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曾郁 《贵州教育》2014,(3):40-45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能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要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目的,要达到这一目的,在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其实践性。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教学活动要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生命活力和丰富的个性,能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方式。因此,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年级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起步阶段,要认真落实"四个加强",为今后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一.加强知识的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包括哪些内容?狭义的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广义的知识观,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综合性学习时,要打破时空束缚,加强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真正培养学生的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搞好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在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四个方面。要落实好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在认真领会其重要性的基础上,较为准确地把握其特征,才有利于指导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实践,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唐宗海 《学子》2014,(4):29-33
正近年来,语文综合性学习题作为衡量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载体,体现语文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考查学生解决问题和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是落实新课标的重要表现。中考中综合性学习占分比例从4分到16分不等。有的将其安排在"语文积累与运用"部分中考查,有的则单独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  相似文献   

7.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宝军 《广西教育》2006,(1A):77-77
语义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主虿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凄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标准》这一要求,既符合汉语言学习的规律,又顺应了新世纪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展示了广阔的前景,注入了新的思想和活力。“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从《标准》的这一阐释中,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促进知识综合运用和能力整体发…  相似文献   

9.
郭江勇 《青海教育》2014,(11):26-2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恰当、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使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方式。语文学科的内容非常广泛,它包括自然、科学、生活、历史、社会等,本身就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笔者认为,综合性学习要体现语文知识的运用,着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使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及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为落实这一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把“综合性学习”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所谓语文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为学生构  相似文献   

12.
语文综合性学习源于语文课程,基于语文教材,是"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的活动性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教育资源,设计和开展相关的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一、依托语文教材资源,进行综合性学习语文教材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课程资源,是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很重要的凭借。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13.
王博 《文教资料》2010,(25):61-62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教师在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使学习体现"语文味";重视实践性,锻炼学生多渠道获取资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知识的融合,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科知识,教师要推行语文教学服务于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并在生活中学以致用。综合性学习所倡导的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何开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体系分为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大板块。综合性学习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亮点和难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通过多年的高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小学高年级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有效地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相似文献   

16.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综合性学习作为一种“活化”的学习方式,我在多年的教学中经过实践感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和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本文就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选题和形式、理论和实践方面谈谈实施的策略。一.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寻求综合性学习的切入点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实施综合性学习要紧紧  相似文献   

18.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崭新课题,旨在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以及创新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呢?  相似文献   

19.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首先要体现语文学科综合性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顾名思义,一是要体现语文学科性特点。它应主要以语言学习实践活动为主体,文道兼顾,注重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切实达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一体化;既要开展语言学习活动,又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二是要体现综合性。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是在语修逻文、字词句篇各方面的融会贯通,在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等各方面融合一体。三是要体现实践性。要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中获得阅读、收集、处理、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以语文学科为主并综合了其他学科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是以拓宽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在多学科的交叉中体现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体现了“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是以往教材中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整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