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畅广元 《安康学院学报》2001,13(1):21-22,59
《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文精神》把人文精神界定为“人类以自身为目的并在自己创造历史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精神品格”,其宗旨是促使人们对自我生存状态的自觉,追求寓含着正义和真理的人生价值。该书在对人文精神的生成基础,存在方式,心理过程作了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地对其作了相当科学的价值,文化,心理和现实的定位,从而对学界众说纷纭的人文精神作出了独到的回应。  相似文献   

2.
3.
4.
5.
文章梳理了《诗经》对当代文学评论、诗歌、小说创作的多方面影响,从而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古典文学对当代文学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于中国史著体裁及其发展过程的最早研究是唐代刘知几,他的《史通》系统地考察唐以前中国史学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提出中国史著体裁分为“六家”:即尚书家,是记言体;春秋家,是编年史体的雏形;左传家,是编年史体;国语家,是国别史体;史记家,是通史纪传史体;汉书家.是断代纪传史体.刘知几认识到史学体裁是不断演进与发展的.强调“时移世异,体式不同”,留眼于变化.他认为百川归大海,这“六家”最终发展归并为编年与纪传二体。刘知几是全面考察中国古代历史体裁的第一人,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史通》是系统总结我国古代史著体例的第一部专著。然而.鉴于时代的限制,刘知几无法全面系统总结中外历史体裁的发展情况,更无法对史著体裁提出本质性的见解。因此,对史著体裁的深化研究是当代学术界责无旁贷的任务,它有助于历史学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虽然“学科”一词本身就具有“课程”的含义,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源头,本学科自20世纪50年代正式成立后和课程又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却忽略了课程这一重要环节。现当代文学课程在目前又遭遇到边缘化、相对滞后于学术研究、人文性质不足等许多问题,因此亟待学界加以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从《易经》中汲取了创作的灵感和人生的智慧,从而昭示了古老《易经》与当代文学的深刻联系,进而也显示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当代文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应贯彻开放式的理念,遵循教育原则,找准学科的定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平台建设和课程质量建设,注重教师的理论引导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确定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行多样化的课程设计。改革应基于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基于三个着力点,适应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教育改革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诗歌、小说、散文、文论中体现出《楚辞》的深刻影响。研究《楚辞》对当代文学的影响,是研究当代文学与古典文学的承传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成一家之言"的史学理论对当代文学史写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集体写作存在矛盾与困难,影响了当代文学史写作的发展;个人写作改变了当代文学史写作模式,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洪子诚和陈思和的文学史著作是新时期30年里具有重要影响的当代文学史著作,体现了"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精神,也暴露了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对"断裂性"的研究直接影响到"当代文学史书写"研究的深入。引入"断裂性"视域,重视断裂性的文化内涵,有力的突显出文学史书写中对于叙述中的统一性和平顺性追求的文化底蕴,有助于我们把握"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中国文学史著述开始出现对《诗经》的关注,这些文学史著述对《诗经》的研究风格各异,呈现多样化趋势,不但在《诗经》的收集与整理问题上众说纷纭,更对风、雅、颂的相关问题新见迭出,而且还就《诗经》的解读与研究提出了新视角与新方法。这一态势不仅反映了《诗经》研究的逐渐深入与发展,更与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海外汉学家孙康宜、宇文所安主编的《剑桥中国文学史》不仅在印刷和校对方面有明显错误,而且在史料和学术判断方面有诸多失误或不甚严谨处。对此.笔者按页码顺序进行了摘误,且加以适当的考辨和说明,以期有益于读者,并有助于《剑桥中国文学史》的修订完善。  相似文献   

15.
王晓初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1898—1989》表现出较为独特的理论视角、文学史观,对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格局与构成、历史时期的划分、文学史的叙述方式都有自己的一得之见。  相似文献   

16.
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开端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其文学形态经历了从解放区文学、二十七年文学、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变迁,至今仍在发展中。多样的文学形态构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丰富的书写内容,也见证了文学与政治复杂关系的演绎。  相似文献   

17.
不论从历史进程还是文学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始终是当代中国文学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而"人民话语"始终是一个核心话语,它不仅关涉当代中国文学的主题内涵、意义阐释,也连结着当代中国文学的生产、复制等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正义”属文学史观范畴,作为对给定语境的文学史述的观念预设,它实是一种有方法论效应的导向性研究框架,当它设定了楔入文学史的价值视角,也就会衍生出史家甄别与评判相关作家、作品暨思潮的尺度,就有怎样的文学史编撰。以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为例,讨论本土语境的现代文学史观;以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编为研讨平台,纵论当代文学史观;以陈寅恪、聂绀弩、王辛笛为典型,略论当代旧体诗创作与当代文学史述的重大关系,以及“文学史正义”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情商教育的必要性日渐凸显,但很少有高校为此设置专门课程。对人文色彩极其浓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而言,教师完全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对学生的情商教育渗透进去。在内容上,可以从确立"追求幸福"的价值观、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确立审美的人生态度和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三个方面入手;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和学生的情感交流、作品的赏析和自我体验的参与来实践情商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丁帆先生《文学的玄览》是自1979年以来部分论文的合集。作为活跃的批评家,作者以强烈的思想锋芒和审美才气,与作家作品共同构筑、显现了一个敞开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