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为虎作伥"要弄清谁是虎谁是伥 <太平广记>卷四三○引唐·裴铡<传奇·马拯>:"此是伥鬼,被虎所食之人也,为虎前呵道耳."说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后变成伥鬼,专门给老虎带路去吃别人.后用"为虎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帮助恶人干坏事.  相似文献   

2.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4):72-73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3.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4):69-70
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  相似文献   

4.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8):57-58
"哀兵"不等于败军、弱旅 "哀兵必胜"语出《老子》六十九章:"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现在通行的王弼本"若"作"加",误,当据傅奕本、敦煌本及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183;德经》改。一说,"加"系"如"字之误。"相若""、相如"都是"相当"的意思。"哀",任继愈注:"沉痛,悲愤。"后以"哀兵必胜"四字成文,指对抗双方兵力相当,受到欺压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胜利。  相似文献   

5.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2):59-60
“情不自禁”与“不由自主” “情不自禁”语本南朝&#183;梁&#183;刘遵《七夕穿针》诗:“步月如有意,情来不自禁。”后以“情不自禁”四字成文,表示由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而做出某种动作、行为(禁jin:忍住;抑制)。如宋&#183;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二:“然当垓下诀别之际,宝区血庙,了不经意,  相似文献   

6.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09,(22):73-74
不要把“守株待兔”当成“守X待Y” “守株待兔”语本《韩非子&#183;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相似文献   

7.
“莘莘学子”不等于“学子” “莘莘学子”严格说并不是成语,许多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汉语大词典》等都只收录“莘莘”一词,然后举“莘莘学子”为例。  相似文献   

8.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0):57-58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9.
"不知所踪"、"不知所终"和"不知去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6日刊登一条新闻,说:"香港康文署证实,筹建孙中山纪念馆时,在美国购入一批孙中山先生文物,但其中21件不知所踪."8月9日又刊登一篇后续报道,说:"直到收货后4年因香港审计署检察,康文署点算文物才发现其中21件不知所终."同样是讲21件文物下落不明,前者用的是"不知所踪",后者用的是"不知所终".到底应该用哪条,还是两条都可以用,或是两条都用错了?  相似文献   

10.
不要把“紧锣密鼓”用如“紧张” 什么叫“紧锣密鼓”?旧时戏曲演出开场前,通常要打三通锣鼓,锣鼓点很密,在野台演出时可借以招徕观众,移人剧场后也可以起到催促观众入场、落座、安静下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于“红色经典”,崔永元走过的路是“坚信——受伤——理解”。他认为绝大多数翻拍的“红色经典”属于炒作;而对于自己的《电影传奇》,崔永元发誓:绝不会歪曲历史,请广大观众监督。  相似文献   

12.
使用“首当其冲”不要断章取义关于“首当其冲”,要说两点:一是怎样讲,二是怎样用。先说怎样讲。“首当其冲”,《现代汉语词典》释为“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其他辞书的释义基本相同。这个解释无疑是正确的。至于为什么这样讲,便其说不一了。“冲”,一般都释为“交通要冲”。“当”,有的释为“面对”,  相似文献   

13.
赵丕杰 《青年记者》2010,(16):73-74
不要把“望洋兴叹”变成“望……兴叹” 《庄子&#183;秋水》记载:秋天水涨,水流很大,河伯(河神)自以为了不起,及至顺流而下来到北海,见到大水无边无际,才感到自己渺小,于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相似文献   

14.
"不名一钱"意思是连一文钱都没有,形容穷到极点。汉·王充《论衡·骨相》:"[邓]通亡,寄死人家,不名一钱。"郭沫若《行路难》:"于是到五月尾上竟不名一钱,二  相似文献   

15.
不要把"紧锣密鼓"用如"紧张" 什么叫"紧锣密鼓"?旧时戏曲演出开场前,通常要打三通锣鼓,锣鼓点很密,在野台演出时可借以招徕观众,移入剧场后也可以起到催促观众入场、落座,安静下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鬼斧神工"不能形容天然景物 "鬼斧神工"语出<庄子·达生>:"梓庆削木为鐻(jù,一种像钟的乐器),鐻成,见者惊犹鬼神."成玄英疏:"雕削巧妙,不类人工,见者惊疑,谓鬼神所作也."后用"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制作技艺高超,构思巧妙,非人工所能达到.清·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五回:"以鬼斧神工之技,成天造地设之文."孙中山<建国方略>之一:"而其工程之大,成立之速,真所谓鬼斧神工不可思议者也."秦牧<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18.
沈基松 《编辑之友》2012,(4):103-104
“的”是现代汉语结构助词中的重要成员,是定语的形式标志.但这样一个常见常用的虚词,在书面上常常把本应该由结构助词“地”和“得”承担的用法据为已有,出现了“的”与“地”、“得”的误用问题.本文以《齐鲁晚报》和《山东商报》作为考察对象,分析报纸中结构助词“的”的误用类型,探讨导致误用的原因,以期引起人们对于“的”的正确用法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应该为"炙手可热"降温著名语言学家张斌先生在为2007年出版的一部大型成语词典写的序言中指出:"目前的出版物当中滥用、错用成语的情况并不罕见。""炙手可热"就是他举出的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8日,第四故事媒体公司宣布和哈珀&#183;柯林斯出版公司合作,推出“阿曼达计划”,引起包括《出版商周刊》、《福布斯》和《克莱恩&#183;纽约商业》在内的众多媒体的关注,都认为它和其他出版商推出的类似项目一样,预示着未来童书出版的发展之路。该计划推出到如今将近一年,但是它在Youtube发布的视频短片中对女主角“阿曼达”的介绍充满玄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