴熟、思想政治理论透彻、跨语境思维转换灵活。要提高自媒体语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有效性,夯实转换基础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法治文化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本要素,中国的法治建设要有自己的文化根据,它是实现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治国方略的重要保障。基于CNKI数据库收录的952篇法治文化研究文献,通过运用CiteSpace、Vosviewer等文献计量软件,以直观的方式展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相关文献的发文趋势、期刊分布、作者合作、发文机构、研究主题、热点领域等,并对其展开分析。分析发现,近20年来,学术界对法治文化的关注度较高,研究者的学科背景比较多元,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群,学术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的热点主要有法治文化基础理论、依法治国与法治文化建设、依法治校与高校法治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治文化、区域法治文化与国家法治文化等。通过绘制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知识图谱,直观展示了我国法治文化研究的发展进程及特征趋势,为我国法治文化研究及建设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过去的几年中,“和谐社会”或许是最著名的执政党新话语之一。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了要使“社会更加和谐”的表述,这是“和谐”概念第一次成为执政党的政治用语,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当前体育法治所面临的文化困境制约了体育的法治化水平。具体来讲,其文化困境主要体现为体育法治的认同度有待提升、体育精神未充分彰显、体育法治面临实效性危机,以及体育法治中人本主义有待建构。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法治自身规范体系存在缺陷,体育司法和执法不力影响法治认同,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以及法治精神与体育精神尚未有效契合。有必要完善体育法律规范体系,加大体育司法和执法力度,净化与发展体育文化,扩大公民有效参与,建立有效的评价体系,培育充分体现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与人本价值的体育法治文化,促进我国体育法治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于二语学习者来说,他们的语言习得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使用的话语。本文主要对三江学院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的大学综合英语教学中的教师话语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了教师话语存在着话语量偏多、语速偏慢、句式过于简单书面、提问形式单一、反馈过于笼统等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引起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多数评论关注到的是余华小说中的死亡和暴力及其时传统主题的解构,其实余华的创作在叙事上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从叙事态度、叙事主题、叙事视角、叙事手法、叙事语言等五个方面讨论余华小说的叙事特点.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诗歌叙述问题的研究成果不多。国内许多研究者、评论家处于失语的状态,究其原因,应该是长久浸染了中国传统的"诗言志"与"诗缘情"两大诗学观念,过分关注了诗歌的美学特征——抒情性,从而忽视了创作主体的另一种言说方式——叙述。其实,新世纪诗歌涉及叙述并未中断,而叙述与抒情并不对立,它们相融在诗歌之中。  相似文献   

13.
情节在《水浒传》的叙事中占有重要位置。前代批评家们对其情节的组合已有探讨,但多限于“文法”层面。从叙事学的角度看,这些组合规律还有其功能性的意义即形成线性叙事。  相似文献   

14.
将毕飞宇的"玉氏三章"与王安忆、陈染的作品相比较,可以发现男女不同的叙述视角对于女性迥异的想象和书写:男性叙述以零聚焦的视角总揽全局,遵循物理时间,言语措辞以男性立场为准;女性叙述则以内聚焦的视角限知叙事,沿袭心理时间,字里行间流露了对女性的同情与体认。  相似文献   

15.
"底层"概念从提出到现在一直处于论争之中,无论是肯定性阐释,还是否定性阐释,批评家们都试图对"底层"作出明确界定和深度研究。"底层"是一个历史概念,在历史中产生、构成并一直延续至今,是无数独立个体生命秩序的集合,是一种生命的本真存在。底层叙述的未来境域异常广阔,而要进一步提升底层叙述的深度和高度,则必须做"向外"和"向内"双重维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6.
何文小说中的"恶浊"人物,是一班颇具时尚色彩的"现代阿Q",他们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何文小说把故事、场景、人物的行为和心理,汇成一股"叙述流".这样的"叙述流"与生活的原生样貌和原始进程有着最密切的"共时性"和共同频率.  相似文献   

17.
燕世超 《池州学院学报》2011,25(1):14-17,23
《斯人记》的叙述策略主要表现在:全知叙述与限知叙述的相互转换使叙述灵活自如,叙述者化身为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话语模式与对话艺术的衔接产生较强的语言张力,叙述频率与和合律的设置进一步深化了文本主题。这种叙述策略来自对前人小说和戏剧、电影艺术的借鉴,又有作者的独创和时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和各种现实利益的纠葛中,新闻叙事通常是由政府、媒体、民众共同完成的对现实主流思想和观念的复制。《人民日报》在亚运会报道中的亚洲叙事由于中国参与亚运会的历程而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化:"疏离与斗争"阶段的政治一维叙事;"参与与竞争"阶段的政治、体育二维叙事;"举办与领先"阶段的政治、体育、文化三维叙事。这种嬗变有其深厚的国际背景和时代背景,既反映了中国体育、体育报道功能的变化,也体现了中国媒体在报道体育、报道亚洲时的"胸怀和眼光"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中短篇小说是铁凝三十年创作成就的集中体现。1990年以来的创作更为成熟自觉,笔者将此阶段的叙事理念概括为"关系叙事",本文尝试从关系结构和叙事表达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确认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0.
40年代,东北作家群的创作出现了一批以“童年回忆”为主题的小说,它提供了一种新的叙述模式:叙述人称为第一人称回顾性叙事,对全知叙事视角进行了变革。双重叙事视角的使用使文本呈现复调意味,具有陌生化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