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影响江苏省茶树生产布局的气候指标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茶叶生产概况江苏省生产茶叶的历史很悠久,且以多产名茶著称.据史志记载三国时已盛行饮茶,唐宋时期江南丘陵已有不少茶园,茶叶生产有较大发展,在宜兴县志上有茗岭地区的上等茶“紫笋”在唐代作为贡品的记载,吴县洞庭山也是我国古老茶区之一,素以出名茶著称,洞庭生产的“碧螺春”,现在列为我省三大名茶之一.自清代以来,江苏省茶叶生产每况愈下.至解放前夕,全省的产茶区只有宜兴、吴县和金坛三县,茶园面积1.2万多亩,年产毛茶不过5000多担.现在全省茶区逐渐由三个县恢复和发展到35个县市,遍及大江南北,茶园面积已发展到20多万亩,茶叶产量到10多万担,平均亩产从建国初期的42斤增加到110斤以上.  相似文献   

2.
行业公司     
正稀土行业:出口低迷根据海关近期发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出口稀土矿石、金属及化合物2.25万吨,出口量较2012年增长38.3%,但远低于2013年的出口配额3.1万吨。至此,中国稀土出口已经连续两年低迷。稀土出口低迷的主要原因是:2011  相似文献   

3.
茶与地理环境胡龙成我国是茶树的故乡,早在5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茶叶具有解毒的功效,并且开始栽植培育和驯化,通过长期的定向培育,形成了花茶、绿茶、乌龙茶、红茶和黑茶等不同的茶种。在这些茶种中除红茶主要供出口外(我国茶叶出口量仅次于印度和斯里兰卡...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我国蔗糖外销的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其他商品相比,中国的蔗糖较早地参与了国际市场的竞争。从明末清初开始,中国糖类产品的出口量日渐增大,至鸦片战争前,我国蔗糖的出口范围几乎遍及全球各地。鸦片战争后,中国糖类产品的输出地更广泛,贸易对象更多。总的看来,从明末开始,中国的蔗糖已经成为世界糖业经济市场上一支重要的力量,对世界糖业市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黄山市茶叶出口产生重要影响。研究表明:人民币汇率升值是影响茶叶出口量的主要因素,对企业利润影响也较为明显,当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时企业尚可承受。而当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时企业出口量和利润会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是中国产茶大省,也是茶叶出口大省。近年来福建省茶叶种植面积与茶叶产量振荡增长,产品结构逐年优化,茶叶出口量也不断增加。本文从福建省茶产业的出口现状入手,分析了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状况,并对福建省茶叶出口优势进行了测算,通过对福建省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加大科技投入、建立标准化产茶基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茶叶出口以成品茶等初级产品为主,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品种。本文从当前我国茶叶生产情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及我国茶叶出口的特点,试图揭示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的茶叶出口以成品荼等初级产品为主,绿茶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品种.本文从当前我国茶叶生产情况入手,分析目前我国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及我国茶叶出口的特点,试图揭示我国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茶叶国际市场疲软,价格下跌,引起了业者的困惑。一种认为:“茶叶出口无多大发展前途”。1991年开始,国家对外贸企业取消亏损补贴红茶出口因换汇成本高。从1988年出口10万吨(99,609吨),金额15,293万美元的最高纪录下滑,1992年只有7.2万吨,10,546万美元,数量减沙28%,金额下降31%。业界许多老同志对此很担忧,认为退出市场容易,再进入就难了,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当前茶叶最迫切的问题,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下,茶叶总的去向问题,解决问题的途径是转换经济机制。主张大力调整和优化产品结构、科技兴茶、强化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红茶是晚清民国时期中国最主要的出口茶类,它的发展状况是中国茶叶对外贸易发展的晴雨表。受多种因素影响,红茶外销经历了繁荣、衰落、破产三个阶段。鸦片战争后,中国红茶产销两旺,外销数量至1886年达到高潮。1887年起,红茶外销不可逆转地走向了衰落。1918年后,红茶外销虽在20年代有所回升,但受制于大环境影响,外销不可避免地逐渐破产。红茶外销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多方面影响。红茶外销繁荣对中国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正面影响,红茶外销衰落则对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多种消极影响。同时,中国红茶外销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贡献,它对满足世界市场的红茶消费需求、推动世界红茶生产的进步、促进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均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出口数量、出口市场、出口影响的分析,红茶贸易从兴盛到破产的基本趋势及产生原因比较清晰,中国茶叶贸易由盛至衰的历史轨迹及深远影响更易把握。  相似文献   

11.
一、选择题 读2002年世界主要产茶国茶园面积、产量和出口量比较图(图1),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增长缓慢,影响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以日本为实例,通过选取人民币对日元汇率、日本茶叶消费量、日本茶叶年产量、日本对茶叶进口标准的修订等因素,运用增广恩格尔-格兰杰(AEG)两步法分析这些因素对中国茶叶出口日本贸易额的长期影响关系,并根据分析结果给出提高中国茶叶出口贸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约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是:茶叶出口经营管理体制滞后,出口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出口茶叶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茶叶均价低;茶叶生产、出口规模小,缺少世界知名品牌;茶叶出口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等。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出口曾在国际上独领风骚数百年,为了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中国茶叶出口的竞争力,应加强茶叶出口经营的指导与管理,提高茶叶出口主体的素质;调整出口茶类结构,提高中国茶叶贸易额的比重;扩大中国茶叶出口与经营规模,打造中国茶叶出口“航空母舰”;提高出口茶叶产品质量,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4.
信息窗     
特禽养殖前景广阔 乳鸽:香港市场每年需求量在5000万只左右。除港地少量自给外,需大量从内地和国外购进,目前每只乳鸽价(活重1斤以上)25~40港元。我国出口量已达800万只。 山鸡:在国际市场上声誉很高,每只出口价为15美元,出口香港价每只已从100港元上升到150港元,我国出口量不大。 乌鸡:我国乌鸡在国际市场原为观赏用,食用量不多,现已进入食品市场,尤其是日本市场格外走俏,每只乌鸡市价已达8000日元。我国已大量出  相似文献   

15.
摘茶不容易     
一个春日,伦敦英语学校组织大家去上犹五指峰摘茶叶。这是我第一次去山上摘茶叶,别提多高兴了!进入茶园,一股茶叶的清香便迎面扑来。茶园足足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放眼望去,一排排绿油油的茶树像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迎接我们的到来。这么大的茶园,够得我们摘了。为了让我们掌握采摘茶叶的专业知识,不至于乱摘一气,学校专门请了一个摘茶工给我们讲解。简短的培训结束之后,摘茶比赛就开始了。大  相似文献   

16.
唐朝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商品性农业生产迅速崛起,其中茶业成为这一新兴产业中发展最快、最具代表性的产业之一。在唐代,从事茶业生产的主要是各种类型的茶园。这些茶园按照资产占有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官属茶园、私人地主茶园、寺院茶园和小农茶园几种类型。本文对唐代江南茶园的基本情况进行考察,分析茶叶生产者的生产情况及其与市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产品出口近年来,出现了"暖"市之后遇冷明显的现象,2015年全年出口量更是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农产品外贸企业亟待转型升级.从阐述我国农产品贸易现状、分析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我国农产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二月品茶     
“雨水”(二十四节气之一)前后,是采茶、制茶的黄金季节。尤其“雨水”之前,茶芽嫩小,犹如雀舌,冲泡饮用,香味浓郁。这时采制加工的茶叶称为“雨前茶”,堪称茶中珍品。茶和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而中国是茶的原产地。世界上以咖啡、可可为主要饮料的地区有美洲和非洲,而普遍饮茶成风的则以亚洲地区和欧洲的英、俄等国为主。鸦片战争,英国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茶叶,造成中英贸易英方的大量入超。为了得到中国的白银,英国竟采取卑鄙手段,向中国出口鸦片,并最终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在清朝,“晋商”庞大的骆驼商队,越…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规范稀土产业的发展,出口实现量减价增,深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增加,2009年后政策效果更加明显。稀土产业政策的滞后效应,国际稀土市场的高买方垄断势力,国内供给政策执行力度不够是主要原因。稀土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与出口量之间的关系,2010年前,表现为稀土产品出口价格长期低位振荡,2010年后,稀土产品出口量与稀土价格呈现反方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
贵州茶叶生产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贵州省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茶园面积持续扩大,茶叶产量持续增加,茶叶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比较优势不断增强。文章基于贵州省近22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数据,采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SCA)、效率比较优势指数(ECA)、综合比较优势指数(RCA)等方法对贵州省茶叶生产比较优势进行分析得出:贵州茶叶生产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存在茶叶单产低,茶园规模与生产效率未成正比,综合比较优势尚有提升空间等问题。基于结论,提出控制茶园规模增长速度,转变投入重点;发挥政府职能,因地制宜实施精准管理和扶持;稳固生产规模优势地位,促进向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发挥综合比较优势,提高茶叶生产效率;加强茶园建设管护,提高生产和加工技术水平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