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丽 《教育导刊》2008,(3):21-22
在提倡赏识教育的今天,人们重视奖赏、抵触惩罚.其实,奖赏与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的两个方面,两者具有辩证关系.如果在两个孩子中,你奖赏其中的一个孩子,那就等于你惩罚了另一个孩子,暗示他不如被奖赏的那个孩子优秀.奖赏带给孩子是积极的成功感,从侧面教育了其他孩子;而惩罚给人的打击是直接的,其伤害是不可估量的.  相似文献   

2.
赏识是认识到人的才能或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表扬的一种行为.而赏识教育则是在教育活动中欣赏、赞许、肯定孩子的能力、兴趣、意愿、动机、行为,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学会赏识,才是真正学会教育.不是好孩子被赏识,而是赏识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在教育活动中,如何赏识我们的孩子呢?  相似文献   

3.
在教育活动中,有两种孩子容易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一种是人们常说的"优等生",他们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特长突出,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出色.另一种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调皮闹事、不爱学习,时常给老师添麻烦.这两种孩子都与老师接触较多,往往师生关系也比较贴近.但有一种孩子却不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这就是班里那些沉默不语,乖巧听话的孩子,其中有些孩子可能属于"退缩儿童".  相似文献   

4.
很多时候,与家长朋友们讨论教育孩子的心得,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一些误区.现总结出其中比较典型的两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渴望孩子健康成长,将来成龙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有的父母得偿所愿,有的却未能如愿.两种结果的出现必然有其客观原因,但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观差异"也不可忽视.本期我们将聚焦当前家庭教育中的各种"易错点",以求在今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少"出错".  相似文献   

6.
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让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还孩子金色的童年.“赏识教育”是每位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教师走进孩子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教师和孩子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教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让孩子天天快乐、教师日日赞叹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教育生活的真谛,教育应该是幸福的.教育的重要任务是使教育者幸福并帮助受教育者成长和获得幸福.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应该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其二,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家长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种是宁可放弃自己所有的休息、娱乐、社交时间,坚定不移的跟着自己的孩子;还有一种就是我行我素、不闻不问、看到成绩后才摆摆家长的架子;再有就是一种得教育方法,知道孩子成长规律能很好的配合学校老师教育孩子,这类家长是主流。在这里我想要探讨的是前两种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目标性学习是针对孩子缺少学习动力、缺少人生目标而提出的.学习是为了什么?谁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只有让孩子有明确的学习、生活和做人目标,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与发展有机联系起来,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并能积极地通过一系列目标性学习来解决生活中、学习中的实际问题.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从是否有目标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无目标,随意性进行教育.孩子考试不好,教育一通;孩子犯错了,骂一顿,或者父母心血来潮,就把孩子叫到跟前,滔滔不绝地教育一番,讲得孩子云里雾里,莫名其妙.第二种是有目标,但缺乏科学性,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家长的主观目标.例如家长按照自己的意愿,有些甚至是为了完成自己未能完成的梦想而让孩子学这学那.正因为家长主观地安排孩子的各项学习活动,许多小学生比大学生上的课还多,孩子疲于奔命,而且根本消化不了.  相似文献   

10.
综观今天的儿童教育,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明天"教育观,一种是"今天"教育观. 所谓"明天"教育观,是认为教育的价值在于未来,今天所受的教育,是为了明天的收获.例如,当孩子不认真学习时,很多家长都习惯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今天你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上好大学.""今天你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找个好工作."类似这样的话语,其实就是一种"明天"教育观的体现.正如斯宾塞所言,教育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为了明天的幸福生活,今天的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去接受那些对其未来发展最有价值的知识,今天教育的成功与否有赖于明天生活的检验.在这种教育观下,儿童一辈子似乎都是在为了所谓"明天的彩排".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教育观念的本质出发,先以儒家教育思想的典型人物孔子为代表分析儒家教育思想.其次,把现代我国的育儿观念和国外进行比较,发现我们的教育太现实,也太痛苦,而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开门的钥匙,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最后,提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2.
教育孩子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艺术,当你碰到下列各种情况时,你是用什么办法教育孩子的?请你对照一下参考答案,看看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是否正确。1、当孩子撒泼耍赖时。A.满足他的要求。B.打骂他。C.  相似文献   

13.
沉浸式双语教育(immersoim bilingual education)源于加拿大的双语教育实验,也被译为"浸入式双语教育"、"浸润式双语教育"、"浸泡式双语教育".1965年,加拿大蒙特利尔的圣兰伯特(St.L,ambert)率先开始实施沉浸式双语教育.当时,一些说英语的中产阶级的家长劝说学区管理人员开办一个双语教育幼儿实验班.全班共26名儿童.其目的是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培养这些孩子成为掌握两种语言和两种文化的人才.  相似文献   

14.
双语教育是指以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在家庭双语教育中,要从语言环境、家庭条件、孩子的兴趣和喜好、从孩子的视觉、听觉、敏感性等各个方面进行培养,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与生活是不可分的,生活是人类存在的方式,有人类便有了教育,教育源于生活。教育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们幸福地生活。就如对于教育的本质所定义的: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培养人的主体性生活经验与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意义的活动"。教育要面向孩子未来的生活,让孩子生活幸福。本期的《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两颗种子——访陈会昌(上)》探讨的是主动性与自制力这两颗种子的问题,希望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达到两颗种子都发展的结果。这种教育的理想也在于追求孩子的幸福生活。在孩子的  相似文献   

16.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孩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让这两种教育形成合力,而不是成为两条平行线甚至背致到而驰,孩子才能更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笔者从事多年的义务教育工作,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因此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不断地吸取一些优秀学生家长教育孩子的经验,注意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不断探索,坚持研究,寻求一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结合的契合点,力求使两种教育互相补充,相互促进,抓住教育时机,自觉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和义务,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父母的教诲、老师的教育是孩子成长中缺一不可的两大助力。然而现实生活中这两大力量往往很难得到很好的配合,甚至这两种力量在发挥作用时经常有矛盾与冲突出现。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人,老师是拥有专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人。  相似文献   

19.
造成单亲家庭孩子教育难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在单亲家庭中,往往存在两种极端。一个极端是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所随的一方,往往为了弥补孩子失去父爱或母爱的不足,而加倍给予更多的爱,希望孩子能健康地成长,但事与愿违,换来的却是孩子加倍的骄横、任性,甚至是越来越霸  相似文献   

20.
赏识在父母的操作中很容易进入两种误区: 一种认为赏识只能是表扬加鼓励,不能批评。事实上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方法.赏识教育在操作层面上与批评、挫折是相辅相成的,好像手心手背,缺一不可,这是孩子的成长轨迹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